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巴爾扎克創作的長篇小說《歐也妮·葛朗臺》,收錄於《人間喜劇》。
書中講述了一個單純善良的女孩在父親的算計和戀人的欺騙下最終導致悲劇的故事。
法國作家左拉說:“在巴爾扎克生動逼真的人物形象面前,古希臘羅馬的人物變得蒼白無力、渾身抖顫,中古的人物像玩具鉛兵一樣倒伏在地。”
她的經歷
小說中歐也妮從出生以來沒有離開過索漠城一步,當她第一次見到落魄的堂弟夏爾便被他吸引了,她對夏爾照顧得無微不至,甚至將自己多年的積蓄給了他。
之後面對父親對自己的威逼利誘,歐也妮也沒有放棄與夏爾的定情信物。
最終,歐也妮發現了夏爾對她的背叛,再加之重重事情的發生,歐也妮同意了父親安排的婚事,嫁給了一個公證人的兒子,但他們說明只做形式夫妻。
歐也妮33歲時,“丈夫”離世,她孤身一人生活著,孑然一身為家人還清了債務,讓曾經背叛了自己的堂弟夏爾過著豐衣足食的日子。
可歐也妮自己始終一個人,獨處一處,她用自己的財富做著對社會有意義的事。
她開設了養老院、學校,還捐獻圖書館,她令人們看到了那個社會獨有的一道光和一份溫暖。
葛朗臺的一生
歐也妮的父親葛朗臺從未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他性格中的自私、貪婪、狡詐在他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葛朗臺工於心計,為了收斂財富,經常裝聾作啞誘騙對方上當,正是這樣的卑劣手段使他很快發家致富,成為城中首屈一指的富人。
之後明明家中富裕,可他對妻子、女兒始終如同對待僕人般的生活,他給妻子和女兒安排的屋子都是破舊的房子,每天只會定量給妻子和女兒發放食物和取暖的蠟燭。
葛朗臺對自己的親人都吝嗇到了極致,何況對別人呢。
葛朗臺的妻子性格中的順從也導致了她的悲慘結局,她當初嫁給了這麼一個自私的男人,導致如今自己的女兒也深受其害。
直到葛朗臺太太死亡都沒有得到自己丈夫對她的一點心疼和擔心。當初葛朗臺太太生病不起時,葛朗臺沒有擔心她的身體,反而在想給她治病會有多少花銷。
之後他聽說如果妻子去世,他會和女兒歐也妮一同分享財產,這時他慌了,他開始和母女倆講和。
最終,葛朗臺等到了自己的死期,在他命懸一線之際,不同於其他的父親,他沒有擔心自己離開之後女兒的生活會怎樣。反而,他叮囑歐也妮看好自己的遺產,等到來生再歸還於他。
恕我所說,葛朗臺真是個可悲的人。
他名副其實是個金錢的附庸,對他來說,他可以把自己的尊嚴和人性踩在金錢的腳下,在他心中,金錢永遠凌駕於萬物之上。
他已經失去了人的真情實感,在他身上只能看到人性中最黑暗的那一面,那份貪婪、吝嗇自私一直在“熠熠生輝”。
沒有感受過情感的人,真是枉為人。
情感變化
“少女們純潔而單調的生活中,必有一個美妙的時間,陽光會流入她們的心坎,花會對她們說話,心的跳動會把熱烈的生機傳給頭腦,把意念融為一種渺茫的慾望。”
歐也妮的第一段也是她這一生中唯一一段戀愛始於夏爾,終於夏爾。
那時,她單純善良,始終對堂弟夏爾的話深信不疑,她將自己的全部積蓄給了夏爾,在夏爾生活困難之時,對他百般幫助。
她資助錢讓夏爾到印度闖蕩,而她在索漠城,一等便是七年。她常常坐在她和夏爾曾經立下山盟海誓的小木凳上回憶他們的戀愛經歷,回憶那些對她來說美好的過去。
“有權有勢的時候,他等於上帝;給人家擠倒了,還不如石像被塞在陰溝裡的馬拉,因為馬拉已經死了,而他還活著。人生是一連串縱橫捭闔的把戲,要研究,要時時刻刻注意,一個人才能維持他優越的地位。”
夏爾的一封信打碎了歐也妮等候了七年的心,“在婚姻裡談愛情是做夢”、“我們不合適”,就這樣夏爾拋棄了歐也妮,選擇了富豪的女兒。
可即使是在夏爾拋棄了歐也妮,背叛了他們的感情後,歐也妮也從未對他產生怨恨。
就像她的父親葛朗臺,無論對她和母親如此吝嗇、自私,她都履行著女兒對父親該盡的義務。
由於父親和家庭的影響,歐也妮骨子裡有一種“禁慾主義”,面對父親的壓榨她沒有想過抵抗,面對夏爾的背叛她忍氣吞聲沒有去做一些維護自己情感的事情。
