經過長期的發展,物聯網在各個領域催生了類目眾多、數量龐大的物聯裝置,例如水務行業的智慧水錶、醫療行業的可穿戴裝置、電力行業的智慧電網等。物聯網透過對硬體的連線,使這些裝置擁有了“自主思維”,從而執行收集資訊、聯動網路的任務,為企業生產管理提供重要的資料支撐。
另一方面,由於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持續影響,企業經營者務必要尋求新的舉措來控制運營成本,建立新的商業模式,以在疫情常態化的背景下建立競爭優勢。而相關資料表明,物聯網已成為最關鍵的解決方案之一。
全球知名移動運營商沃達豐釋出的《2020物聯網聚焦報告》結果顯示,在已採用物聯網的中國企業中,有88%的企業因疫情正在加速推進部分物聯網專案,同時有82%的企業強調,他們在疫情期間更加看重物聯網。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還指出那些已經應用物聯網解決產品或者方案的中國企業,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降低運營成本(51%)
●提高生產率(49%)
●創造新的收入流(50%)
●改善現有收入流(39%)
總體來看,儘管物聯網及資料連線展現了巨大的商業需求,但是物聯網物理連線數卻沒有按預期持續高速增長,早在2012年,IBM智庫便預測到2015全球IoT節點連線數可達1萬億,隨後,CISCO以及GSMA智庫,又分別在2017年和2018年,根據當時物聯網的發展速度和硬體部署規模增速,分別給出了2020年500億和2025年250億的資料預測。
然而事實證明,預測連線數目標仍舊被高估。知名物聯網研究機構IoT Analytics釋出的物聯網跟蹤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全球物聯網連線數為117億,雖然較過去10年間的增速明顯,但和500億連線數的目標仍存在巨大的差距。
(資料來源於:IoT Analytics)
從1萬億到500億再到250億,連線數目標一降再降,背後反應的不僅是物聯網產業碎片化的痛點,供電技術也是橫在連線數大規模增長面前的一道大山。這主要是因為採用傳統的有線供電和電池供電方式來實施物聯網,面臨著諸多挑戰:
●巨大的維護成本
需要定期的電源維護或更換,人力成本與部署規模的矛盾逐漸凸顯。
●複雜的部署
電源設施、複雜佈線限制應用場景,無法實現行業大資料。
●資料收整合本高昂
雖然物聯網節點逐年增長,但對中小微企業依然難以承受目前工業智慧應用的成本。
●能耗及環境問題
全球新增物聯裝置將達數百億,電池維護及更換帶來巨大的成本和環保問題。
可以看出,不論是有線或者電池供電,在面對大規模部署物聯網終端裝置時,終歸要面臨各種桎梏,而邊緣智慧產生更廣泛的效用卻依賴於大規模的節點部署。因而,採用無源物聯網的形式來解決千億連線裝置的供能問題,成為了最佳選擇。
作為中國最早開始從事微能量管理技術研發的企業,飛英思特所研發的“微能量管理技術”和“超低功耗技術”兩項核心技術,可一舉解決物聯終端的供能限制。透過多種環境能量源(微光能、射頻能量、微動能、溫差能)獲取所需功率,並由微能量管理技術最佳化和儲存所收集的能量,最終達到裝置自供能的狀態。這也意味著裝置在使用過程中無需佈線、無需更換電池,就能永久線上工作。不僅節約大量的經濟成本,由於無需更換電池,也減少了廢電池對自然環境的負擔。
在應用場景上,憑藉無源技術所打造的一系列無源物聯終端裝置,也因其自供能、免維護、部署快的特性,表現出了其優於傳統供能方案的應用場景和經濟成本優勢,產品使用體驗感也大大提高。
在家居智慧安全領域,智慧家居多采用電池供電的無線感測器執行資料的採集工作,其後期更換電池的維護成本是持續產生的,如今藉助飛英思特的微能管理模組,以動能、光能或者溫差能為動力的無源解決方案,可節省多達40%的能源和可觀的綜合成本。
在電力數字運維領域,水電站、輸電塔等大型設施的電力執行狀態時刻被環網櫃母排、刀閘開關等重要裝置監測,以避免發生熔融、燃燒等爆炸事故發生。但這種超高電流的環境往往附帶著高溫和高磁場,難以實施佈線和電池供電的方案,而藉助飛英思特的無源技術開發的溫差取電式電氣接頭監測節點,可大規模用於複雜電磁環境的各類電氣接頭監測場景,時刻監測裝置設施的執行狀態。
在農業領域,為了監測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傳統的方式是透過部署有線感測器來監測環境中的溫度、溼度等資料,其部署規模和成本高昂,在後期的線路維護、修繕中還會持續產生人力物力。而飛英思特自主研發的自供能無線影象採集終端、自供能溫溼度感測器、自供能土壤感測器等無源裝置,具備自供能、快速部署、無需後期維護的特點。完美地解決了監測裝置佈線和供電難題。
此外,在資產管理、工業裝置預測性維護、能源管理等領域,依據兩大核心技術所推出的無源產品也相繼落地應用。切實地解決了企業在尋求智慧化升級過程中遭遇的難部署、高成本問題。
此外,物聯網日漸擴大的市場規模以及不斷凸顯的應用場景,使得無源技術在行業應用上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例如在物流領域,便可透過給快遞包裹部署上無源微型感測器,感知一系列物理和環境資料,並將資訊傳輸至後臺,供管理人員參考使用。在森林防火領域,可開發溫度感測器、氣體感測器等用於火災監測的無源裝置,在複雜的森林環境下實現大規模無線部署且無需維護,資料的採集也將更加及時和全面。
伴隨著5G時代的到來,數字化升級已成為各行各業的共識,而重新分析、挖掘資料價值,將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和發展的關鍵,利用物聯網來採集、洞察資料則是被奉行為最便捷的途徑之一。
在面對日益龐大的物聯終端部署需求下,飛英思特可為企業提供更具價效比的供能方案,搭載無源技術的物聯終端裝置或感測器,將不再受場景和能耗壽命的限制,在滿足大規模部署的同時,還可減少管理維護和成本開銷,助力企業進入全新的數字管理階段,為即將到來的千億連線市場賦能。
參考資料:
沃達豐-《2020物聯網聚焦報告》
IoT Analytic-《物聯網跟蹤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