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彭新
編輯 |
英特爾與今年末推出的12代酷睿桌面處理器,其推出日期延宕多年、架構改變巨大而充滿關注度。甚至其旗艦處理器i9-12900k被英特爾自信稱為“最強遊戲處理器”,結合同期推出的i5-12600K,共同構成了英特爾在桌面抗衡AMD產品的中高階陣容,因此意義重大。
12代酷睿是x86平臺上首個採用混合架構的處理器產品:即CPU同時有效能核(P-core)與能效核(E-core)兩種不同的核心,可能有讀者會想到這個概念在Arm架構上已經相當普遍,但在x86上它還是挺新鮮的;也是英特爾旗下首款採用Intel 7製造工藝(原10nm SuperFin Enhanced)的處理器產品。
同時,隨著英特爾在新一代酷睿處理器中支援PCIe 5.0、DDR5等技術標準,將推動個人電腦行業進入新一輪技術換代週期。 PCIe 5.0支援更大的資料傳輸速率,可支援潛在技術規格更高的顯示卡、SSD等。 基於DDR5技術的記憶體速度更快、更省電,也支援更大的密度規格。此次和12代酷睿一同問世的就還有Z690主機板與及DDR5記憶體。
那麼,究竟新一代酷睿i9-12900K、i5-12600K效能表現如何?在此我們作出一定體驗,初步瞭解下一代酷睿計算平臺和效能表現。
平臺搭建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新一代處理器的推出,當中的處理器插座也已改用LGA1700腳位,因此使用者升級時就必需要同時更換為Z690主機板。在這裡我們用到的是華碩的ProArt創意設計主機板,型號為ProArt Z690-CREATOR WIFI。
在華碩主機板產品線中,ProArt系列定位為專業設計用途,即為從事3D建模和渲染、動畫或媒體制作的內容創作者設計產品,作為華碩的高階主機板產品,ProArt Z690-CREATOR本身外觀設計就非常漂亮,主機板用料充足,符合大廠水準,包括16+1供電模組、USB快充等。
此外諸如10G + 2.5G雙網絡卡、2x ThunderBolt 4、WiFi 6E、4x PCI-E Gen4 M.2插槽對於創作者來說是相當頂配,符合內容創作人員大量資料儲存、傳輸的應用需求。甚至是雙顯示卡輸出加上主機板內建的HDMI & Display Port顯示輸出可以讓使用者連線10臺以上顯示裝置。配合華碩獨有的BIOS和軟體最佳化等,又簡化了使用者的操作難度。
另一方面,12代酷睿的一個重要升級即是對DDR5記憶體的支援,DDR5記憶體在頻率上大幅上升,相比DDR4最低頻率從4800MHz起步,比起現有旗艦級DDR4頻率還要高。另一方面,DDR5 記憶體的電壓為1.1V也要相對DDR4的1.2V低一點,當然部份廠商推出更高頻率的 DDR5 時,也會在XMP內把預設的電壓提升。
提到XMP,這是英特爾制定的記憶體建議超頻方式,2007年誕生,最初用於DDR3,目前使用最廣泛的XMP 2.0版對應DDR4,現在升級到XMP 3.0來支援DDR5。
XMP 3.0主要可以讓廠商出廠時加入最多3組的XMP設定值,例如是高頻率或低時序CL值設定,而最另一個改進的地方就是加入最多2組自定義XMP配置,對於超頻使用者就可以直接把已修改的頻率、時序CL和電壓等直接儲存在主機板上,方便超頻設定。
這次我們用到的就是來自美光的Crucial DDR5記憶體,單條容量32GB,套裝兩根,記憶體頻率為4800MHz,不過時序方面僅有CL40,後續DDR5記憶體顆粒可能會在這時序方面有所最佳化。
進入新一代Crucial也隨之做了點改變,印刷電路板換成黑色系處理,一改過去多年來慣用的綠色,增加了一些高階感。JEDEC標準型模組通常沒有散熱片,電源管理晶片(即 PMIC)與其相關被動元件、SPD晶片等集中在電路板中間偏上位置。
簡單用AIDA64在未開啟XMP下測試了一下記憶體效能,可以看到,其讀取速率達到了71606MB/s,寫入速度為71581MB/s,而目前DDD4 3600MHz的主流記憶體,讀取速率通常為50000MB/s左右,提升幅度達到了40%左右。考慮到這次DDR5記憶體在時序CL上並不突出,取得這樣的成績也只能說是較為一般。
不過,目前DDR5記憶體的價格還有點偏高,如果你想要之後隨技術成熟、時序低、更高頻的記憶體,可以先選擇一般的DDR5-4800普條就好。
此外,由於手上電源僅有850W的問題,再加上RTX 3070,使得面對電腦系統面對酷睿i9-12900K的供電壓力較大,我們選擇在1080P、2K解析度下主測酷睿i5-12600K在1080P、2K解析度下的效能表現,也附上I9-12900K的測試資料作為對比。
最終確定PC平臺主要規格如下:
處理器:酷睿i5-12600K;酷睿I9-12900K;
主機板:華碩 ProArt Z690-CREATOR WIFI;
記憶體:Crucial 32GB x 2 DDR5 4800;
硬碟:Crucial P5 Plus 1TB SSD(PCIe Gen 4);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3070;
作業系統:Windows 11專業版。
新一代酷睿表現如何?
