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仔收到不少網友的反饋
這座粵北小城實在太寶藏了
當中每座縣城,都值得細細挖掘
可不,最近在韶關市始興縣
廣東省500多名騎行愛好者齊聚
他們騎上愛車
沿著始興縣道X344線
城南到沈所花山路段的
落羽杉大道
短暫逃離了發悶的城市
就憑始興高達77.74%的森林覆蓋率和98%以上的空氣質量優良率,說這條騎行公路是“最美鄉村公路”一點也不為過。
在騎行途中,我們大可以將一路秋色盡收眼底,置身無盡而多變的森林,就足以釋放大城市沉重的呼吸。
很多人不知道,“始興”曾是韶關最早的名字之一。別看這地方小,1700多年前始興還是粵北第一古郡,是全國聞名的“生態古郡”“圍樓之鄉”,積澱了厚重的客家文化,還夾雜著粵北特有的瑤鄉文化。
始興這座風景小城,往北有雪,往南有海,迎來了它最美的季節。始興,正如其名,正在開始用最美的顏值征服你。
始興縣四面環山,層巒聳翠,中間是粵北地區面積最大的平原。山高林密的秋冬限定款風光,來自當地獨特的地貌氣候。
始興多山,卻並非印象中南方的連綿小山,它地處南嶺分界線,“高大蒼茫、望之不盡”是它的代名詞。
如許的高山,阻斷了呼嘯而下的冷空氣,又迎接海面明亮溼潤的風,使得當地降雨豐沛,日照充足,賜予它無盡密林。所謂往北有雪、往南有海,就足以證明它過渡地帶集大成的特徵。
騎行路線經過的“最美鄉村公路”落羽杉景觀路,一直是始興最引人矚目的網紅風景線,每年秋冬時節迎來落羽杉最美時期,吸引大量省內外遊客前來觀賞。
落羽杉,聽名字就盡帶詩意。它樹形優美,羽毛狀的葉叢秀麗,最大特色是隨著季節變化,顏色相互交織。而冬季寒潮到來,正是斑斕之時,春夏的翠綠還沒褪盡,秋的金黃還沒掛滿,已有赤色要在冬日不合時宜地浸染。
大道長22公里,落羽杉高大挺拔、整齊劃一地排列在兩旁。公路延伸,紅葉紛飛,當眼睛不再盯著電腦,而是滿滿色彩濃重的紅葉,我們慢悠悠地騎過,身心早已被自然之美充盈。
行車進了車八嶺自然保護區,就更有與自然肌膚之親的感覺。
車八嶺總面積達16110.7公頃,這裡是一部生態演化的圖典,千百年來,東北走向的高山,阻斷寒潮的入侵,南北走向海拔更低的山,則方便溼潤的東南季風進入;而變質砂岩風化強烈,斷層破碎,流水便容易下滲,造就了這裡極度適宜的氣候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這裡是不少珍稀動物的保護區,包括華南虎、雲豹、黃腹角雉等,素有“物種寶庫,南嶺明珠”之稱。
到了樟樹林公園,又是另外一幅新景象。
樟樹林公園由山林、綠水、沃田、鄉村組成。樟樹喜光,向陽生長,在路兩旁根深葉密,林內古樹參天,多數已經歷上百年時光,最大的胸徑有一米多,足以四人合抱。
樹冠龐大,伸出手臂相連,冬日暖陽躲過它的包圍,落下點點星光,與田間金黃色的稻穀、炊煙裊裊的鄉村,組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再往東南邊騎行,又會遇到一座高約50米的石山拔地而起,猶如破土而出的春筍,它就是始興勝景之一:都亨石筍,行車至此,如同進入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如果騎行累了,劉張家山的溫泉便是極佳的憩息之地,每年寒冬之際,這裡的天然溫泉吸引絡繹不絕的遊客前來浸泡。
作為粵北糧倉,連通嶺南嶺北軍事、經濟交往的水路,始興這座古老的縣城,在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著稱為“古之福地”。始興還是盛唐名相張九齡、明朝戶部尚書譚大初、抗日名將張發奎和當代著名數學家朱熹平的故鄉。
雖無確切的歷史記載,但從當地姓氏族譜可瞭解到,始興最初的先民是從宋、元、明時期從福建、江西等地遷徙而來的客家人。
始興被稱為“圍樓之鄉”,是最能觀賞客家文化精髓的地方。
其中不得不提永成保障圍樓,這是一座高5層15米、面積386平方米的石圍樓,因時任兩廣總督的清朝重臣張之洞題寫石匾額,聲名遠播。
建成後的十餘年間,縱然來往盜賊兵匪,但沒有一夥人膽敢前來搶掠,圍樓保了一方平安。
圍樓早已不是當年的衛士,但高牆青瓦、精美多變的造型,依然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戰時住圍樓,平時住村莊,當地儲存最好的客家古村落,就是盛極一時的周前古村。
村子在乾隆年間建立,現存古蹟有清涼寺遺址、石街數條、當鋪兩間、商鋪五十九間。歷史如煙後,這些沉默矗立的建築物,以及村子裡仍在緩慢生長的大榕樹,讓我們得以窺見當年的興旺。
