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有幾個著名的打卡景點,天涯海角、鹿回頭和南山海上觀音,這三處我只去看了屬於南山景區的海上觀音。憑直覺,這兒可能遊客最多。接近中午,太陽暴曬,似乎在考驗每一位觀光者的態度與耐性,虔誠否,敬佛還是不敬。據說,觀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有關這座觀音聖像,有人將其與紐約港的自由女神像相比較,除了更高之外,尤強調寓意。自由、平等,是理念不是信仰,是理想追求,要靠人自己;觀音菩薩悲憫眾生,是拯救者。如此對比,嗚呼!
值得注意的是,這座海上觀音塑像,名字前有“南山”二字,這倆字不可省去。南山是什麼?誰的南山?這是一個景區,有人投巨資,南山外的海上才是觀音所在。可與之比較的,山東龍口有一尊南山大佛,同樣巨大的造像。兩處“南山”,不是巧合,都不是單純的表示方位,而在於寓意,“壽比南山,福如東海”,潛臺詞在後一句。福是什麼,財富。如此,福壽不是憑空來,惟願佛保佑。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還與芸芸眾生有關嗎?阿彌陀佛。
神像人造,寄託著希望與祈盼。普通百姓,黎族苗族農民,一些公共場所、小區物業的環衛人員,雖然工作變了,仍然一頂雨笠頂在頭上,為身份標誌,甚至是整個海南舊有“椰林寨”的唯一形象代表。現在從山裡到山外,都是新農村,低矮破舊的老房舍,很少遇見。寨早已變成為村,名稱的變換,不僅僅是符號。然而致富要靠自己,臉朝黃土背朝天,勞作的人們沒有忘記要敬土地神,為土地爺做的對子寫的清楚,“土能生白玉,地能出黃金”。發展經濟依靠土地,所以農家門外,村頭廟裡,貢的是土地神。出海的,希望海神娘娘佑護。
清水灣附近有椰田古寨,照例是人造景點,幾個大巴團隊來此打卡。黎族民俗,苗人風情,圖騰崇拜,都有展示。普通旅遊者,任何地方,都早已看不到真實世界裡的民族風情。所謂景點,是做給你看的,逗你玩,不迴避“扶貧”,或打著“扶貧”這杆旗。我在一些路邊黎族村寨,看到民族圖騰崇拜的標識,那是真實的。雖有些渲染,卻表明這個民族不忘初心。一個民族的傳說,似神話,有故事,代代口耳相傳,人們信其真。立在村邊的圖騰崇拜,既古老又現代,原始的朦朧與現代意識,交織成一個民族不泯的信仰。
圖騰不是祈求財富,那是一個民族的初心。敬土地神,代表著虔誠,是農人對土地的敬重,今天看來雖然也有希望發財之意,但初心可嘉。觀音造像,屬於佛系,按說是信仰,但在中國歷史上,此類事情從來不是單純的信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