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不僅能夠用來表達相關的意義,而且在漢字裡面還隱藏了人類社會的發展簡史。比如這個“屯”字,它有兩個讀音,第一個讀音讀zhūn 。“屯”是什麼意思?我們來看它的甲骨文字形,就像草木的種子正在發芽,並且它的芽尖已經鑽出了地面,所以古人把草木開始萌芽時的狀態稱為“屯”。草木萌芽的時候是非常艱難的,因為它需要突破土壤的阻力才能夠破土而出。後來古人就對“屯”字進行了引申,用它來表示人們辦事時的各種艱難。
草木在萌生之後就會不斷地滋生,從而生長出更多的草木。隨著草木的數量變得越來越多,草木就叢生在一起了。草木叢生的時候,雖然我們還可以用這個字來表示草木生長的狀態,但是這時候它的讀音就要發生變化了,不能再讀成zhūn,而是要讀成tún了,因為“屯”的意思是指草木叢生。大家看,同一個漢字形有兩種不同的讀音,從而產生了兩種不同的意思,分別表達了草木萌生和草木叢生這兩種不同的生長形態。漢字的這種同形不同音、同形不同義的表達方式,是不是非常有意思?
當草木叢生的時候,就給牛羊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所以牛羊就繁衍起來了,數量越來越多,變得成群結隊了。有了肥美的草木,又有了成群的牛羊,所以就有人在這裡生活。剛開始的時候人口還比較少,所以這個地方只能稱為小屯。隨著人口的增多,小屯的規模在不斷擴大,小屯就慢慢發展成了大屯。在現代社會,我們把這種“屯”稱為“村”。我們來看“村”字的異體字形“邨”,它就是在“屯”字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阝(fǔ)”字,於是“邨”字就創造出了,表示村落。
有了成群的牛羊,就需要有人來放牧;而聚居在一起的人群,也需要有人來管理,這個負責管理的人在古代稱為“尹”。為什麼把管理人員稱為“尹”呢?我們來看一下“尹”字的甲骨文字形,左邊是一根棍棒或者一根鞭子,右邊是一個“又”字,表示手。這兩部分合起來,就像手拿著一根棍棒或者一根鞭子,表示管理。為什麼“尹”表示表示管理呢?牛羊要是不聽召喚、隨意亂跑的話,放牧的人馬上就揮動手裡的棍棒或鞭子,於是牛羊一下子就老實了,就聽從指揮了。所以古人就用“尹”字來表示管理人員。由此可見,“尹”在原創階段的管理物件是牛羊,後來才演變為管理人。
從管理的層次來說,“尹”屬於基層管理人員。在尹的上面還有更高層次的管理人員,這個層次的管理人員並不需要直接面對普通民眾,所以他們只需要給出適當的指導意見,然後由尹來負責具體落實就可以了。換句話說,這個層次的管理人員並不需要動手,只需要動口就可以了,所以就在“尹”字下面加一個“口”字,於是一個新的漢字“君”就創造出了,它表示地位尊貴的人,也就是高階管理人員。俗話說:“君子動口不動手。”這句俗話是從哪裡來的?很有可能從“君”字的原創思維中演變而來的。
身為基層管理人員,尹需要自己動手來落實相關事務;身為高層管理人員,君並不需要自己動手,只需要張張嘴、動動口,進行適當的引導就可以了。很顯然,“君”所管理的人員和地域,要比“尹”所管理的人員和地域大得多。
隨著社會的發展,鄰近的幾個邨慢慢聯合起來了。隨著管理區域的擴大,管理人口的增多,於是就形成了比邨更大的管理組織。如果要造一個字來表示,那就可以像創造“邨”字那樣,在“君”字的基礎增加一個“阝(fǔ)”就可以了。於是,一個新的漢字就創造出來了,這就是“郡”,是比“邨”更高階的管理組織。在秦代之前,郡的行政級別要比縣低一級,相當於現在的鄉鎮。但在秦代之後,郡的行政級別就要比縣高一級,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
鄰近的幾個郡,由於聯姻或者戰爭等原因,它們就聯合起來了,或者被兼併了。這樣一來,更高階的管理組織——邦和國就產生了。當然古代社會的國和我們現代人所理解的國,它們的概念是不一樣的。原因是在古代,國家管理體制方面採取的是分封制,功臣們可以建立自己的諸侯國,這樣一來就導致了很多國家的產生。剛開始的時候,國家的規模都不大。雖然稱為國,但是國家的國土範圍並不大,有的就和現在的縣差不多,小一些的則和現在的鄉鎮差不多。
而在國家之上,則有更高階的管理組織,也就是管理天下各國的中央王朝。從我國曆史上的第一個中央王朝——夏代開始,一直到商代和周代,所有國家不管大小、強弱,都統一在中央王朝的領導之下。
從草木始生的“屯”,發展到有人居住的“屯”,再發展到人口聚集的“邨”;伴隨著養殖業的發展,“邨”又進一步發展為“郡”,再從“郡”又發展成為管理區域更大的“國”,在“國”的上面還建立了統一的中央王朝。那麼,“屯”“邨”“郡”“國”這幾個字,難道僅僅只是幾個普通的漢字?實際上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幅人類社會原生態的管理體系發展路線圖。
從散居的人,發展到基層管理人員“尹”的產生,再發展到高階管理人員“君”的產生,“尹”和“君”這兩個字,難道僅僅只是兩個普通的漢字?實際上這兩個漢字所組成的是一幅人類社會原生態的管理職位晉升路線圖。漢字的原創思維中所蘊涵的資訊量實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