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歷史劇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都知道公元1722年,8歲就當了皇帝,享年69歲的康熙皇帝去世了,就這樣號稱“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走完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康熙皇帝自從8歲繼位到歸天整整在位61年,可以說是文治武功十分卓越,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康熙盛世”,可是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人滿則禍,康熙優點很多但是唯獨在晚年的時候沒有處理好繼承人的問題導致自己的眾多兒子們為了爭奪皇位分家產而明爭暗鬥成為了他這雄偉一生的一大敗筆之作。
在《雍正王朝》這部為雍正皇帝正名的歷史劇中,康熙皇帝在位期間,曾經很無奈地兩立兩廢當了近40年太子的胤礽,這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子。胤礽這位康熙與皇后赫舍裡的兒子,很小就被立為太子儲君,可是他的所作所為傷透了康熙老爹的心,最後起兵謀反逼宮,被貶為庶人。
一生征戰不止的康熙大帝,後宮佳麗三千,不能說是雨露均霑吧,哪方面能力也是很強的,據統計康熙皇帝一生生育子女共55個,最後活下來的兒子就有24個。可是將熊熊一窩,人家康熙的兒子們實在都太優秀了,直到康熙駕崩之時,膝下已經成年的兒子已經有10幾個,在朝廷上都有自己的勢利,慢慢形成了大爺黨,太子黨,三爺黨,四爺黨和八爺黨,他們之間相互利用,相互拆臺,相互打壓,形成大清朝廷內耗,最終結果造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
頗有政治頭腦的康熙也免不了晚年也為九子奪嫡”之爭大傷頭腦,在太子兩度被廢后瞻前顧後一直沒有確立好自己歸天后誰是接班人問題。在西北發生戰事老十四胤禵tí前往處置期間,已經69歲的康熙皇帝在暢春園駕崩(在古代69歲已經是長壽了),在九子奪嫡中有冷麵王之稱的四皇子胤禛zhēn繼承了皇位,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號稱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
可以說雍正皇帝的上臺是十三弟胤祥、九門提督領侍衛內大臣隆科多,軍機大臣張廷玉,馬齊和師爺鄔思道等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十三弟胤祥帶著康熙的近身侍衛張五哥給的金牌令箭掌握了京城周圍豐臺大營的軍隊控制權之後他又帶兵進入暢春園保證四哥胤禛的順利繼位,九門提督領侍衛內大臣隆科多控制了京城九門和紫禁城的安全防衛,雍正皇帝穩定了京城的局面,八爺黨的老八胤祀,老九,老十根本掀不起什麼大浪來了。
但是就算是如此對於剛坐上龍椅寶座的雍正皇帝來說,真正的威脅並沒有解除那就是自己一母同胞的親弟弟老十四胤禵tí還在西北地區督戰,他手下擁有20多萬滿漢軍隊,最可怕的是他想稱帝的念頭不比八爺黨的首領有八賢王之稱的皇八子胤禩sì低,更何況他的性格相較於他的一母同胞的親哥雍正更叛逆,更瘋狂。那麼問題出現了,老十四胤禵為何在西北接到康熙的死訊雍正登基稱帝的訊息後不敢造反推翻他的親哥雍正皇帝呢?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按照《雍正王朝》裡的表述當時老十四胤禵奉旨負責指揮陝西,青海、甘肅、山西和四川等地的清朝軍隊,手下能夠調動的軍隊達到了20多萬人馬。老十四這些軍隊基本上都是清朝的八旗和綠營主力,這相當於清朝當時三分之一的軍隊人數。在和叛軍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老爹突然去世親哥雍正皇帝繼位的訊息傳來,他直接就蒙逼了:不是應該我當皇帝的嗎,這怎麼回事,誰來給我解釋一下。
但是想到手下20多萬軍隊他就虎視眈眈了,彷彿有了翻盤的資本,起兵造反,這事情他完全乾得出來,可是最後還是沒有付諸行動,這是為什麼呢?
