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聽到要和AI進行比賽,絕大部分的醫生態度是猶豫的。倪淵說,他們在邀請時都會告訴醫生,比賽並不是要證明AI比人類強,而是想在這樣的場景下驗證AI能否跟知名醫院的醫生達到相同的水平。全球有很多醫療資源匱乏的地方,如果AI的實力被肯定,是有望在未來幫助這些地方提高醫療水平,拯救更多的生命。
文 | Yang
編輯 | 陸英
運營 | 月彌
一場頂尖與頂尖的較量
大螢幕上的倒計時還在不斷閃爍,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的賽場,實則暗潮湧動。一方是6位來自中外各大醫院內分泌主治醫生組成的人類醫生團隊,一方則是平安AskBob AI醫生。他們面對的是9個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患者資訊,需要在45分鐘內,給出最終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這是全球首屆糖尿病綜合管理國際人機大賽的現場。6名人類醫生被分為了3組,每組2人,分別獨立回答3個病例,而AI醫生需要完成全部9個病例的診療方案。在略顯輕快的背景音樂中,每一名醫生都緊盯著面前的電腦螢幕,或眉頭緊鎖,或斷斷續續地敲擊著鍵盤。而另一面,由平安工作人員正在操作的AI 醫生,只能看到滑鼠在不停地滑動中。
倒計時結束,雙方都交出了他們的最終答卷。隨後,評審團在盲審的情況下進行打分。最終平安AskBob AI醫生以92.4分vs 人類醫生團隊89.5分的優勢,成為最後的贏家。
▲ 以上專家及評審團依次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教授、天津醫科大學代謝病醫院院長陳莉明教授,新加坡中央醫院內分泌科主任Bee Yong Mong教授,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名譽主席、喀麥隆雅溫得內分泌和代謝疾病科主任、喀麥隆雅溫得中央醫院國家肥胖中心主任Jean Claude Mbanya教授。圖 / 受訪者提供
AI贏了,但所有在場的人類醫生並沒有顯得沮喪,反而更加興奮。新加坡中央醫院內分泌科主任Bee Yong Mong教授是評委之一,他在看過AI給出的診療方案後,印象最深的是它始終如一的穩定。從外界看起來,前期的問診階段,無論是第幾個病例,AI都能鉅細靡遺地把相關病史全部問到,但對醫生來說,當答題到後期,過度的疲憊已經讓他開始不自覺地跳過一些細節,無法再面面俱到。同時,在答題速度上,醫生完成1道病例需要15-20分鐘,而AI只需要幾秒。——這些當然不是缺點,而是人類的特點。
透過一場比賽,醫生們更直觀地看到了技術能夠帶來的更多可能性。在使用AI進行輔助醫療決策時,能夠節省大量的時間,讓醫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去關注那些透過數字和資訊暫時不能解決的問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主任紀立農教授參與了比賽的全程,作為本次比賽的評審團主席他告訴每日人物:“這次人機大賽第一次讓我們直觀地看到,採用AI的方法來進行疾病診療的決策支援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雖然需要一些前提,但是這個隨著我們對患者資訊採集過程的最佳化,AI是可以越來越好地發揮它的作用的。”
宣佈最終結果的同時,平安科技副總工程師倪淵也終於長舒一口氣。平安是本次大賽的主辦方之一,從今年2月份開始規劃,到6月份做賽程設計,再到如今比賽圓滿落幕。倪淵和她的團隊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重重考驗。
比如,參賽者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在疾病診療方面的指南。在選擇病例和設計問題時,倪淵及其團隊與相關專家進行過大量討論,來避免國際差異導致的評分標準不一致,確保比賽結果的公正。
