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七制香附丸
【處方組成】香附(醋制)、當歸、熟地黃、阿膠、白芍、益母草、延胡索(醋制)、川芎、艾葉、茯苓、白朮(麩炒)、人參、稻米、鮮牛乳、砂仁、小茴香(鹽制)、地黃、天冬、食鹽、山茱萸(酒制)、黃芩、酸棗仁(炒)、甘草。
【功能主治】疏肝理氣、養血調經。主治氣滯血虛證。症見胸脅脹痛、經行量少、行經小腹脹痛、經前雙乳脹痛、經水數月不行、胸脅脹痛、煩躁易怒、面色萎黃、周身乏力、舌質淡暗有瘀點、脈沉弱弦。
【現代藥理】具有改善血液迴圈、鎮痛、調節子宮功能、止血等作用。
【臨床應用】原發性痛經、功能性月經不調等。臨床以經行腹痛、月經量少、脅脹易怒、疲倦乏力、舌暗有瘀點為特徵症狀。
【用藥特徵】本成藥重在益氣養血、溫陽散寒,兼能行氣疏肝,活血止血,滋補肝腎。用藥具有攻補兼施的特點。適用於痛經、月經過少、閉經、月經後期屬氣滯血虛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使用注意】孕婦慎用。陰虛血瘀者慎用。保持心情舒暢。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生冷之品。
【規格貯藏】6g/袋。密封。
02
當歸芍藥顆粒
【藥物組成】白芍、當歸、川芎、白朮、茯苓、澤瀉。
【功效主治】養血疏肝、健脾利溼、活血調經。主治肝鬱脾虛兼血虛證。症見經行前後腹痛、乏力、嘔吐、腹瀉、腰痠、肛墜、經期乳房脹痛、煩躁易怒、舌紅苔少、脈弦。
【現代藥理】具有改變血液流變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迴圈、抗炎、鎮痛、解痙等作用。
【臨床應用】原發性痛經、附件炎、子宮內膜異位症等。臨床以經行前後腹痛、綿綿作痛、腰痠墜脹、舌淡苔白膩為特徵症狀。
【用藥特徵】本成藥重在疏肝活血、健脾除溼。用藥具有肝脾同調的特點。適用於痛經屬肝虛血瘀,脾虛溼滯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g,一日3次。經前3天開始服藥,連服10天,3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
【使用注意】孕婦慎用。感冒發熱者忌用。調暢情緒。飲食宜清淡。
【不良反應】少數患者可見咽乾、胃部不適(胃痛、噁心)、輕度腹瀉、面板瘙癢。
【規格貯藏】3g/袋。密封。
03
調經止痛片
【藥物組成】當歸、黨參、川芎、益母草、大紅袍、澤蘭葉、香附(炒)。
【功效主治】益氣活血、調經止痛。主治氣虛血瘀證。症見經行後錯、經水量少、有血塊、塊下痛減、行經小腹疼痛、產後惡露不淨、舌質暗、脈弦澀。
【現代藥理】具有興奮子宮、鎮痛等作用。
【臨床應用】原發性痛經、功能性月經不調、產後子宮復舊不全等。臨床以經行後錯、經水量少、痛經、有血塊、舌質暗為特徵症狀。
【用藥特徵】本成藥重在健脾益氣,活血利水,調經止痛,兼能疏肝理氣。用藥具有肝脾同治、氣血並調的特點。適用於痛經、月經不調、產後惡露不絕屬氣虛血瘀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
【使用注意】孕婦禁用。宜在經前3~5天開始服藥,連服1周。忌食生冷刺激食物。
【規格貯藏】糖衣片:0.4g/片;薄膜衣片:0.35g/片。密封。
04
定坤丹
【藥物組成】熟地黃、當歸、白芍、阿膠、紅參、白朮、鹿茸、鹿角霜、枸杞子、西紅花、雞血藤、三七、川芎、茺蔚子、香附、延胡索、黃芩。
【功效主治】滋補氣血、調經舒鬱。主治氣血兩虛、氣滯血瘀證。症見痛經、月經後期、崩漏、帶下病、症見經行腹痛、行經後錯、經量少或多、或淋漓不盡、有血塊、腹痛拒按、血塊排出痛減、帶下量多、煩躁、胸悶不舒、舌黯淡、脈虛澀。
【現代藥理】具有雌激素樣活性、抑制子宮平滑肌收縮、鎮痛、抗炎、改善血液流變性等作用。
【臨床應用】原發性痛經、功能性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慢性盆腔炎等。臨床以月經不調、經量或多或少、疲乏無力、眩暈、舌黯淡為特徵症狀。
【用藥特徵】本成藥重在滋陰補血、健脾益氣、補益肝腎,兼能疏肝理氣止痛,活血調經。具有肝脾腎兼顧、氣血同治的特點。適用於婦女身體虛弱、氣血瘀滯、月經不調、行經腹痛、崩漏帶下、產後諸虛、宮寒不孕、骨蒸潮熱及更年期綜合徵等屬氣血兩虛、肝腎虧損者。
【用法用量】蜜丸:口服。一次半丸~1丸,一日2次。水丸:口服。一次3.5~7g,一日2次。
【使用注意】孕婦禁用。傷風感冒時忌用。陰虛火旺者應當慎用。忌生冷、油膩及刺激性食物。
【規格貯藏】蜜丸:10.8g/丸。密封。水丸:7g/瓶。密封。
05
四制香附丸
【處方組成】香附、川芎、當歸(炒)、白芍(炒)、熟地黃、白朮(炒)、澤蘭、陳皮、黃柏、炙甘草。
【功效主治】理氣和血、補血調經。主治血虛氣滯證。症見月經不調、小腹脹痛、舌淡苔白、脈細弦。
【現代藥理】具有緩解子宮痙攣、鎮痛等作用。
【臨床應用】原發性痛經、慢性宮頸炎、附件炎等。臨床以經行腹痛、下腹脹痛、舌淡苔白為特徵症狀。
【用藥特徵】本成藥重在理氣和血,補血調經,兼有清熱燥溼之功。用藥具有攻補兼施、氣血兼顧的特點。適用於痛經或婦人腹痛屬血虛氣滯夾熱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使用注意】孕婦忌服。月經過多者慎用。感冒時不宜服用。忌食寒涼、生冷食物。
【規格貯藏】60g/瓶。密封,防潮。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製劑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一切遵醫囑,切不可給自己妄下診斷。
上述內容摘取自《實用臨床藥物學--中成藥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