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自己的身體每天攝取更加豐富的營養物質,我們每天都要吃很多種不同的食物才能讓身體攝取的營養較為均衡。在我們每天必須攝入的物質當中,蛋白質擔任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不管是人體的細胞結構,還是新陳代謝的途經合成都離不開蛋白質,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也較為傾向於食用蛋白質含量較豐富的食物,所以說魚類也成為了人類餐桌上的備受喜愛的菜餚之一。
一般來說魚類的肉質都非常的緊實口感較好,並且魚肉當中還富含高蛋白以及人體必須的氨基酸等物質,不僅高蛋白還低熱量,非常的符合健康飲食的需要。魚類根據生長的環境不同也被分為兩種,一種是淡水魚,通常生活在內陸的河流湖泊當中,另外一種則是生活在海洋裡,被稱為深海魚。
在我國的大小河流湖泊的流域都有著很豐富的魚類資源,在加上某些地方的自然環境較好,當地的魚類肉質非常的優質,所以很多地方也因“魚”而出名,比如說江南自古就被稱為“魚米之鄉”,還有長江流域一直以來都盛產魚類,當地的人也因為大自然給予的這豐饒的饋贈而世世代代以打漁為生。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近年來不斷的捕撈也給全國大小流域的魚種類多樣性帶來了嚴重的打擊,在國家的轉行政策的補貼之下,當地漁民也紛紛地轉行,這才給了這些地區的魚類一線生存的希望。
但是在我們國家有這樣的一個地方,當地的魚類數量非常大,但是當地人從不捕撈魚類,也不允許外來的遊客捕撈魚類,往往在人們路過湖泊的時候,都能看到清澈的湖水當中有大量的魚,它們成群結隊在淺灘上漫遊,絲毫不害怕岸上的人們,這是怎麼回事呢?
國人沒啥不敢吃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中國人民食譜上的食材一直都非常廣泛,這也是緣於中國菜餚的烹飪方式非常特殊,中國的廚師甚至可以做到化腐朽為神奇,同一個食材甚至可以做出幾十種不同的菜式。哪怕是一些生長在淡水的土腥味較重的魚類,廚師們也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有許多令所有國家都煩惱的外來入侵物種,都被我們國人透過“吃”的方式解決了。比如說路邊攤上經常出現的小龍蝦,它就曾經是著名的外來入侵物種,小龍蝦原本來自於北美洲,在成為外來入侵物種之後,幾乎成了令很多國家頭疼的入侵選手之一,鋒利的鰲足和堅硬的外殼使得它們在異國他鄉依然橫衝直撞。
然而當小龍蝦來到中國之後,卻變成了晚上宵夜攤的常客,以至於供不應求,人們還專門修建了養殖小龍蝦的養殖場。牛蛙也是如此,雖然說並不是所有的外來入侵物種都會被我們的吃貨所打敗,但最起碼有一部分確實是拜倒在了中國廚師的圍裙之下。
即使是這些來自國外的自身條件也並不是很“優秀”的動物,我們的中華人民都可以“笑納”,更別說產自我們本土潔淨水源裡的魚了。以我們國家人口對於魚肉的消耗,只依靠天然水體當中的魚類資源是遠遠不夠的,所以目前我們人工養殖魚類的技術也已經“被迫”非常成熟了。中華人民吃魚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秦皇漢武的時代,但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西藏的天然湖泊當中都有著豐富的魚類資源,卻從來沒有人敢去捕撈。
西藏湖泊裡的魚
要想知道西藏的湖泊當中共有多少魚,就先得知道西藏的湖泊有多少。西藏的湖被當地人稱為“措”,雖然西藏的海拔較高,並且氣候寒冷,但是西藏的湖泊卻很多,整個西藏大於一平方公里的湖泊有949個,總面積為32414.91平方公里。
西藏的湖泊佔整個青藏高原湖泊的67%。西藏的湖泊種類分為兩種,既有淡水湖也有鹹水湖,鹹水湖裡也有魚類,並且由於溫室效應的影響。青藏高原整體的湖泊面積還在不斷地增大。
由於西藏的自然環境並沒有受到較多的人為因素破壞,所以西藏的天然湖泊當中的魚也生活得自由自在。西藏有一個大湖被稱為“天然魚庫”,它就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的羊卓雍措。