由於疫情的原因,所有的國外醫生只能線上遠端參賽,網路的穩定性也一直是倪淵心底的擔憂。醫生答題到一半掉線了怎麼辦?評委的分數無法上傳又該怎麼辦?太多的不可控因素,讓倪淵和團隊在正式比賽前進行了多次彩排,保證每一步的細節都做到萬無一失。
當然,最困難的部分還是說服醫生們來參賽。乍一聽到要和AI進行比賽,絕大部分的醫生態度是猶豫的。倪淵說,他們在邀請時都會告訴醫生,比賽並不是要證明AI比人類強,而是想在這樣的場景下驗證AI能否跟知名醫院的醫生達到相同的水平。全球有很多醫療資源匱乏的地方,如果AI的實力被肯定,是有望在未來幫助這些地方提高醫療水平,拯救更多的生命。
在比賽結束後,這樣的意義也得到了參賽醫生的認可,AI並不是一個替代的選擇,而是能夠輔助醫生去做得更好。“來參賽的兩個巴西醫生還跟我說,以後如果有比賽還要邀請他們。所以做完這個比賽,我覺得也達到了我們想要的。”倪淵說。
▲ 參賽醫生分別來自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新加坡中央醫院和巴西聖保羅大學裡貝朗普雷圖醫院。圖/受訪者提供
AI是助手,不是替代者
參加比賽的AI醫生名字叫AskBob,目前正在為4萬多家醫院和100多萬名醫生提供醫療輔助決策。但在最初,AskBob在平安本身是作為一款智慧搜尋類產品出現的,主要的服務領域在金融。2017年,AskBob迎來了改變。
謝國彤在那一年從IBM來到平安,任平安集團首席醫療科學家。在醫療領域,AI不會取代醫生,是他一直以來的觀點。AskBob要做的是成為醫生的一件稱手的工具和一名合格的助手。對於基層醫生來說,它是一個導航儀,在問診和檢查階段給予提示,在診療時提供建議。
謝國彤曾帶著AskBob到深圳市羅湖人民醫院談合作,一開始有醫生對這套系統存在質疑,並當場出了一道“難題”。那是他前一天剛剛看過的一位病人,病情相對複雜。平安的團隊就將病人的各種症狀輸入系統,AskBob給出了三種診斷提示,其中包含了一種非常罕見的疾病。院長看到後,當即決定全院推廣AskBob,因為病人最後的確診結果就是那種罕見病。院長說,系統比他自己的學生強,這個病學生們都不見得能診斷出來,沒想到這個系統居然可以。
不僅在這種頂級醫院,謝國彤和他的團隊也看重AskBob在基層醫療機構的普及。當基層醫生的診療質量提高後,最明顯的變化是可以將分級診療的政策成功落地。長期以來,由於基層醫療機構和三甲醫院的醫療能力分化嚴重,導致三甲醫院人滿為患,醫生也疲憊不堪。比如,在房顫的診療中,一些患者需要抗凝,但是有基層醫生不太敢去用抗凝的方案,因為控制不好可能會導致一些出血的風險。所以一旦遇到抗凝他們直接就轉到三甲醫院去。
在這種情況下,AskBob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合作,根據專家建議,加上臨床診療的規範,做了一個AskBob的房顫版本,在基層醫生中使用。它會明確告訴醫生,患者來了要先做評估,評估後不同的情況下該怎麼如何調整方案。在系統的支援下,越來越多的基層醫生開始敢於用抗凝的方案,也得到了患者的認可。後來,上海徐匯楓林社群醫院還專門開了一個房顫的門診,幾百個患者,他們在自己社群內就可以全部管理。
而對於專家和專科醫生來說,AskBob的作用更多是在節省時間,提高效率。AskBob曾經和國家腎臟病臨床研究中心的醫生進行過一次比賽,透過看病理片子,來數腎小球內的3種不同固有細胞的數量。最後,機器的準確度比病理醫生高5%至11%;識別每個腎小球內固有細胞數量僅需0.6秒,比病理醫生快50至90倍。
對於醫生來說,更重要的工作是基於這些細胞數量去判斷病人的病情和治療方式,將“數細胞”這個動作交給機器,用時少,準確率高,人機二者都完成了自己最擅長的工作,才是真正的共贏。
▲ 全球首屆糖尿病綜合管理國際人機大賽的現場。圖 / 受訪者提供
在AI醫療的領域,平安集團想做的從來都不是顛覆,而是幫助。“不要妄想能代替醫生去做診斷和治療,也沒必要。我們要做的是,當診療過程中有一些耗時耗力的環節和簡單的重複性勞動,就別讓醫生幹了,機器可以幹得非常好。讓醫生把時間花在跟患者溝通、更多地去做一些複雜的決策上,這是醫生該乾的事。”謝國彤說。
