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又稱胃脘痛,是一種非特異性症狀,是以上腹胃脘部兩側肋骨下緣連線以上至劍突下,近心窩處疼痛為症狀的病證。臨床症狀主要脹痛、刺痛、隱痛、劇痛等,常伴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嘈雜泛酸、噯氣吐腐等上胃腸道症狀。
症狀
典型表現
多有反覆發作病史,發病前多有明顯的誘因,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發生疼痛,其疼痛有脹痛、刺痛、隱痛、劇痛等性質的不同。常伴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嘈雜泛酸,噯氣吐腐等上胃腸道症狀。
原因
總述
許多疾病都有可能導致胃痛,可分別從西醫疾病和中醫疾病上尋找病因。
症狀起因
1、西醫病因
各種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功能性胃腸病等。天氣變化、惱怒、勞累、暴飲暴食、飢餓、飲食生冷乾硬、辛辣菸酒或服用有損脾胃的藥物等為發病誘因。
2、中醫病因
(1)外邪犯胃:外感寒溼熱諸邪,內客於胃,皆可致胃脘氣機阻滯,不通則痛。其中尤以寒邪為多。
(2)飲食傷胃:飲食不節,過飢過飽,損傷脾胃,胃氣壅滯,不通則痛。
(3)情志不暢:憂思惱怒,傷肝損脾,肝失疏洩,橫逆犯胃,脾失健運,胃氣阻滯,均致胃失和降,而發胃痛。
(4)素體脾虛:脾胃為倉稟之官,主受納運化水谷,若素體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氣機不暢或中陽不足,中焦虛寒,失其溫陽而發胃痛。
常見疾病
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脫垂、胃癌、膽囊炎、膽石症、膽道或腸道蛔蟲症、急性胰腺炎等。
就醫
家庭處理
1、出現胃痛,不要慌張,調整情緒和心態。
2、儘快回憶和確定引起胃痛的原因。如果與特殊飲食有關,立即停止。如果懷疑著涼引起,加強腹部保暖。
3、既往是否有相關病史,如消化道潰瘍,確認此次發作是否與既往病史有關,可進行相應的護理和治療。
4、腹痛發作時,暫停飲食,注意休息,採取舒適的體位,觀察是否緩解。
5、未明確腹痛原因前,請勿用止痛藥。
6、若症狀持續或加重,儘快就醫。
治療方法
1、急性胃炎
急性單純性胃炎患者的治療包括去除病因、臥床休息、進清淡流質飲食,必要時禁食;腹痛者給予丙胺太林或山莨菪鹼(654-2)解痙劑或應用制酸劑;細菌感染所引起的患者應給予抗生素,如慶大黴素、諾氟沙星;嘔吐、腹瀉劇烈患者注意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2、慢性胃炎
祛除各種可能致病的因素,如根治幽門螺桿菌,避免進食對胃黏膜有強刺激的飲食及藥品,戒菸忌酒。注意飲食衛生,防止暴飲暴食。積極治療口、鼻、咽部的慢性疾患。加強鍛鍊提高身體素質。遵醫囑輔助藥物治療。
3、胃潰瘍
(1)抗酸藥:常用藥物有氫氧化鋁凝膠、鋁碳酸鎂。
(2)H2受體阻斷劑:對胃酸分泌具有強大抑制作用。常用藥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有肝、腎疾病者應減少劑量或換用其他藥物。
(3)質子泵阻斷劑:常用藥物有奧美拉唑、蘭索拉唑、雷貝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米拉唑。
(4)黏膜細胞保護藥物:常用藥物有硫糖鋁、硫糖鋁混懸液。
(5)清除幽門螺桿菌(Hp)的藥物:以抗分泌藥為基礎的治療方案包括奧美拉唑、蘭索拉唑及泮托拉唑,其中之一加2種抗菌藥物構成三聯療法。
(6)必要時手術治療。
(7)防治併發症。
4、中醫治療原則
治療以理氣和胃止痛為主,再分虛實施治。屬於胃寒者,散寒即所謂通;屬於食停者,消食即所謂通;屬於氣滯者,理氣即所謂通;屬於熱鬱者,洩熱即所謂通;屬於血瘀者,化瘀即所謂通;屬於陰虛者,益胃養陰即所謂通;屬於陽虛者,溫運脾陽即所謂通。根據不同病機而採取相應治法,才能善用“通”法。
相關藥物
丙胺太林、山莨菪鹼、慶大黴素、諾氟沙星、氫氧化鋁凝膠、鋁碳酸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奧美拉唑、蘭索拉唑、雷貝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米拉唑、硫糖鋁、硫糖鋁混懸液等。
預防
預防措施
1、重視精神與飲食的調節。
2、注意有規律的生活與飲食習慣,忌暴飲暴食、飢飽不勻。
3、胃痛持續不已者,應在一定時期內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宜。
4、忌粗糙多纖維飲食,儘量避免食用濃茶、咖啡、菸酒和辛辣等,進食宜細嚼慢嚥,慎用水楊酸、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西藥。
5、同時保持樂觀的情緒,避免過度勞累與緊張,也是預防本病復發的關鍵。
注意事項
1、首先要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多食清淡,少食肥甘及各種刺激性食物,如含酒精及香料的食物。謹防食物中的過酸、過甜、過鹹、過苦、過辛,不可使五味有所偏嗜。有吸菸嗜好的病人,應戒菸。
2、飲食定時定量,長期胃痛的病人每日餐或加餐均應定時,間隔時間要合理。急性胃痛的病人應儘量少食多餐,平時應少食或不食零食,以減輕胃的負擔。
3、注意營養平衡,平素的飲食應供給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以利於保護胃黏膜和提高其防禦能力,並促進區域性病變的修復。
4、飲食宜軟、溫、暖,烹調宜用蒸、煮、熬、燴,少吃堅硬、粗糙的食物。進食時不急不躁,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與唾液充分混合後慢慢嚥下,這樣有利於消化和病後的修復。要注意四季飲食溫度的調節,脾胃虛寒者尤應禁食生冷食物。肝鬱氣滯者忌在生氣後立即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