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中國民間把宴請款留賓客的主人稱為東道主。便是現在,東道、東道主這個詞也一直被使用,外地來了親戚朋友,請客人吃飯就說“做個東道”,這個詞更廣泛用於某項賽事的主辦國家、主辦城市或主辦單位上。譬如,剛閉幕的東京奧運會,日本就被稱為東道國。巧的是,日本正好在中國東邊,相對中國而言,日本這個東道國當得倒是名副其實。
東道主一詞原本就與國家的方位有關。既與方位有關,為什麼不叫西道主、北道或南道……因為它源於一個春秋時期的典故。
魯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晉文公和秦穆公的聯軍包圍了鄭國國都。鄭文公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向老臣燭之武請教,設法解圍。當夜燭之武趁著天黑叫人用粗繩子把他從城頭上吊下去,私下會見秦穆公。
晉國和秦國是兩個大國,雖暫時結盟,但兩國卻是一直明爭暗鬥。燭之武巧妙地利用兩國矛盾,對秦穆公說:“秦晉聯軍攻打鄭國,鄭國怕是保不住了。但鄭國滅亡了,對貴國也許並無一點好處。因為從地理位置上講,秦國和咱鄭國之間隔著一個晉國,貴國要越過晉國來控制鄭國,怕是難於做到的吧?到頭來得到好處的只是晉國。晉國的實力增加一分,秦國的實力就相應地削弱一分啊!”這番遊說切中要害,秦穆公被說動了,燭之武又進一步說:“要是您能把鄭國留下,讓他作為秦國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你們使者來往經過鄭國,萬一缺少點什麼,鄭國一定供應,做好充分的安排,這樣不是更好嗎?”
這下秦穆公被徹底說服了,單方面與鄭國簽了和約退兵了。被賣掉的晉文公無奈,也只得退兵了。秦國在西,鄭國在東,所以鄭國對秦國自稱“東道主”,東道主這個詞就這麼來了。既已成典,便是你家的客人從鄭州來蘭州做客,你也是東道,不是西道。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陳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