商貿耕織的生活蒸蒸日上,人們自然便呼喚娛樂。矗立於村中央的古戲臺,是光緒年間,商家店家為凝聚人氣、拓展商機而集資興建。現如今看戲的人不來,唱戲的人也不再,樂音已逝,唱唸做打、歡笑吵鬧,都成了過往。
可延續千年下來的客家文化,卻不會過去,逢年過節,當地的傳統習俗無不體現深厚古韻:比如有著非凡響動的舞火龍鬧新春,村民們用稻稈紮成龍頭龍身,插上燃著的香,由一群小夥子舞動,形成火光明焰的火龍舞。
村民們不斷點燃鞭炮扔向火龍,龍頭龍身舞動,將拋來的鞭炮左推右擋,噼啪作響。拋來的鞭炮越多,預示新的一年運氣越好。
不僅如此,始興還保留著廣東省最大的一處客家圍——滿堂客家大圍。
客家圍村建築中“方圍”系列的傑出代表,是廣東省規模最大的磚瓦結構圍樓,有“嶺南第一圍”之譽,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始興的圍樓絕大部分是方圍,分散在各自然村,但這條騎行之路會經過一群橢圓形土圍樓,它叫筆子藪。
其形態就像巨龜,由龜頭、龜頸、龜身、龜腳和龜尾五個部分組成,是迄今為止客家圍樓中唯一的一座按烏龜形狀而建的仿生圍樓,與我們常見的福建一群群橢圓形的圍樓不同。
除了客家風情,這裡的瑤族風情也很濃厚。深渡水瑤族鄉是韶關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這裡還是漢、瑤、畲3個民族聚集的地區,今年還被列入第二批“廣東省旅遊風情小鎮”名單。
穿過百年古樟樹林,你會發現道路兩旁的村莊煥然一新,白色的屋牆外繪有特色的瑤族圖騰。走在瑤族特色風情街,街景融入了濃濃的瑤族吉祥圖案、圖騰等元素,民族風味十足。
長期深居大山的瑤族人,過著居無定所、刀耕火種的生活。與大自然的親近,讓他們身上充滿原生態的熱情,他們能歌善舞,喜歡對歌和歌,以歌抒情,以歌談愛。
他們遠離城鎮,靠山吃山,在飲食上多取之於自然。野菜、竹筍、蘑菇、木耳、玉米、紅薯、花生等,這些喝著山裡清泉長成的食物,絕對天然。
更天然的是他們的待客之道,在這裡待上幾天,你會發現他們一派純樸,就像誤入世外桃源般,外界的喧囂早已與我無關。
說到美食,來始興算是賺到了,這可是古稱“粵北糧倉”、今譽“南嶺明珠”的地方。
始興縣地屬中亞熱帶氣候,自然條件優越,極適宜枇杷生長,有“中國枇杷之鄉”美稱。這裡的楊梅種植歷史長達300年之久,規模和產量稱得上廣東之最。
來始興,街頭巷尾都會飄出花生餅的香味,這也是家家戶戶逢年過節招待客人必備小吃,用來做下酒菜簡直一流。用米糊放點花生,再放入燒開的油炸,看似樸實無華,但實則香脆可口。
始興以客家人聚集為主,所做的菜也是集合鮮、香、糯等特徵的客家風情,但在客家菜系裡也有獨特的地方風味。
其中,全蛋煲雞、荷包蛋鯽魚湯這兩道菜由來已久。雖然聽起來都是大菜,它們其實源於舊時——農村老百姓大多生活貧困,負擔不起逢年過節的魚肉錢,於是他們試著利用自己飼養的普通家雞、池魚,烹飪出了香甜可口的好菜。
這菜雖說材料易找,卻難以天天在餐桌上出現。始興民歌《十二月裡》最後一段歌詞:“十二月裡來十二月花,準備過年亂如麻,有錢郎子捉(買)豬肉,郎子冇錢褫雞媽”,道出了此菜雖是農家自有,也要過年才捨得吃。
到了年關,用熱騰騰的雞、魚煲湯做菜,還能寓意團圓富貴、祥和如意,因此這道菜成為當地流行的民間傳統名菜。
莙薘包則是遊子在外思念母親的味道。莙薘是每年清明時節的一種蔬菜,有著白胖的梗,和碩大豐腴的綠得發亮的葉子。
將芋頭、豬肉、蝦米和青蔥、香菇等食材切碎煮熟,加芡做成餡,包好後放入鍋裡文火煎一會兒,香味就撩撥起來了。
始興的客家人,多來源於以麵食為主食的中原,南遷後限於環境,遂改成米食,莙薘包是做成餃子形狀的菜包,目的就是為了藉此追懷祖先,以解思念之情。
雖然說味道最易消散,然而味覺最是恆久,對家族和鄉土的相思竟都蘊藏在這小小的菜包裡,一口下去,唇齒留香間,時間已漫滯開來。
始興之味正如這座城市一樣,樸實醇厚,卻是在外的遊子們最牽掛的味道。
尤其是這次車八嶺生態騎行活動,吸引了不少常年工作在外的始興人參與,更激起了他們的思念,許久沒回來的始興人,或許之前從未好好細品家鄉之美,這回可算是全方位感受始興這座小城的魅力了。
在廣州工作的始興人張宗勇,這次特意帶著剛滿4歲的女兒參加了這次騎行活動,他說,常年在外工作,這次能和女兒一起回到家鄉騎行,心情特別不一樣,“一路上,風景優美、道路寬闊,家鄉在越變越美,讓我們這些在外的遊子更感到自豪”。
圖文說不盡始興之美
廣仔已經迫不及待
正在貓冬的你
也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騎行?
News
來源 | 九行
編輯 | 張俊偉
校對 | 陳大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