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碩士畢業的高材生,跑去開米粉店?
聽起來,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是的,在眾多人眼裡,這種人就是一個異類,甚至會被人認為是“亂來”。
2014年,在央視的《青年中國說》上,董明珠直接怒斥一位90後青年創業者:“北大法律碩士,跑去開米粉店。這完全是在浪費國家資源,回去趕緊把店關了!”
董明珠在臺上演講時,一共提到他9次,這在網上引起不小的轟動。
面對這樣的質疑,小夥子習以為常,不為所動,依然選擇做米粉。
因為像這樣的質疑,在他決定創業開米粉店時,已經經歷了太多太多。
他的名字叫張天一,北大碩士畢業後,許多人都以為他會出國、或者去律師事務所與國家機關上班。
但沒想到,他果斷拒絕了幾個大律師發來的邀請,跑回老家學習怎麼做米粉,然後在北京國貿大廈租下一間37平米的店面,開了一家米粉店,名字叫“伏牛堂”。
面對這樣的選擇,周圍的人都投來異樣眼光:“高材生去開米粉店,開個米粉店需要讀這麼多年書,這不是大材小用嗎?”
連一直以兒子為驕傲的父親,都接受不了他的行為。
畢竟兒子從小都被誇成是“別人家的孩子”,父親在他臉上可是沾了許多光。現在畢業了,說要去賣米粉。街坊鄰居雖然表面沒說什麼,但是父親卻覺得臉上無光。
可兒子意已決,父親也只能隨他去。
這也是很正常的,每個人多少都會在意家人、親朋好友的期待與目光。
在他們的眼裡:高材生,就“應該”做高材生的事情。
可張天一不這麼認為。
他更多考慮的是為什麼?
相對於當律師,他更喜歡創業賣米粉,所以他就去幹。
像這種拋棄固有觀念,過著不設限的人生,還有北大屠夫陸步軒。
而陸步軒,早已成立了自己的企業,成為億萬富豪。曾經看到這位去賣豬肉的北大高材生,許多人就是嘲笑、諷刺。
當他成功後,更多人投來的目光則是:有本事的人,在哪裡都是閃閃發光。
常有句老話:“成功了,你說什麼都是對的。”雖然不完全對,但成功後,你至少可以改變周圍人對你的看法。
張天一是否能像北大屠夫一樣,把米粉店做大做強,改變許多人對他賣米粉的看法呢?
在決定放棄高薪白領的生活時,張天一思考了許多。
以前,他也曾想過按照尋常路,根據自己的專業當一名律師。
當年,他在律師所實習,站在辦公樓從上往下俯視時,那種油然而生的精英充斥著內心,感覺自己已經成功,走上人生巔峰。
可當他下班坐地鐵,看到許多麻木的上班族,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時。他怕了,他畏懼每天擠兩個小時上下班的律師生活,也怕一眼到頭的公務員生活,最後竟不知道要幹什麼好?
回到房子裡,他對著桌上的地球儀,看了三個小時,想來想去,也沒有把畢業後的問題與煩惱想清楚。
張天一跟往常一樣,跑到常去的米粉店吃。
吃著吃著,他想起這家店生意挺好的,這使他萌生一個念頭:我是否也可以創業賣米粉?可北大畢業跑去賣米粉,自己都覺得搞笑。
張天一還是很迷茫,但這個念頭卻像種子一樣,埋在他心裡開始生長起來。
有一次,張天一去駕校學車,教練問他:你們大學生都很好找工作吧?
張天一有些洩氣:不好啊,剛出來工資也就七八千。
教練不太認同:“怎麼不好找啊,我感覺現在全國就業形勢好的很,到處是工作機會。像我小學畢業,既能去開出租車,又能當教練,實在不行,還可以去工地幹活。”
這件事讓張天一豁然開朗,他感慨道:是啊,如果找工作只是謀生,那我可絕不僅這兩三條,得有上萬條。
那為什麼會難找?