除了入駐醫療機構,AskBob本身也是一個一站式的醫生平臺。醫生可以在上面查文獻查指南,看到最新的科研動態。在這方面,AskBob並不是起步最早的,但一直在最佳化功能,努力給醫生們帶來最好的體驗。倪淵還記得,有一段時間AskBob上突然湧入了一大批的腎內科的醫生,但當時他們並沒有去任何醫院的腎內科做宣傳推廣。後來才發現,是某一名腎內科醫生在使用了AskBob後,主動當起了他們的“自來水”,將AskBob轉發到了各種醫生群裡,吸引到更多醫生的加入。
使每一個普通人受益
一位東北大媽的自拍影片,引起了平安科學家們的注意。
這位大媽是一名嚴重的糖尿病患者,血糖超過正常人兩三倍,住院能降下來,但是出院就復發。後來,大媽加入了平安的慢病管理計劃,AI會從飲食、運動、用藥等各個方面,24小時監測並不斷地提醒她,在堅持3個月後,大媽的血糖回到了正常水平。她非常高興,拍了影片,用東北人特有的幽默講了這件事,笑得特別開心。
第一次看到影片的時候,謝國彤以為是團隊找患者做的宣傳,後來知道是大媽自己主動拍的,他說這是他工作中成就感最高的時刻,“你能夠切實地感受到她那種喜悅,是真的有一個東西幫到她的感覺”。
這也是當初謝國彤離開IBM,選擇加入平安的原因之一——離應用場景更近一些。
平安擁有自己的醫療生態圈:網際網路醫療平臺平安健康、平安智慧城市智慧醫療、平安健康檢測中心、醫療保險……這些業務為AI技術提供了大量的資料支援,同時也使得技術的應用成為可能。“你做的任何一點點東西,在應用起來之後,能夠影響到的人群是很大的,除了經濟價值,它的社會價值更大。”謝國彤用那些從谷歌離開的科學家做類比,“如果我天天干的事就是研究怎麼讓人家多點兩下那個廣告連結,太浪費我的才智了。我覺得很多做技術的人是有追求的。我為什麼不幹點事能讓這個人有病早點發現,或者治得更好,或者他出院之後,有更好的方式讓他去做康復,我為什麼不做這樣的事情呢?”
另一件讓謝國彤感觸很深的事情,是團隊去上海的老年活動中心做眼底篩查。2019年,平安研發了智慧眼底疾病篩查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在無創的情況下,用演算法篩查出大約49種眼底疾病。
以往,都是醫院派醫生去到老年活動中心做義診,一天看不了幾個人,效率很低。後來改用了這個系統,大爺大媽們只要按照機器的語音提示,睜眼閉眼幾次,3分鐘就能完成一次篩查,重疾者還能由機器把資料同步到醫生側。
結果是,有30%參與檢測的老人,發現了眼底的病變,其中的一半以上需要馬上治療,甚至手術。但在這之前,他們中的大部分對自己的病毫不知情,以為只是年紀大了,眼睛花。謝國彤後來看到了上海電視臺對這件事的採訪,有的老年人真的因為這次篩查而儘早得到了治療,他感到無比欣慰。目前,這套裝置已經在兩百多家基層場所,包括社群醫院、健康驛站、非眼科醫院的專科醫院等地放置,謝國彤也期待它能夠幫助和惠及更多的人。
今年,謝國彤的團隊還和國家腎病中心的劉志紅院士合作了一個專案——IgA腎病患者的腎衰竭風險預測模型。IgA腎病是慢性腎病的一種,也是亞洲人的高發腎病。這個腎病本身問題不大,但如果對它的干預和管理不到位,會造成腎衰竭,甚至死亡。這個模型的主要功能是預測病人的腎衰竭的風險有多高,以便醫生可以提前做出有針對性的診療方案,從而拉長他進入腎衰竭的時間。
這個模型今年進入了KDIGO——全世界最權威的腎病臨床指南。全世界的腎病醫生進行診療的時候,都要去參考這個指南。在這之前,中國很少有類似的模型被這樣的國際指南所引用。“我們能夠做一些東西去影響全球的醫療界,透過我們的技術,幫助中國在國際的指南上面有發聲的機會,讓全世界的醫生去參考,這個事情還是非常驕傲和自豪的。”謝國彤說。
▲ 平安集團首席醫療科學家謝國彤。圖 / 受訪者提供
AI醫療的未來
這個月的人機大賽,已經是AskBob第三次勝利,相較於前兩次的緊張,平安團隊在這次比賽之前內心已有勝算。
謝國彤記得“第一次是心裡最沒底的”。當時,上海中山醫院有一批剛剛接受完規範化培訓的全科醫生。比賽是在這些醫生中展開的,一方的醫生使用AskBob,另一方不使用,最後使用Askbob的醫生拿到了80多分,而沒有使用的僅有50多分。AskBob作為工具,能夠幫助一位新醫生快速的上手和成長,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成績,謝國彤和團隊都很高興。
