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訊專題的第一期和第二期中,分別介紹了麥克風的特性及不同場景下的選擇,大家對於錄音有了基礎的認識,也知道如何選擇麥克風,那麼這期我們就來聊聊錄音的流程以及一些小技巧。
規劃錄音方案
在影片拍攝中,我們往往會先根據指令碼,進行分鏡頭的繪製,具體到每一個畫面的景別,都有詳細的標註,但卻忽略了同樣重要的錄音指令碼。
實際上在嚴謹的創作中,除了畫面的分鏡頭外,還需要準備一套錄音方案,才能在拍攝時保證影片和音訊兩個環節都不掉鏈子。
在準備錄音方案時,需要提前勘探拍攝環境,瞭解拾音環境的底噪,以及周圍會產生的噪音,這裡的噪音包含底噪以及對於畫面無益的聲音,例如在機場航站樓,廣播的聲音可能會對人物對白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並非全是噪音,巧妙地利用後可以增加臨場感;若是在室內進行拍攝,則必須進行預錄製,瞭解聲音的混響程度。
混響是一種聲學特性,聲音在環境中遇到障礙產生反射,每次的障礙都會吸收一部分聲能,當聲源停止發聲後,聲波在室內要經過多次反射和吸收,最後才消失,我們就感覺到聲源停止發聲後還有若干個聲波混合持續一段時間;適當的混響可以增加一定的環境感,例如拍攝場景在大禮堂等,但過度的混響則容易對人物對白產生影響,模糊了語言,同時還會有劣質的觀感體驗。
當混響影響了對白,就需要在錄音方案中進行備註,可以採用兩種解決方法,一種是後期ADR補錄,但成本較高,除非是專業配音演員及專業錄音師,否則很難還原現場的聲音相位;第二種則是適當改造環境、增加吸音裝置,讓聲波的反射儘可能的減少,場景方法就是在地上鋪地毯,在周圍環境放置吸音海綿(雞蛋棉),可以達到較好的錄製效果。
楓笛的SR-RF5M移動錄音棚防風罩也是這類的原理,透過高密度的吸音海綿,營造小範圍區域性的低混響環境,低成本打造高質量錄音棚。
除了提前瞭解環境噪音及混響外,錄音師也需要提前熟悉劇本,在不同場景下選配不同的麥克風,這一部分在第二期我們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這裡就不再展開。
錄音方案與拍攝方案同等重要,需要跟分鏡頭同步進行,確保每一個鏡頭都有錄音的備註,才能實現影視聲音的本質——為畫面增添色彩。
錄音技巧
在制定的錄音方案後,我們再來說說關於錄音的一些技巧。
001 靠近聲源
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說過:“如果你拍的不夠好,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這句話放在音訊領域也可以適用:“如果你錄的不夠清晰,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
當拾取的聲源越大時,不想被拾取到的噪音自然就越小,但也不是無止盡的近,就能實現較好的音訊錄製,需要根據音訊的靈敏度和信噪比綜合考慮每一隻麥克風的最佳拾音距離,例如機頂麥克風最佳拾音效果在20-40釐米的範圍內,超過這一範圍,環境噪音會有所增加,聲源不清晰;而低於這一範圍,則容易產生近講效應(也稱近場效應),聲源的低頻更加明顯,若是沒有低頻濾波器的介入,聲音會失真;但近講效應並非沒有益處,在一些特定場景中,利用低頻比重提升的特性,可以營造出聲音的熱情、飽滿和渾厚。
楓笛SoundBird V1可以開啟200Hz的低切,實現降噪和抑制近講效應。
002 正確的電平
過度靠近聲源有時還會產生一種負面效果,那就是爆音,這樣的聲音沒有辦法進行修復,只能重新錄製,那麼如何避免聲音過爆所帶來的影響?獲得正確的電平最為重要。
