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慶《洪雅縣誌》記載,修文塔位於縣東十里烏尤山(今餘坪鎮白塔村二組)。明萬曆(1573—1620年)中建。嘉慶十八年(1813年)知縣王好音重修。對於烏尤山,該《縣誌》記載:其麓有翠微池,旁一山曰葛仙,縣東十里。這座塔最初並不叫“修文塔”,丁映奎《重修古塔引》以“古塔”稱呼,1997年版《洪雅縣誌》中記載:“修文塔俗名白塔”,確定此塔原名“白塔”。
關於白塔,度娘說,白塔是藏傳佛教裡的藏經塔,也叫經塔。不過,白塔在內地多為“培風水”,相傳洪雅縣境內有白塔三座:一座位於竹箐關的龜都府,一座位於隱蒙山臨江寺附近,一座位於這烏尤山、後改名修文塔的白塔,三座白塔均在青衣江險灘附近。修建的年代明萬曆年間,為何修建?相傳,青衣江在秦以前,因河妖鬧災,禍及沿江百姓至餓殍遍地。秦蜀守李冰奮力平叛河妖,百姓才有了安寧和諧的生活。
筆者在度娘鍵入“白塔”兩個字,除了藏傳佛教外,大多地方的“白塔”都修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究竟萬曆年間發生了什麼,要修建“白塔”。1997年《洪雅縣誌》記載:明萬曆年間河道變遷。也就是說,青衣江河道在這期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民間認為這種變化是有“妖”在“作怪”。為了鎮住河妖,保住一方平安,滿足民願,當時的地方政府在青衣江險灘上修建了三座白塔,只是龜都府白塔因年久失修不存,烏尤山掛榜峰上的白塔被改建成具有雙重意義的修文塔,與隱蒙山上白塔儲存至今。
關於“培風水”。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任洪雅縣令的丁映奎(開泰人)《重修古塔引》相呼應:古今靈勝之區半生成於造化,半培植於人功。良以山川秀氣,動關地脈,士習之湻澆,民風之厚薄,往往因是為變遷。故有心者必相其形勢而調劑之,以昭文明之象,以裕樂利之休。雖經費浩繁亦所不惜焉。邑之東南隅距城十里許,地名“掛榜峰”,山勢陡峻,江流奔騰,堪輿家以為水急沙飛,道在有以鎮之。昔人在此建塔,高插雲端,用為闔邑保障,是以代出名人。士農商賈,各安職業,風俗比於齊魯。迨年久傾圮,不無盛衰之戚。此塔之設,洵非徒為壯觀之計也。諸紳士僉以遺址猶存,請復其舊。餘忻然偕往,登山遠眺,則見諸峰羅列,眾壑竟流,得此砥柱於其間。山環水聚,更著非常,塔誠不可少哉!惟是工程重大,獨力難支,自非解眾人之囊槖,何由培一邑之風水。如果慷慨爭先,共襄盛舉,將見偉人傑士,蒸蒸繼起,戶應庥祥,歲登豐裕。邑人之慶,抑守土之榮也。眾士民其各踴躍輸將,以觀後效。
關於修文塔的命名。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洪雅知縣王好音(清光緒《洪雅續志》記載:王好音,字和甫,安徽太湖副榜。任洪九載,修邑乘,建行臺,重新田表聖公祠及修文塔諸盛舉,匠心獨運,風雅宜人。宋梅生郡侯稱其博學多聞,尤勤吏治,洵不愧雲)在《重建修文塔記》中說得很明白:
宋田諫議讀書真際寺,登第後,以修文名山,表前賢也。繼以名書院,景前賢也。縣東十里烏尤山,舊有塔,建自明天啟間(清嘉慶《洪雅縣誌》認為修建於萬曆年間),培風水也。獻賊之亂,毀於兵。國朝乾隆中,令丁映奎鳩工重建,因西藏軍興中止。令經始於嘉慶癸酉正月,逮十月落成,率僚屬暨都人士往觀,請名。餘曰:“洪自隋立縣,代有哲人,惟田諫議德行、文章、政事稱卓絕,有明張寄庵、陳君語父子,楊子石、汪志軒輩,英材蔚起,其餘烈當未艾也。近或諉之形家,言謂科名之衰,壤自風水。科名不獲,政事文章末由表見。夫名者實之賓,嘗考田諫議,少器重於宋白、楊徽之,長遊長安,居驪山白鹿觀。又數年,然後擢太平興國進士,患不自振耳,實至者名歸,風水不得限也。如以風水言,則塔既成矣。田諫議之風,愈可為都人士拭目俟也,請即以修文名塔。”後室三間,其繪田諫議像。
不管是白塔還是修文塔,塔是什麼樣的呢?據有關方面記載,修文塔原有後室三間,繪有田諫議相。當年設專人掃祭,後因年久日長,現只剩下一塔了。塔身磚砌方形,13層,密簷式,高約30米,塔基用40×60條石砌須彌座,高1.2米、寬7.64米。塔身逐級內收,腰簷未施斗拱,只有疊澀及菱形牙子,每層皆有直窗或假窗,最下層面寬8.05米,正面拱門高2.3米、寬1.35米,其他三面皆有拱形門。塔頂相輪、寶珠、塔剎為小樹遮沒。塔心實,有五層可登臨而上,第一、二層與塔外一、二層等高,三、四、五層每層實為外觀三層之高。每層心室皆磚砌穹窿頂,設供佛龕。彩繪牡丹、蓮花、祥雲、瑤草等壁畫。第五層塔心室形制不常見,由第四層到第五層的塔梯不是繞心而上,而是正中而上,至後壁左右分道達第五層,四面皆有寬0.708米、高1.9米的拱門通向塔心室,塔心室很小,磚砌四井柱承託著塔頂。走道左右外有一直徑0.45米的圓形窗,後壁上有拱形龕一,其下一窗與左右同。室頂穹隆正中留一孔,上望可見塔頂嵌有一方陰刻“大清嘉慶歲次癸酉秋穀旦”銘文的青磚,系培修時嵌入的。
關於保護和維修。1984年6月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5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6月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當地村民集資維修塔心室地面。2003年遭雪擊後,塔身五至八層出現裂縫,縣財政撥款10萬元進行了維修。在2012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和2013年的4•20蘆山地震中,修文塔均遭到嚴重破壞,出現塔身傾斜迸裂的險情。2015年6月—2016年2月,文管部門投資359萬元進行了維修加固,修文塔重現昔日風采。經過維修後的修文塔,塔身平面佔地60平方米,高約36米,新建業務用房112.18平方米,圍牆770平方米,綠化2000平方米,總佔地面積3335平方米,排水溝49.2米。
2021年12月14日,和老張乘坐鄉鎮公交到達福寶站,在售票員妹妹的指引下,沿著一條無名村道往西行進2公里,到達綠湖莊園,轉入一條1.5米左右通戶小道行進約1公里,到達修文塔下。高高的塔身呈白色,聳立於青衣江畔的掛榜峰上,塔下圍牆呈紅色,紅白相襯,莊嚴肅穆,四周竹木蔥鬱,茶園蜿蜒。站在塔的南側,透過蔥鬱的竹木林,能清晰聽到青衣江水聲。因為看護人不在,大門緊閉,我們沿著紅色圍牆瞻仰了修文塔,又查閱了相關資料,形成了以上文字,與大家共饗。不過,也是一家之言,未必精準,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