無非就是看不上。
張天一有些想開了,他在碩士的畢業論文致謝詞裡寫上這樣的一段話:“不管未來怎麼樣,我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體驗過程而非結果,生活而不是生存。即使去掃大街,能獲心安也可。”
結果卻被老師批評了:“你的表述有問題,環衛工人與其他所有職業一樣,都是社會不可或缺的。”
這件事,讓張天一更加體會到什麼是“崗位無高低、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他開始覺得:“沒有什麼是大學生應該做的與不應該做的,任何事情,只要有心去做,就足矣。”
但張天一還有一個顧慮,自己學習6年法律,如果不從事相關工作,就太浪費。
可後來他也想通了:“法律除了具體的條文外,更重要的是背後的精神與思維。”
脫掉所有包袱後,張天一決定好了,透過創業來實現自身價值。
他拉上表弟與另外兩個同學,他們中有MBA、碩士與公務員,四人放棄美好前程,湊到10萬元,開始創業之路。
做米粉,張天一首先想到的是家鄉常德的牛肉米粉。
對於常德人來說,米粉是他們每天的早餐主食,大街小巷都充滿這樣的米粉店,一個小鋪面,十幾張桌椅,幾個燉鍋,絡繹不絕的人。
在決定創業時,他跟合夥人一起看了10來次《壽司之神》,裡面講述的是一個做一輩子壽司的老人,因為質量追求極致,被稱為“壽司第一人”,名聲更是響亮全世界。
他想跟壽司老人一樣,追求高質量,把家鄉這種有地域代表性的食物傳播出去。
所以,來到家鄉考察是第一步。
2014年2月,他們回老家吃遍所有米粉店,一天吃十多碗,他的合夥人還開玩笑地講道:吃到菊花冒火。
多家對比後,他們在一個偏僻的地方找到一家口味很不錯的粉店。
之後他們就拜師、學藝,在這基礎上又進行標準化提煉,買來一把小秤一小勺一小勺地稱量每一種配料的份量。
後來還透過常德餐飲協會,邀請最有名的幾家米粉店主廚進行品嚐,才製作出滿意的配方。
眾所周知,開店地理位置是非常關鍵的,何況他們的資金非常有限。
為了找到價效比高的店鋪,張天一每天堅持打300個電話,最終找到環球金融中心的一個轉角位置。
雖然這個鋪面的前三家店面都倒閉了,但張天一還是租下來,簡單重新整理後,開始營業。
在籌備開業的前期,為了掙生活費,張天一每天干三份兼職,那段時間,他瘦了整整15斤。
從準備到開業,一共才2個月,可以說是非常快的。不快也不行,因為開粉店已經搭上他們所有的積蓄。
4月4日,張天一的“伏牛堂”正式開業,那天他發了一條朋友圈:“做一個循規蹈矩的人,哪怕去當皇帝,也是世界上最無聊的事情。”
曾有人問他:你怕不怕失敗?
張天一想了想說:“對我而言,從餐館開業第一天起,我感覺已經成功了。因為我打破了自己內心的條條框框。”
法國思想家盧梭在《社會契約論》裡說:“人生而自由,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中。而實際套枷鎖的人,正是自己。”
而張天一,打破了“北大碩士應該去做什麼”的標籤。
他這種與尋常人不一樣的逆反心理,從上學那會,就已經表現出來了。
在張天一參加高考時,老師不斷囑咐道:一定要求穩。
可在考第一門語文時,張天一偏偏沒有這麼做,而是用文言文寫作。
結果60分的作文,硬是一分沒有拿到。
如果他按正常方式寫作,也不會與自己心儀的北京大學失之交臂,最後落選到北京外國語大學。
在大學時,他不斷折騰自己,幹過助理、秘書、前臺、寫過文章、擺過地攤等工作,但都幹不久,這不是他想要的。
大學期間,他還將多年積蓄與打工賺到的錢拿出來,開了一家餃子館。
這家館子在周邊挺有名氣,據說還賺了人生第一桶金:幾十萬。
就在所有人覺得他會繼續靠這家門店賺錢時,他又把店面關了,跑去全國各地旅遊,尋找自己想要的人生。
本科畢業後,他考到北大法學院,繼續深造讀研。
等到碩士畢業後,他才想通了,比起循規蹈矩的打工人生活,他更喜歡去創業,放飛自我。
雖然一切準備就緒,但一天下來生意還是很淡。
在北京這個充滿競爭力的地方,有產品,沒營銷,生意也是很難做起來的。
雖然口碑不錯,也有回頭客,但總不能指望這幾個零星客人維持生意吧。
他們算了一下賬上的錢,照這樣下去,用不了兩個月就得倒閉。
必須另尋出路,總不可能指望突然哪天意外發生,然後生意特別好吧。