在音訊的錄製中,會有兩種方法來進行聲音響度的判斷,第一種方法偏主觀,採用實時監聽的方法進行判斷,在戶外一般使用監聽耳機進行監聽,但受到的干擾因素較多,同時也和監聽介面的放大器有關,並不能正確的判斷響度是否適宜。
第二種則是透過音訊柱狀圖判斷,現在攝像機或相機的音訊柱狀圖,都會有綠、黃、紅三種色塊進行顯示,當聲音的響度在黃色區域時,意味著接近過爆,所以儘可能讓聲音處於綠色與黃色範圍內;如果是專業的錄音機,它的音訊柱狀圖普遍為數字標示,這時要保證音訊處於-9到-12db範圍內,才能錄製正確的電平。
監聽耳機都是貼合於人耳,無法獲得統一的監聽音量,而監聽音響則可以做到監聽音量的統一,將監聽音響進行聲相調整及位置擺放後,播放一段粉噪,當響度達到70db左右時,就可以作為參考的監聽電平,但音訊柱狀圖還是必不可少。
Tips:音量、電平、響度是不是同一個概念?音量是指從生活上來說一個聲音的大小,而電平則是電聲學發展的過程中沿用到音訊領域,它所使用的單位dBV、dBu等都是音量單位;最後響度則是一種和頻率有關的代名詞。在日常交流中,涉及電聲學聲音大小的描述,一般採用“電平”較為嚴謹;涉及主觀感受時,採用“響度”可以描述聲音大小;在沒有特別的語境下,“音量”是一個萬金油。
003 音訊安全
獲取正確的電平實際上也是保障音訊安全的一部分,很多時候“錄得到”比“錄得好”更重要;除了正確的電平外,保障音訊安全還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是獨立錄音,現在的相機和攝像機普遍都有音訊輸入介面,但攝像機錄製的弊端也很明顯,它所錄製的音訊格式比較單一,後期調整空間並不大,細節的豐富度也不如錄音機,所以獨立的音訊錄製是必不可少的,錄音機所具備的電平調節、濾波器、以及幻像供電等功能都是非常專業,可以免去後期較為複雜的處理流程。
楓笛SR-VRM1錄音筆,可以獨立完成音訊的錄製,XLR的專業平衡介面儘可能保持聲音的真實性,並且可以提供48V幻象電源,最高可錄製48kHz 24bit多聲道的BWF檔案格式。
第二種是多音軌錄製,在複雜的環境中,很難保證聲源發出的聲音在同一電平上,若是突然的放大音量,錄製的音訊來不及調整,也容易出現爆音的現象,這時可以選擇多軌道的音訊錄製,也就是帶安全音軌的錄製。
一般我們錄製的音訊為雙聲道,安全音軌錄製就是將其中副音軌的拾音電平,調整為主音軌的-6dB,這樣即使主音軌出現爆音,副音軌依舊可以將聲音得以儲存,在後期複製安全音軌,覆蓋不可修復的主音軌,實現聲音的還原。
後期前置
無論是拍攝還是錄音,我們都提倡將後期思維帶入前期工作中,這樣可以儘可能提供效率,加快拍攝進度,也為後期製作減輕壓力。
在錄音方面,雖然後期也可以實現去混響,降噪等功能,但始終都會對原始聲源產生一定的影響,或壓縮、或變調;所以在前期錄音儘可能將聲音錄得更加純粹,才不會和畫面產生剝離感。
例如在拍攝時,相機和麥克風都具備電平調節功能,那麼需要怎麼操作?答案很簡單,需要有後期前置的思維,將相機電平開小,而麥克風電平開大,取得一箇中間值,這樣就能最大程度發揮麥克風的靈敏度與信噪比,因為相機電平的調節本質上也是屬於後期演算法處理,若是將相機電平增大,麥克風電平減小,這意味著相機電平放大聲源的同時,也會放大噪音,這對於影視錄音來說並不可取。
綜述
對於影片拍攝者來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外,還有知其器,瞭解了麥克風的效能及使用技巧,才能更好地為畫面增添色彩。
關於音訊的錄音專題,我們透過這三期給大家做了初步的介紹,從錄音歷史的發展到裝置的使用,最後到實際操作,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但影視錄音是個範圍非常廣的領域,並不是這一萬多字能解釋清楚,如果你對於這方面感興趣,歡迎一起探討交流,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