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鉅額補貼(比如拼多多百億補貼)是巨頭企業佔據市場屢試不爽的核心技術嗎?
中國六大社群團購平臺有美團優選,多多買菜,興盛優選,十薈團,橙心優選,盒馬鮮生
美團優選背後金主美團(騰訊,紅杉資本,王興等股東)
多多買菜背後金主拼多多(黃錚、騰訊、高榕資本、紅杉資本等股東)
興盛優選背後金主騰訊(MIH、南非聯合銀行、馬化騰等股東)、京東(騰訊、劉強東、沃爾瑪等股東)
十薈團背後金主阿里巴巴(軟銀大股東)
盒馬鮮生背後金主阿里巴巴(軟銀大股東)
橙心優選背後金主滴滴(軟銀、Uber等股東)
透過上面資料可以看出:騰訊、軟銀分別各持有3家不同公司的股份,各佔5成市場,是巧合嗎?
下面重點介紹一下阿里和騰訊兩家公司:
阿里巴巴:淘寶(市場份額約60%)、餓了麼(份額約26.9%)、零售通(份額約85%)、快遞行業(五大民營快遞公司都有入股)、阿里雲(份額約40%)菜鳥雲倉(全國超過230家倉庫)天眼查資料資訊表明,十年來,阿里投資事件 529 起,投資總額度達(約 8276.9 億人民幣)
騰訊:投資了約1200家公司,持股價值超2800億美元(約1.82萬億人民幣),其中約100家上市公司的持股市值1840億美元,是2019年時640億美元的近三倍。
以上兩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雲資料,對雲資料安全我有幾個疑問:
1.阿里巴巴,騰訊控股建立阿里雲,騰訊雲進行企業資料的收集是否能保證企業及個人的資料安全不洩露?
2.如何保證阿里雲、騰訊雲收集的企業及個人供需資料不被騰訊,阿里巴巴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使用?
3.阿里巴巴建立菜鳥雲倉,官網介紹“透過雲資料分析具有自動化訂單履行能力”是否合適?(阿里這算不算把個人及企業資料商業化?如何定義?)
4.騰訊,阿里分別持股6大社群團購的3家,是否用到阿里雲及騰訊雲的資料?阿里、騰訊如何保證資料不被商業化使用?
注:雲倉儲不僅會根據資料分佈庫存、有很強的自動化訂單履行能力,還會主動以貨主為單位對全渠道庫存分佈自動進行調拔、對庫存進行集中和最佳化、並拉動上游供應鏈的補貨,強大到無可比擬。
個人建議:希望國家能禁止外資及私人企業收集資料的行為,由政府建立資料庫,保護企業及個人的資料安全。
下圖擷取菜鳥官網:
下列圖片這否就是這些巨頭的核心技術嗎?
外資巨頭整合電商B2C+外賣(APP幾億活躍使用者)+B2B零售通+物流+社群團購+雲資料+雲倉庫等產業,已實現日用百貨、食品全產業鏈佈局,實現閉環!
中國日用百貨、食品領域千萬商家企業如何應對?狼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