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半導體封測領域,最大的焦點事件莫過於智路資本以14.6億美元的大手筆,收購全球最大的封測廠商日月光位於大陸(上海、蘇州、崑山和威海)的四座封測工廠。智路資本這起看似有些“蛇吞象”的收購行為,也從側面表明,隨著後摩爾時代的來臨,封測廠商在半導體產業鏈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所謂摩爾定律,是指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總結的規律:積體電路上可以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在大約每經過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而後摩爾時代是指,摩爾定律發生變化乃至失效之後的時期。
過去,與日月光相比,國內封測廠商盈利能力較弱,盈利能力受到人工成本和折舊攤銷的侵蝕較為嚴重。隨著資產運營效率的逐步提升以及規模效應帶來的成本攤薄,中國大陸廠商在毛利率與淨利率端逐步與日月光、安靠(Amkor)等龍頭企業處於同一水平,比如通富微電(002156.SZ)。
但與此同時,包括通富微電、長電科技(600584.SH)、華天科技(002185.SZ)在內的這些國內封測廠商,實現規模效應大抵是透過跨國併購完成,這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導致企業在現金流上相對緊張,需要透過不斷的募資來維持運營,但也依然處於“缺錢狀態”。
如通富微電,據東方財富Choice資料,自2010年起,已合計募資達73.8億元,同時間段的合計分紅僅約1.6億元,分紅募資比僅0.02。而在近期的一筆定增預案中,有30%的募投資金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截至2021年12月13日,公司的市值為270億元,動態市盈率為28倍。
併購標的業績翻番 現金流較為吃緊
通富微電成立於1997年,於2007年上市,公司在封測技術上佈局全面,擁有Bumping(凸塊技術)、WLCSP(晶圓級晶片規模封裝)、FC(倒裝)、BGA(球柵陣列封裝)、SiP(系統級封裝)等先進封測技術,以及相關傳統封測技術。產品和技術廣泛應用於高階處理器晶片、儲存器、資訊終端、物聯網、功率模組、汽車電子等。
公司的業務較為聚焦,超98%的營收均來源於封裝測試業務。2021年三季度,通富微電營收112億元,同比增51%,淨利潤為7億元,同比增168%。對比長電科技及華天科技,公司的營收規模尚可,但淨利潤則相對最低。
2012年至2020年,通富微電的營收年複合增速為28%,淨利潤年複合增速為31%。其中,公司淨利潤受半導體行業週期影響較大,在經歷2019年的行業景氣低點後,受終端需求驅動,半導體行業於2020年強勢反彈,公司的淨利潤也因此受益,在2020年迎來大幅增長。
觀察歷年的業績情況,可以看出公司的營收在2016年有大幅飛躍,同比增幅達98%,原因系公司於2015年聯合第二大股東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花費3.71億美元收購超威半導體(AMD.US)蘇州及馬來西亞檳城公司各85%股權。該項交易於2016年4月交割完成,並表後的超威蘇州及檳城封測廠合計資產規模佔比達23%。
通富微電與超威半導體於2016年4月還同時簽署了《利潤目標協議》,約定自該協議生效日起36個月內,超威蘇州及檳城在每個財政年度貢獻合計2000萬美元的利潤。在交割完成年份的5、6 月份,超威蘇州及檳城營收近4.6億元,促使公司2016上半年的營收同比增幅達57%。在之後的幾年裡,超威蘇州及檳城也一直是營收及淨利潤大頭。
事實上,跨國併購是國內封測企業比較常見的操作,如長電科技收購新加披封測廠商星科金朋,華天科技收購馬來西亞封測供應商UNISEM(友尼森)公司股份。此舉一方面可以獲得新的產品技術,另一方面則能覆蓋到更多國內外優質客戶,進一步挖掘國產替代化的市場增量。在並表超威蘇州及檳城後,通富微電的境外收入佔比由60%左右上漲至80%以上。
基於《利潤目標協議》,超威蘇州及檳城一直是公司的第一大客戶,2016年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第一大客戶的營收佔比分別為37%、44%、42%、49%、51%、45%。但另一方面,收購外資標的雖然實現了營收規模的飛躍增長,但盈利空間開始收窄,2016年,公司的毛利率跌破20%。