第二次的比賽對手從全科醫生變成心內科的專科醫生,對AskBob來說,也是第一次完全獨立進行比賽,最後的結果證明AskBob的心血管病綜合管理能力可以和三級醫院住院醫生相媲美。
本次的全球首屆糖尿病綜合管理國際人機大賽,AskBob依然表現出色。對於平安團隊的每個人而言來說,AskBob就像一個拉扯長大的孩子,看著它在過去四年,一點一點成長起來。從最開始閱讀病例、文獻、臨床指南,然後開始能看很少的病,再到現在能看兩千多種疾病,每個平安人都為AskBob過去取得的成績驕傲,也對它的未來感到期待。
如今,平安的生態醫療想做中國版的HMO,所謂HMO,就是健康維護組織(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管理式醫療的一種形式,HMO透過與特定的醫生、醫院和診所協商,為本地區的自願參保者提供成套的綜合醫療服務。
不僅如此,平安想做的是,融合HMO健康管理、家庭醫生會員制與O2O醫療服務三大模式的戰略升級版。有人評價,在平安醫療生態圈中,平安健康作為線上醫療服務的流量入口,透過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正在為平安集團打下一個堅實的生態地基。其串接和實現該價值主張的利器是家庭醫生會員制——以之為紐帶,令前端C端和B端客戶的保險+醫療健康需求得以滿足,助力後端O2O線上線下價值閉環的實現。“用家庭醫生來連線兩端,完善使用者的就醫旅程,彌補線上線下的斷點。”
根據最新財報,平安健康註冊使用者達4億人,其自身成為強大的網際網路醫療流量入口,同時也是協同商業保險、政府、醫保等多方資源的醫療服務網路平臺,能夠持續發揮積極作用。
這樣一個平臺,不僅讓患者就診變得更方便快捷,也能夠最大限度的節約醫療資源。在中國,一年大概平均有80億人次就診,但醫生的數量卻無法滿足如此大的醫療需求。每一個患者能夠分到醫生的時間極其有限,從而導致醫患之間的交流不充分,無法彼此理解。
身為臨床醫生的紀立農教授也表示很期待AI能夠真正成為醫生的好夥伴,讓醫生能夠擁有更多的時間去跟患者進行交流和共情,這樣既能加深醫患之間的信任感,也讓患者對診療方案有更大的依從性,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主任紀立農。圖 / 受訪者提供
疾病是一個很複雜的領域,每一個病例裡都包含了文字、影象、影片等多種不同的資料,對AI技術的挑戰很大。自1996年至今,平安在醫療健康領域已耕耘20多年,積累了雄厚的科技實力,打造了全球最大的醫療資料庫之一,醫療科技專利申請數位列全球前列。這背後是有像謝國彤、倪淵這樣的工作人員多年的努力付出,也有平安真金白銀的投入。
平安集團每年將營業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投入到醫療生態領域,並且已經取得了矚目的成就。2020年和2021年,平安發表的SCI期刊論文(不包括頂級人工智慧國際會議的論文)涉及臨床醫學、醫學資訊學、生物統計學、計算生物學和人工智慧領域,共41篇,SCI影響因子共計240.83,平均每篇論文的影響因子接近6.0。
截至2021年9月末,公司科技專利申請數較年初增加5423項,累計達36835項,金融科技、數字醫療專利申請數位列全球第一;其中發明專利申請數佔比近96%、PCT 及境外專利申 請數累計達8,715項。同時,平安在國際頂尖科技比賽中頻頻斬獲榮譽,2021年7月在國際權威視覺問答競賽VQA(Visual Question Answering)獲得“識數”任務單項冠軍、總成績亞軍。
平安用AI的演算法來幫助人們解決真實的需求,用“保險+醫療”HMO模式讓健康管理融入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為人們提供省心、省時、省錢的高質量服務,這是平安的願景,也是值得所有人期待的未來。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