在效能上,英特爾稱新一代酷睿較上一代整體快了19%。而在多執行緒應用上,英特爾更是宣稱頂端的i9-12900K在比上代的11900K快50%的同時,還更加省電。英特爾還宣稱,已與微軟合作,在Windows 11系統下,可以更好發揮混合架構處理器的優勢。
對於本次體驗的酷睿i5-12600K,採用新架構“大小核”設計,即將代表性能的P核心(Performance Core,P-Core)和代表高效率的E核心(Efficient Core,E-Core)結合在同一顆晶片上,可依據電腦效能和功耗需要切換工作。酷睿i5-12600K的10個核心中,有6個是P-core,另外4個是E-core,合起來總共是16執行緒。單純就並行執行緒數的角度來看,倒是和11代酷睿的i9-11900K一樣。實際上,被作為是“小核”的E-Core仍然保持足夠的效能,英特爾此前將E-Core的效能和效率與Skylake比較,表明其對E-Core的效能很自信。
首先是CPU-Z的主機板資訊:
實際上,在CPU-Z等一系列軟體測試下來,令人驚訝的情況是,在開啟XMP 2.0的情況下,i9-12900K在R20、V-Ray、CPU-Z測試的得分均比未開啟XMP的情況下要低,僅在Corone測試下顯示效能更強,甚至在AIDA64的穩定測試下,開啟了XMP 2.0也出現了測試失敗的情況,似乎說明剛推出的DDR5記憶體存在一定問題,因此,在之後的測試中,我們均是在記憶體未開啟XMP的情況下進行。
在經典的3DMARK測試軟體中,TIME SPY、FIRE STRIKE、Port Royale作為一個實時運算吃顯示卡比的測試專案,可當作是遊戲是否順跑的指標,測試成績如下:
僅從Time Spy Extreme一項來看,因為其是DX12光柵化渲染的基準檢驗,代表了電腦配置的基準下、模擬3A級遊戲的畫面表現。2K解析度下,i9-12900K的CPU分數就達到了8943分。與此前筆者RTX 3070 TI和i9-9900K組合相比,CPU分數幾乎翻了一倍多。足以說明CPU的巨大進步。不過GPU在這兩項測試中的佔比可能非常大,RTX3070顯示卡在此大概會成為測試中的主要瓶頸。
繼續來看3DMARK純CPU測試成績,選擇的是單核+全核的效能成績,這個測試看的是CPU本身的硬實力, i9-12900K最大執行緒得分為11810分,對比i9-9900K的6799分,這個成績來看,i9-12900K同樣提升巨大。
最新的Intel 7製造工藝,可以讓英特爾在晶片裡塞入更多電晶體,同時讓晶片保持一個合理的功耗。這次在AIDA64的FPU單烤CPU壓力測試中,i9-12900K的自動睿頻可以達到4.9GHz,而此時功耗大約為247W,與官方的最大功耗基本一致。考慮到並沒有配置一個水冷來壓住CPU散熱,12900K可能仍然有一定潛力。
在渲染工具的測試中,我們選擇了CINEBENCH R20、Corona 1.3 Benchmark以及V-Ray兩個測試軟體進行測試,一般而言, 測試項均擁有實際工作場景的背景, 且能充分發揮處理器的多執行緒效能.。其中CINEBENCH R20中,12900K的多執行緒得分達到了10492分左右。
據英特爾說法,這次12900K在內容創作方面的效能提升是非常顯著的,比如在Premiere Pro、Lightroom Classic等典型生產力應用中,相比11900K,12900K的Pugetbench測試成績提升幅度從32%-36%不等。
作為一個遊戲玩家,自然關注新一代酷睿的遊戲表現,這次的i5-12600K定位中高階,價格也較i9-12900K價格更低,因此也是玩家的更主流的選擇,其它如主機板、記憶體、SSD、Win 11 64bit專業版作業系統+RTX 3070顯示卡不變,只把i9-12900K更換為i5-12600K。
在遊戲選擇上,主要選擇了《戰地2042》《 賽博朋克2077》《 全面戰爭:三國》《 地鐵離去》《荒野大鏢客》五款較新以及對配置比較高的遊戲,以體現CPU效能(實際上游戲更受顯示卡影響)。比如,策略遊戲《全面戰爭》系列一直以來主打的是規模宏大的戰爭場面,所以對CPU的效能需求也不會太低。英特爾也一直樂意於宣傳自家CPU在《全面戰爭》下的效能表現。
我們在此給出原始評測資料,並測試了在不同DLSS等級、是否開啟NIS等選項的成績,在此附上下載連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比較。
當然理論上處理器效能越好,得到的平均幀數。也會提高,這一點在測試結果也證實了這個。不過據一些朋友的測試,有些遊戲測試差異大,如《反恐精英:全球行動》《英雄聯盟》等網遊,通常而言,網遊更看CPU效能,而且顯示卡對這些網遊的計算已經到了極致,因此更看重CPU效能提升。
這類測試可能還需要考慮到遊戲程式碼對多核的利用效率,以及在12代酷睿加入E-core後,是否做到高效利用的問題。根據其他人的測試,某些遊戲甚至可能出現關閉E-core後,幀率反而小有提升的情況。
新架構也為12代酷睿帶來了更多選擇和測試方案,比如將E-core關閉,只剩下效能P-core,能否衝擊更高的主頻核單核效能?而E-core又是否可以透過頻率的調整實現更好的效能?
此外我們得知的是,少部分遊戲會在Denuvo版權保護系統下存在一定相容問題,不過在經過英特爾和微軟努力後,目前僅有《刺客的信條:英靈殿》、《長途客車模擬器》、《麥登橄欖球22》還有此問題。微星、技嘉等主機板廠商也曾釋出簡易工具,可以一鍵臨時解決版權保護的相容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