另外,公司的應收賬款在2016年起也大幅增長。2015年-2021年三季度,公司的應收賬款分別為5億元、12億元、16億元、17億元、16億元、18億元、20億元,整體來看,公司大客戶的賒銷比例較大。與此同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也隨之上漲,至2021年三季度,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為56%,高於同行業可比公司47%的平均水平。而在公司於今年9月釋出的一筆55億元的定增預案中,將有16.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這從側面反映出現金流吃緊的狀況。
目前,公司擁有崇川、蘇州、檳城、蘇通、合肥、廈門六大生產基地。其中,崇川廠、合肥通富、南通通富以傳統的MCU、驅動IC封測為主。崇川廠在2021年實現了汽車電子晶片的封測量產,知名半導體分析機構Yole 預計,汽車封裝市場規模將由2018年的51億美元增長至2024年的9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0%,基於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公司的傳統封裝業務有望持續受益。
超威蘇州及檳城則以CPU、GPU、基站晶片、FPGA等高效能晶片的封測為主,廈門海滄則主要進行顯示驅動 IC 的封測。在產品結構上,公司形成了CPU、DRAM、顯示驅動三大產品的協同發展。
在封測廠商市場份額排名方面,根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報告,2021第二季度,日月光作為全球龍頭銷售收入佔據了23.7%的市場份額,其次是安靠(Amkor),佔比17.9%,通富微電則以7.5%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六。
隨著摩爾定律的放緩,封裝技術的進步對半導體效能的提升越發重要,伴隨5G、AI晶片的大規模應用,終端裝置也越發小型,種種因素催發全球先進封裝市場迎來快速增長。據Yole預計,先進封裝市場至2024年有望達440億美元,2018-2024年年複合增長率達8%。
在先進封裝技術方面,對比日月光、安靠(Amkor)、長電科技、華天科技,公司在PoP(堆疊封裝)及TSV(矽通孔封裝技術)上有所缺失。
從整體來看,通富微電、長電科技、華天科技主流廠商在WLP、SiP、TVS上陸續實現了量產,但目前國產廠商先進封裝更多集中在 FOWLP(扇出型晶圓級封裝)、2.5D 封裝上,較海外領先的3D異質整合,在晶片種類、數量、bumping密度上仍存在一定差距。不過值得關注的是,相比之下,通富微電在裝置上的投入較大,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公司更新部分技術裝置的步伐較快。根據公司2021年半年報,超威蘇州及檳城工廠採取的折舊年限為2-5年,同期同行的折舊年限為5-8年。通富微電此舉會造成整體折舊費用較高,致使毛利率走低,但加快裝置更新後,通富微電的封測技術也會向更高水平邁進。
另一方面,公司的機器裝置佔固定資產的比例較高。截至2021年上半年,通富微電的機器裝置佔固定資產的比例為87%,高於長電科技的77%及華天科技的79%。公司對先進機器裝置的投入還在持續。在今年發行的定增預案中,公司募投專案的總投資額為61億元,除去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的16.5億元后,投向專案的費用合計44.5億元。其中,對進口裝置的購置費為5億美元(按當前匯率合計人民幣31.8億元),對國產裝置的購置費則為6.9億元。
國產封測廠商透過海外併購,在技術和市場佔有率上有了顯著提升,不過封測行業更多屬於資本密集型及勞動密集型產業,同行之間並無特別明顯的技術壁壘。通富微電持續在裝置上投入,無論客戶資源還是產能利用率,都將獲得不錯的收益。
眾所周知,封測廠商開拓客戶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而一旦認證完成並開始大規模量產後,將會產生較強的客戶粘性。
目前通富微電的主要客戶有超威半導體、聯發科、意法半導體、德州儀器、英飛凌、恩智浦、瑞昱、艾為電子(688798.SH)、卓勝微(300782.SZ)、韋爾股份(603501.SH)等,根據公司對定增申請檔案反饋意見的回覆,公司在報告期還新增了長江儲存、富瀚微(300613.SZ)、三星、中科藍汛、匯頂科技(603160.SH)、國民技術(300077.SZ)、比亞迪(002594.SZ)、三墾。另根據公司公告,2018年-2021年三季度,公司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5%、89%、92%、96%,產能利用率整體呈上升趨勢且保持在較高水平。(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