羊卓雍措被當地的居民們簡稱為羊湖。羊湖位於西藏山南地區,不僅湖泊面積很大,景色很好,裡面有著大量的魚類,據當地人估計,裡面的魚量極為龐大,或已達2億公斤。之所以沒人捕撈西藏天然湖泊當中的魚,主要還是因為當地文化的特殊性。
西藏湖泊的魚為什麼沒人捕撈
基本上西藏的人類文化都是以藏族文化為主要的組成部分。之所以西藏湖泊的魚沒人吃、人們也不敢捕撈?其實倒也不是“不敢”,很大程度是因為當地的文化的影響,首先西藏人們不“愛”吃魚。
我們說藏族人民不愛吃魚,其實也並不是他們不喜歡魚肉的口感或者是不喜歡烹飪,而是因為西藏本身環境就比較冷,在如此寒冷的情況下,人們為了維持自己身體的能量消耗,只能選擇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比如說牛羊肉等等。所以這樣看來,魚肉並不在他們的主要食材之內,雖然魚肉也屬於高蛋白的食物,但是遠遠不及牛羊肉給他們提供的能量高。
其次西藏人們不捕殺魚也和他們的宗教信仰有關。在藏族人們的喪葬習俗當中,他們習慣於“水葬”,也就是將去世人的屍首投入水中,他們認為這樣可以更好地“回饋”大自然,一般來說投進去的水中的屍首大部分都會被魚分而食之,所以說在他們看來,水中的魚類是通往人類世界和極樂世界的使者,所以他們也不會捕食魚類。
有意思的是,在他們的宗教文化當中,他們也不會主動去觸碰蛇或者是蛙類的生物,因為他們認為蛇類和蛙類也是大自然的寵兒,如果觸碰到它們就會給自身帶來災禍。
再加上在西藏地區很多人們都信奉佛教,佛教認為必須要儘量少殺生,但是西藏的生活環境複雜且惡劣,如此寒冷的環境之下又沒有辦法做到完全不殺生,所以他們也就儘量控制自己殺生的數量。
一般一頭羊或者是一頭牛可以供一家人吃上一段時間,但是一條魚只能供一家人吃一頓甚至還吃不飽,所以他們為了少殺生也會選擇不吃魚。並且他們還認為一條魚的後代有千千萬萬,捕殺一條魚造成的殺孽很大。藏人們認為雖然為了生存下去有時候必須要殺生,但是如果殺生太多,他們認為自身就承受不起因果罪業,可以說他們透過這種方式來約束自己。
關於西藏人民為什麼不捕撈魚類還有這樣的一個說法,相傳在1958年,在當時整個西藏地區遭遇了百年難得一見的災害,災害導致作物根本沒有收成,西藏的人們受盡了飢餓的折磨。
為了活下來,人們只能選擇開始以野生的羚羊和湖泊裡的魚類為食,這些野生的生靈相當於救了當時大批藏民的性命。
所以藏族前輩們為了讓後代銘記這些野生生靈為藏民做出的貢獻,將這個故事一代代地流傳了下去,告誡藏族的人們一定要珍愛這些野外的生靈。在此之前藏族的人民們很少吃野味和捕捉這些野生魚類,但是在最艱難的三年之內,這些動物們用血肉養活了遭遇饑荒的藏民們。
當地人愛敬大自然也信奉大自然,災荒過去之後他們也不忘告訴後代要善待大自然當中的生命,所以這一習俗也被他們祖祖輩輩流傳了下來。他們世世代代的保護著湖區的魚類,使得湖中的生靈們可以自由自在的嬉戲在這片海拔最高的湖泊當中,他們不僅自己不捕殺魚類,也不允許外來的遊客隨意的打撈,因為這也是他們的信仰之一。
過度捕撈給物種多樣性帶來的影響
從古代的時候我們漢族就有專門以捕魚為生的漁民,一直到今天捕魚的方式也在不斷地改變著。從最開始的簡單的捕撈到現在被廣泛運用於長江等領域的各種化學捕魚方法,我們一直在改變著,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系統卻越來越薄弱。
社會工業化的發展要求人們必須提高工作的效率,人們為了經濟的發展不斷地透支著大自然的饋贈,所以目前我們也面臨一個很大的危機——魚類基因庫的缺失。野生魚種類的不斷消失也很大程度地影響了物種的基因多樣性,所以在對於資源的開採方面,我們也必須要把握尺度,只有這樣才能夠長遠的繼續發展。
所以近年來我們國家針對於長江流域的捕撈作業的政策也越來越大,實際上並非是要斷了漁民的財路,而是我們的環境需要時間恢復。如果不停止作業的話,“竭澤而漁”帶來的巨大危害只能人類自己承受。
結語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西藏的大多數藏民是不會主動捕撈魚類來吃的,但是還是有少部分依然會捕撈魚類食用,所以這只是不同地區之間不同的風俗習慣。但是如果我們要去西藏旅遊的話,最好還是先了解好當地的風俗習慣,做到“入鄉隨俗”。
在一些藏族的故事以及醫書當中,也有記載一些藏族人捕魚吃魚的故事,所以他們並非不吃魚,只不過是吃得較少,並且相對來說比較有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