經過思考,張天一決定把所有錢的拿出來,免費請2000人吃米粉,先拉流量與口碑。其他人都不贊成,認為這樣風險太大。
但張天一還是力排眾議,註冊賬號,然後去網上找在北京的湖南人,邀請他們到店裡試吃。
張天一這次“賭”的很大,如果這招沒用,他們只能倒閉。
然而,在2000名顧客體驗後,效果出奇的好,來吃米粉的人越來越多。
線上營銷起到作用後,張天一又試著推出不少促銷活動,例如充值會員滿減、集贊免費送米粉等,這些都給店鋪的流量帶來不錯效果。
緊接著,張天一還利用自己的身份做營銷,在網上寫了一篇《我碩士畢業為什麼去賣米粉》,結果文章爆紅,被各個媒體轉發,還引來不少記者前來採訪。
成為網紅的張天一,沒有浪費流量與熱度,參加各種活動,上電視、錄節目等,給自己的米粉品牌增加知名度。
張天一37平方米的粉店,最高記錄一天翻檯20次,營業額達到2萬元。
除了開米粉店,他還搞電商,在各大平臺售賣自己的盒裝米粉,高峰時月銷量達到幾十萬盒。
在運營上,“伏牛堂”有一個特色。
他們不設服務員,店裡有三個垃圾桶,都是顧客用完餐後,自己按照垃圾殘湯、塑膠碗筷子等順序分類好放進桶裡。
作為回饋,店裡會免費贈送一份水果。
這樣做不僅為店鋪節省了人工,還讓顧客享受到餐後水果,並透過垃圾分類保護環境。
伏牛堂來了一位重要的客人,張天一親自去接待,這個人就是知名投資人徐小平。他來這裡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張天一:“我要投資你。”
獲得第一筆天使投資後,張天一迅速開始在北京、天津等地擴張店面數量。
2018年4月,張天一將“伏牛堂”改名為“霸蠻”。“霸蠻”是湖南方言,形容一個人有毅力,能吃苦。
透過融資方式,張天已經擁有60家門店,最高時期品牌市場估值5億元。
張天一猶如璀璨的新星,光芒無限。
2020年春節前夕,張天一霸氣地發了一條朋友圈:“現在起,一天開一家新店,開到年三十前。”
可這個時候,意外發生了。
這個事情,大家都非常熟悉:新冠疫情全面爆發,無數行業損失慘重,餐飲業更是首當其衝。
尤其是處於急速狂奔的“霸蠻”,60多家店全部歇業,包括正在裝修的新店。
每天200萬的房租、500多名員工工資、各種成本等,一個月要在沒什麼收入的情況下支出千萬元。
這突如其來的危機,打得張天一猝不及防。
財務告訴他,兩個星期後,公司現金流將會斷掉。
短短几年成為富豪,一下子又要負債累累,這種過山車的感受,換在哪一位創業者身上,都會是一種巨大的崩潰。
張天一走到中關村的購物中心,坐在旁邊的椅子上,看著空無一人的商場發呆,聽著廣播裡不斷迴圈的“精神防疫,請配合掃健康碼”。
此時此刻,什麼樣的心情,只有他知道。
可創業就是這樣,高收入代表著高風險。
榮華富貴、萬丈深淵,很多時候只有一尺之隔。
但他是創業者,公司瀕臨危險,如果他不站出來解決,還能指望誰?
經過一番觀察,張天一發現疫情期間,只有線上電商的業務不受影響。
於是,他立馬轉換思路,將團隊所有的力量都投入進去,抓緊這根救命稻草。
張天一把員工分為兩批,日夜不停地輪流直播售貨,每天20小時。自己也參與其中,熱情洋溢地為直播網友講解自己家鄉米粉的特色。
效果很不錯,半個月後,一筆600萬的直播貨款,直接將公司從斷裂資金的危機裡從救出。
在認識到直播電商的威力後,張天一還請直播一姐薇婭幫忙售貨,僅一場直播下來,銷售額就達到500萬元。
在面臨重大危機時,誰不是一邊流淚,一邊努力奔跑。
背水一戰後,張天一在2020年的整體業績不僅沒有下滑,還比去年增長100%。
這個成績,得到許多投資人的認可。之後,霸蠻陸續得到億元人民幣的B輪與C輪融資。
現在他的身價早已過億,並擁有100+家門店,品牌也連續三年佔據湖南米粉品類銷售第一,還成首個入選哈佛大學商業案例研究庫的中國快餐品牌。
早期開米粉店,受到了許多冷言冷語,但張天一依然堅信自己的選擇,併為此全力以赴。
人社部副部長信長星曾說:“像張天一這種人,是大學生就業觀的一次改變。”
張天一不給自己的設限人生,活出了精彩的創業神話。很喜歡一句話:“你的每一刻努力,都值得被肯定與尊重。”
專注做一件事情,或許不一定會贏,但肯定不會輸。
參考資料:
張天一:《我碩士畢業為什麼賣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