從小在家中耳濡目染的習慣,生活中她也會很節省,但面對他人的需要,她從不吝嗇,這是不同於父親葛朗臺的高尚。
人性變化
如果歐也妮敢於反抗,敢於做出自己的選擇,也許她的結局會不同。
可惜,歐也妮生錯了時代,生錯了家庭。
她出生在一個物慾橫流的法國資本主義當道的時期,人們對金錢的珍惜超乎自己和家人的生命。
那時是19世紀法國封建主義與資本主義交替的年代,那時法國資產階級發展壯大,取得了一定的政權。
在當時那個紙醉金迷的法國社會,許多人追逐名利,人們的思想間到處充斥著金錢的氣息,金錢成為了衡量家族地位的標誌,很多人的心中都是金錢至上的觀念。
歐也妮的單純乾淨漸漸地在這個金錢肆虐的社會中被吞噬和拋棄。她與那個社會顯得格格不入,在那個沒有人情的社會,恐怕只有她是真心待人的。
不管如何,因為歐也妮的存在,世上還有人相信有光明,有溫暖的人在。
遠離自私吝嗇的人,才有可能遠離悲劇。
無論是父親葛朗臺,還是堂弟夏爾,他們骨子裡都是一類人,嗜錢如命,為了錢和地位願意放棄自己的尊嚴和人格。
巴爾扎克曾說過他對這部小說的理解:“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這部小說就是一出悲劇,悲劇的主人公就是歐也妮。”
很多人不理解,明明歐也妮的父親葛朗臺一生為金錢所活,從未體會過人間真情,為什麼他的一生不是悲劇呢?
歐也妮為人善良、正直,只可惜面對父親和那個時代,她沒有反抗過,最終造成了自身的悲劇。歐也妮最終孤身一人過著餘生,想必她應該也曾感到過孤獨吧。
三十多年來,歐也妮只愛過一個男人,她曾將自己的全部真心給予夏爾,這個她覺得可以相伴一生的男人,可也正是這個男人讓她感到了戀愛的甜蜜和背叛的絕望。
在那之後,她對於愛情的心徹底破碎了。
歐也妮出生於一個唯利是圖的家庭,她的母親一直活在屈辱和痛苦中,歐也妮從小便目睹了這一切,因此在她和夏爾的戀愛中,她以為自己遇到了愛自己的那個人,可沒想到……
父親葛朗臺和夏爾是一類人,他們金錢至上的唯利觀念在那個時代中根深蒂固的存在著。
對他們來說,他們一生中有金錢和權力就足夠了,這就是他們所謂的“幸福”。
因此,對葛朗臺來說,他這一生已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錢和名利,他
最終的生活並不會使讀者覺得他是個悲劇人生。
只可惜在那個社會中,底層人民經歷了太長時間的壓迫,他們渴望早日獲得名譽權力,金錢凌駕於萬物之上成為了他們生而為人的宗旨和。目標。
但他們並不關心這些行為只會讓那些為他們真心付出的人感到悲傷,葛朗臺太太是這樣的,歐也妮也是如此。
往往人們傳統的觀念都覺得一個父親教育出的孩子,和他基本無二。因此,很多人都將歐也妮和她的父親葛朗臺劃分為同一種人,叫他們吝嗇鬼。
可唯一他們對歐也妮說不出的是,歐也妮對別人永遠慷慨相助,她骨子裡的善良、真誠不同於父親的吝嗇、冷血。
即使在經歷了父親的潛移默化的負面影響和堂弟夏爾的欺騙背叛之後,她依然沒有忘記自己心中存在的光、正義和溫暖。
“她們對人生的看法,只憑一些渺茫的觀念,對金錢既不看重也不看輕,她們一向用不著它。”
“她們的情感雖然無形之中受了傷害,可依舊強烈,而且她們生命的真諦,使她們在一群唯利是圖的人中別具一格。”
歐也妮最終孤身一人,很多人覺得她這一生命運多舛。
當初,無論是家人還是曾經的戀人,都給了她當頭一擊,使得她感悟到了很多人生的體驗和人性的變化。
但她依然潔身自好,儘管曾經在感情中受到了傷害,但她在生活中依然是個善良、樂觀的人。
她像太陽一般,將自己的光芒照進了每個被她幫過的人的心中。
“這就是這個女人的故事,她雖然生活在塵世,但她從未進入過塵世,她是一個天生的賢妻良母,但她既無丈夫,又無子女,她也沒有真正的家。”
獨自一人也可以生活,甚至可以對生活毫無顧慮。
直至如今,《歐也妮·葛朗臺》這部小說仍然被推薦為青年必讀之書,小說的教育意義也很深遠,它告訴我們無論何時,都要對身邊的人有一種清晰的認知。
永遠不要和吝嗇的人走得太近,不然可能會導致自身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