1.首先就是玩政治手腕的能力上,在這方面老十四胤禵可比他親哥雍正帝差遠了。就能力而言,老十四胤禵只是一位出色的武將,大將軍王嗎,他統兵有方,善於外出打仗。但在京城玩權謀上,雍正皇帝可以玩死他,因為他的身後有鄔思道這位神人相助。舉例說明當初雍正和老十三剛開始隸屬於太子黨,在鄔思道的指引下借力打力機智的參與“九子奪嫡”之中,他這招採用了最不起眼方式,把自己躲在暗處,觀察時局,讓太子在前面爭鬥,自己呢時時自稱天下第一閒人,每天都是跟和尚混在一起,吃齋唸佛。給其它皇子一種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太子一被廢,他立刻接盤,自起爐灶,開幹。
2.為了防止老十四造反,雍正早就留有後手。時任陝甘總督的年羹堯是雍正舉薦上去的,他那時還是雍正的鐵桿粉絲。雍正給他密旨故意切斷了在西北的20多萬大軍的後勤補給線。原來西北20多萬大軍的後勤物資保障是一月供應一次,後來年羹堯又下令給同樣是雍正鐵桿的時任陝西布政司的李衛故意把西北20多萬大軍的糧草一月一供改成了每天供應一次。
各位客官你想啊,幾十萬大軍沒有充足糧草物資的保障,別說打仗了,生存都是問題。年羹堯和李衛一聯手,一通暗黑操作,造成西北20多萬大軍只有一天的存糧,如何造反?難道要這些人餓著肚子造反嗎?這顯然是行不通的。也許有人會說就地取糧啊,以戰養戰啊,可是老十四這20多萬兵馬是在土地貧瘠,物產貧乏的大西北地區,就算搶老百姓的也不夠啊。可想而知,這20多萬人如果沒有後勤物資供應,用不了幾天,西北大軍就會軍心潰散,不戰自敗的。
3.時間就是勝利,雍正先下手為強:在雍正派遣大內侍衛首領圖裡琛沒到西北宣旨的時候,雍正就率先凍結了老十四在西北軍隊調動的權力,宮裡的老人圖裡琛帶著聖旨要求老十四回京奔喪同時收回了他的大將軍王印璽。一路上不但有圖裡琛的大內侍衛貼身“保護”,在他們後方三十里還有年羹堯的三千綠營兵監視尾隨,目的不言而喻。
雍正這樣做導致憋著一肚子火的老十四回京後大鬧康熙靈堂,發洩不滿。八旗兵都是依聖旨行事的,所以從軍事制度上就保證了老十四想造反的困難度。雍正繼位後的第一道聖旨是給川陝總督年羹堯的,命令他川陝兩省戒嚴。這麼做的目的肯定是防著老十四縱兵作亂的,雍正有先見之明。
3.距離產生不了美,只能讓你無奈!當時胤禵遠在西北,要回京中,距離幾千公里,如果手下帶著20多萬的軍隊回京本來就是費錢費事又費力的事情,要知道當時的交通並不方便,這個行動恐怕要幾個月才能完成。
4.資訊不暢,嚴重滯後。軍事上常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更何況是造反了。在起事之前首先得把對方情況摸清楚了才心裡有數吧,老十四當時遠在西北帶兵打仗,對京中發生的各種情勢不明,而且當時那種亂局,很微妙,一瞬間就可能有所變化,而他離京中相隔千里,一封書信要在路上走很久,所以拿到的也都是滯後於人的資訊,過時了。
5.雍正手裡有這20多萬人的家屬做人質。這些在西北打仗的八旗軍家屬基本都是被集中在北京附近的,這就導致老十四手下很多官兵為了自己的家人和族人著想,根本就不敢造反。
6.當時八爺黨被控制住了,老十四的內援團起不了作用了,情報失靈,內應還被關禁閉。那時清朝軍隊計程車兵的思想相對簡單,清朝對軍隊的控制也是很嚴格的,平時沒有少灌輸忠君愛國的思想,效忠皇帝很正常。成者王侯,敗者寇!人家雍正皇帝佔據大義道理,老十四的造反行為很理虧,得不到天下人的支援。造反後大軍的後勤物資只能靠搶掠百姓才能以戰養戰,打下去。那麼老十四這支叛軍就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了,迎接他的將是大清王朝全體臣民的憤怒和聯合圍剿。
雖然在西北統兵的老十四胤禵擁有20多萬軍隊,就是不敢造反推翻親哥雍正皇帝,在這一事件中,老十三胤詳和年羹堯,李衛起到了重大的關鍵作用。所以在雍正能當皇帝所用的功臣中,老十三胤祥、李衛,年羹堯,張廷玉和隆科功勞頗大。
綜上6點所述,大將軍王老十四胤禵別看手握20多萬雄兵說白了就是一介武夫根本不具備造反的相關條件。他雖然有雄心,但是天時、地利、人和全部都不佔據。好在雍正是個仁君,留下了八爺黨的主要成員: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的他們兄弟四人的性命,相比於唐朝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雍正皇帝做得夠仁慈的了,所以老十四隻能老老實實地被他四哥發配去給老爹康熙去看陵墓了,連忠於自己的女人喬引娣都被雍正用個人魅力給征服了,真是時也,命也!
關於老十四胤禵擁有20多萬軍隊,就是不敢造反推翻親哥雍正皇帝,這件事你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轉發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