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一輩可能知道芋頭,但很少人知道芋頭糕吧?
芋頭曾經是我們先輩的主食——不僅可以作菜,還可以作為主糧,與番薯同一級別。人並稱番薯芋頭。
小時候上學,媽媽昨晚就會煲熟兩叄個小芋頭,象雞蛋大小,塞到我手裡,拍拍我屁股摧促我管緊上學。
我呢,揹著乾癟的書包,那時書可沒那多,就語文算術兩本,作業本也是自己用格子紙單行紙訂的。圓珠筆也是用紙圈著筆芯做成的。我赤著腳丫一路雀躍蹦蹦跳跳走路,一邊剝掉小芋頭的皮一口一口慢慢吃的香,灰白的芋粉粘滿髒兮兮小腮。
那時候可沒有那麼幹淨平坦的水泥路,腳丫子磨傷了被利尖石頭玻璃扎破了也沒有止血貼,就摘路邊的野生青綠芋葉擦擦血跡就繼續行。
上學的路有二三公里,真的不遠,渴了就到河邊掬一捧水喝,髒髒的小手比溪水還髒,但常喝生水居然沒毛病。那時候確實沒有現在人那麼講究衛生,但奇怪的是不曾聽到一個小夥伴因喝生水吃涼食病死的。
媽媽說這是天生天養。當然,這也是那時候人們亂吃粗糧雜食煉成免疫力強有關。芋頭其實就是天然的粗糙糧食與中草藥。不僅營養豐富,還含各種抗生無素,含弗元素可以保護牙齒,含蛋白質止飢卻不含脂肪可減肥,含維生素B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健脾暖胃防腸炎且止瀉,葉片葉汁液可以清洗傷口消毒止血。
當然,芋頭不可能是能治百病的靈芝,主要還是那時候的人們勤於勞動,粗吃雜糧,親近自然生活的良好習慣。沒有如今的人那麼嬌生慣養,弱不禁風。
只有中秋佳節,我們本地傳統才會做芋頭糕。芋頭,形狀就是一個沒有開拓的璞月,我們把它削皮,加水板磨碎沉澱成粉再加澱粉蝦米臘肉粒果仁混合用盤子盛裝蒸熟成糕,冷卻後用刀切塊,吃時再加熱或冷食,有人亦用油炸食,香甜而不膩,充飢又益補。另外加手做的月餅,椰子,是供祭賞月的必備品。
那時候中秋賞月也不象現在的人一樣去燒烤做飯局,狂飲濫吃似世界末日。而是很文雅很文化的,酒敬祖宗,自己喝茶,吃月餅與糕點。家家張燈結綵,做燈籠,放煙花,人人出對聯猜謎語,吟詩作對,不亦樂乎。
就是我媽媽,目不識丁大字不識一個,也會給我們講吳剛砍桂嫦娥奔月的美麗動人的民間故事。
過去的八月十五是大節,非常熱鬧,家家團圓吃飯自已動手製作月餅與糕點,猜謎對聯,喜氣洋洋。如今的中秋也是大節,相對瘋狂,都是狂買濫送討人情,爬頂上樓開局狂飲大魚大肉,就是不吃送來的月餅。
時代不同,多了的是浮躁,少的是溫文爾雅的傳統文化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