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引數,只談體驗,關注導盲犬小扣,真實解讀您熟悉的數碼產品,本文閱讀預計耗時3分鐘。
國產智慧手機的發展,從某米開始,便快速進入到了拼引數和價效比的時代,各路大神廠商輪番出場,大有將手機市場變菜市場的前奏,這中間,也的確產生過許多有亮點的產品。像在2015年的北京,國產品牌樂視就曾推出過一款超級手機一代(以下簡稱樂1),它是一款設計驅動的產品,很多細節和功能至今看來仍有前瞻性,特別是“無邊框”的設計,一度引發巨大“爭議”。本期導盲犬,分享一款二手樂1體驗,看下這款6年前的手機那些曾經的亮點如何退化為槽點。
由於發售年代久遠,目前市面上沒有全新產品,因而導盲犬手裡的這款樂1也是搗騰的二手。手機包裝還在,配件殘缺,成色斑駁,唯有機器本身因為戴著清水套,去掉之後看,還有幾分當年新機的姿色。把玩樂1在手,看到手機5.5英寸螢幕的大小,已經有點小巧的感覺,即便算上9.5毫米厚,170克重量,它仍然是輕便的代表。當然,對於這款樂1,最亮眼的當屬螢幕,它幾乎是手機的核心賣點。沒有全面屏的年代裡,樂視提出的是無邊框螢幕概念,也就是砍掉手機正面螢幕兩邊的邊框,只留下狹窄的上額頭和下巴,勉強是勉強了點,算是當年行業技術的天花板了。
進一步來看真機,樂1的正面螢幕,除了白色的上下邊框,中間螢幕確實是黑得純粹,黑得一體,熄屏狀態下渾然一體,觀感獨特。不過,點亮屏幕後,顏值立馬大變樣,尤其是在淺色背景裡,螢幕還是那個螢幕,而左右邊框的大黑邊異常突出。由於正面只有黑白兩色,因而螢幕以外的邊框,在熄屏下有多渾然一體,在亮屏下就有多膈應人。也只有拿到真機在手,才能明白所謂的ID無邊框是多麼可笑,這是當年最主要的爭論,不過現在來看,如果一心投入看螢幕,時間長了,好像也沒那麼難看,畢竟,現在的異性全面屏,幾乎都是這樣的塞一團黑痣出來。
除了螢幕上的設計亮點和槽點,樂1一些細節上的設計值得稱道,像它首發的type-c充電資料介面,確實引領著潮流。正反面盲插,資料傳輸速率更快,通用擴充套件性更大,這是當年宣傳的賣點之一,但作為行業吃螃蟹者,樂1的這個C口在當年可不那麼“吃香”(畢竟大家都是micro usb)。總之,樂1的出世和C口的加持,至少有兩個意義,一是讓大家知道有這麼一個方便的介面標準;二是,它將這個原本只有旗艦手機的配置放到了千元機裡,普及了C口,值得被銘記。
另外,樂1的硬體設計上,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配置,那就是紅外遙控埠。這個設計其實在更早的國產手機上都有配置,只不過斷斷續續並未傳承,樂1在千元機上加紅外,同樣促進了這個硬體設計的普及,包括後來的某米更是將之當成旗下手機產品的標配。遙控操作電器,匯聚成各個家電中心,不得不說,這個設計的高明在於思路,而非技術。實際體驗下,使用樂1操控紅外家電,設定按鈕的震動反饋,和實體遙控的觸感並無兩樣,再也不用四處找遙控器了。
體驗完硬體,再看軟體,樂1的系統UI,在當年來看,外表是小清新印象,系統的UI設計和顏色搭配,靚麗有動感,可能這也與純黑的桌布有關。簡單來看,樂UI的桌面分為三大部分,主頁最左側的樂薦,屬於資訊流設定,不可刪除,功能類似現在的智慧和資訊助手。其次是主頁dock欄下的LIVE入口,也不可更改,點進去還是資訊流,最後才是向右滑動的傳統APP頁面。可以看到,樂UI的這些功能大部分需要網路支援,且不可自定義設定,看著宏大,實際上定製程度有限,對於智慧機而言,鎖死過多,並不利於有點自縛手腳的味道。
還有一個需要著重提出來,樂UI當初提出的概念是覆蓋全終端,即手機與樂視網是聯絡在一起的,是整個生態鏈條上的一個節點,與其他地方的資料共通。等等,大家是不是覺得這個理念很熟悉,對了,可不就是菊花廠的“萬物互聯1.0”嗎?可以說,這個概念的目標和構想還是非常好的,樂視本身的電視、網路等內容生態當年也確實做得風生水起,如果不出意外,“為夢想窒息”的口感一定可以實現,那樂視手機估計就能坐現在菊花廠的交椅了。然而,小編說的是如果。
退一步來看整體,樂1的產品設計無疑是亮點,即便ID無邊框再怎麼吐槽,它帶來的“改造螢幕”這個方向很對,不然,也不會有現在的全面屏當道的時代了。如果非要說真實的槽點,樂1包括它後來的繼任者,大概就是把價錢下拉得太低,讓自己做了曇花一現的產品。回頭來說,對於任何一家以設計和研發為驅動力的品牌廠商,它帶來的產品不一定最完美,但一定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