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發病年齡趨於年輕化。高血壓對血管、心臟、腎臟、大腦等部位均有損傷,而且每年因高血壓死亡者佔據所有疾病首位。因此,高血壓疾病應受到大家的高度重視。那麼,常見的降壓藥有哪些不良反應?服藥時應如何避免?以下將一一為您解答。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由於這類藥的藥名中都有“普利”二字,所以通俗稱普利類,代表藥卡託普利、貝那普利、福辛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等。血管緊張素II是一種強烈的收縮血管的物質,是引起高血壓的“主角”之一。ACEI透過抑制血管緊張素II的生成,以此來降血壓。ACEI的副作用有乾咳、血鉀升高、血肌酐升高等。刺激性乾咳的發生率尤其高,發生率為10%-15%。因為咽部發癢和刺激性乾咳,常被誤診為“咽炎”或“感冒”而誤用抗生素治療。應對策略:咳嗽主要在夜間發生,以及平臥的時候加重,尤其是婦女和非吸菸者。但普利類藥物引起的乾咳並不是用藥的禁忌症,大多數人都可以耐受,在持續服藥的過程中可以逐漸減輕或是緩解。對於咳嗽嚴重不能耐受的人,需要停藥。
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由於這類藥的藥名中都有“沙坦”二字,所以通俗稱沙坦類,代表藥纈沙坦、坎地沙坦、厄貝沙坦、氯沙坦、替米沙坦、奧美沙坦等。ARB阻斷血管緊張素II的作用,以此來降血壓,但ARB比ACEI要安全的多,沒有乾咳的副作用,血鉀和血肌酐升高的副作用也要輕的多。ARB的副作用有輕度頭暈、噁心、血鉀升高等。應對策略:ARB可與排鉀利尿劑(如氫氯噻嗪)合用,可以協同降壓,避免低血鉀,調整用藥方案前需諮詢醫生。
β受體阻滯劑選擇性的阻斷β1受體,代表藥為美託洛爾、阿替洛爾、比索洛爾等。非選擇性β-受體阻斷劑,還添加了α-受體阻斷劑,代表藥為阿羅洛爾、卡維地洛等。此類藥物可抑制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心動過緩,大劑量使用時還可引起糖、脂代謝紊亂,誘發急性心衰及支氣管哮喘。應對策略: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者、二度及以上房室傳導阻滯者,嚴重支氣管哮喘,禁用此類藥物。美託洛爾這種β受體阻滯劑,不能夠突然停藥,否則有可能出現撤藥綜合症,就是病情會反跳。一般需要逐漸減量具體能不能減量或者停藥,應該由主診醫生仔細評估之後才能夠決定,切勿自行減藥或者停藥。
鈣通道阻滯劑(CCB)由於這類藥的藥名中都有“地平”二字,所以通俗稱地平類,代表藥苯磺酸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及控釋片、尼群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等。透過阻斷心肌和血管壁平滑肌細胞膜上的鈣離子通道,直接擴張血管,使血壓降低。CCB類藥物最常見的副作用有頭痛、面部潮紅、牙齦增生、心悸和踝部水腫。應對策略:頭痛、面部潮紅與該藥的擴血管作用有關,減少藥量可使症狀減輕甚至緩解,如果實在不能耐受,可換用其他降壓藥物;如出現牙齦增生,則必須停藥,停藥1~2個月可自行消退;如出現心跳加速,可與β-受體阻滯劑聯用或換用其他降壓藥;如出現踝部水腫,如水腫不嚴重,可以不必干預,在晚上睡覺時,由於體位的改變,水腫通常在清晨會消失,在傍晚會重複出現,日常找機會多把雙腳抬高,有助於緩解水腫;如水腫情況嚴重,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用藥調整。CCB有長效(如硝苯地平控釋片、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和短效(如心痛定)之分,儘量選擇作用持久而平穩而且副作用相對較小的長效CCB。
利尿劑氫氯噻嗪常做為聯合用藥的基本藥物。氫氯噻嗪可導致血鉀、血鈉降低及血尿酸升高應對策略:注意監測血鉀、血鈉及尿量,及時糾正電解質紊亂;將排鉀利尿劑(如氫氯噻嗉)與ACEI(或ARB)聯用,可減少或避免低鉀血癥的發生;
α-受體阻滯劑α-受體阻滯劑臨床常用的有哌唑嗪、多沙唑嗉、特拉唑嗪等。透過阻斷腎上腺素α受體,直接擴張血管而降壓。降壓作用比較強,但血壓下降後反射性引起心率增快,個別患者因此誘發心絞痛。此類藥物常見不良反應為“體位性低血壓”,尤其在首次服藥時容易發生。應對策略:起始劑量宜小,建議晚上睡前服用,儘量避免起夜。
降壓藥物的種類多,作用機制複雜,不能根據朋友、鄰居、家人推薦,擅自用藥、換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使用降壓藥。接受降壓藥物治療的患者需要長期服藥,有人擔心一種降壓藥用久了會出現副作用,所以要求換藥,其實大可不必,降壓藥的副作用一般出現於用藥幾周到幾個月之內,如果用了數年都沒有出現副作用,說明能夠良好的耐受,只要血壓控制滿意就不必換藥。另外,長期服用同一種降壓藥一般不會產生耐藥性,有的人用了幾年某種降壓藥,原來血壓控制很好,近來又高了,不是耐藥了,而是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收縮壓都會逐漸增高,現在血壓控制不好的原因是你的血壓比原來更高了,而不是耐藥了。這種情況下一般需要再加一種藥物或把原來的藥物加量,而不應嘗試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