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開學季,家長們又要帶著孩子們去選購文具啦~每一個本子,每一隻筆,每一塊橡皮。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共鳴,鉛筆都是一桶桶拿,橡皮都是一盒盒買,連修正帶都是6支裝的。
可能有人不理解,怎麼買文具和搞批發似的?別慌,這都是正常操作。
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你有用過一塊完整的橡皮嗎?不小心掉落的橡皮,就像魔術一樣,“嗖”的一聲就不見了。難道每間教室,都有一個專吃橡皮的“怪物”?
在孩子那裡,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丟的。文具丟了就算了,畢竟也算身外之物。可衣服竟然也能丟?
丟點鉛筆、橡皮、尺子都是日常“開胃小菜”,水壺、紅領巾、校徽、隊徽、飯兜、跳繩、電話手錶、小黃帽,“三佳少年”的榮譽獎章……小學失物認領處的鞋子疑惑,請問小夥伴們是光著腳回家的嗎?
雖然孩子丟東西是常見的現象,但常見的現象未必正常,如果過於常見,就需要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
·為什麼小學生會經常丟東西?·
人的大腦從胎兒期就開始工作,它一刻不停地生成神經元,建立神經元網路,對人的各種行為進行分析、決策,十分辛苦。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腦就要尋找省力的方式:
建立習慣。我們每天做出的大部分選擇其實不是深思熟慮的結果,而是出於習慣。
成人在幾十年大量重複的行為中,早已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習慣,比如怎樣擠牙膏、出門時檢查是否帶了鑰匙等,一氣呵成做完這些事,根本不需要思考,事後也想不起具體細節,因為它們壓根兒“沒過腦子”。 孩子與成年人的大腦在工作方式上是不同的。
12歲之前,孩子尚未形成行為習慣,這期間,孩子需要在成年人的幫助下,有規律地生活,不斷重複正確的行為,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因此,孩子經常丟東西,看似小毛病,其實正好戳中了家庭教育的痛點:孩子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經常丟東西的孩子,常用物品擺放雜亂無章,而“找不到”,其實也是一種“丟”。久而久之,孩子便對丟東西習以為常了,自然會讓家長抓狂。
有了孩子以後,家庭生活難免忙亂一些,但家長要有意識地保持家庭環境的整潔,養成東西使用完放回原位的好習慣,給孩子做出好榜樣。
東西丟了馬上買新的
相當於在獎勵孩子丟東西
·
家長想幫助孩子改掉丟東西的壞習慣,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別文具一丟,馬上就買給孩子新的,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事。文具丟了是小事,但是從中可以看出一個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長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1.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家長要引導孩子建立“這個東西是我的,別人不許隨便拿”的意識。告訴孩子“這支鉛筆是你的,你是它的小主人,要好好保護它”。
家長可以讓孩子在物品上做標記,如在課本上寫上自己的名字等,讓孩子與自己的物品建立聯絡,這便是責任意識的萌芽。
2.引導孩子自己收拾房間
家長想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從引導孩子收拾房間開始。比如,每天晚上洗漱前簡單收拾玩具和桌面,把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使房間保持整潔;把做好的家庭作業放入書包,收拾好明天上學需要用的文具。這樣,第二天早上就不會忙中出錯了。
3.用「一二三」幫孩子建立秩序
有時候在成年人眼中,再簡單不過的一件事情,對於孩子們來說,可能也會找不到方向。所以想讓他們理清一件事,記得一件事,我們可以儘量教孩子幾步最簡單的步驟,來幫他們來建立優先順序,也是幫他們建立一個事情的邏輯。
比如:把一頭大象裝進冰箱,總共需要幾步?
答:三步。
第一步,把冰箱門開啟;
第二步,把大象放進去;
第三步,把冰箱門帶上。
不管孩子容易忘記什麼,我們都可以用這個「一二三步」來完成。
比如,很多小朋友丟橡皮其實是因為放學回家之前忘記收拾,回到家開啟筆盒,它就不見了...那麼我們就可以幫孩子建立一個順序,
把收拾文具盒分為最簡單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把桌上的鉛筆放進筆盒;
第二步:把桌上的尺子放進筆盒;
第三步:把桌上的橡皮放進筆盒...
如果是剛開始幫孩子建立這個順序,他們對這件事還不夠敏感,大人可以在每次孩子收拾文具以後,提醒他們確認一下這「一二三步」:一鉛筆,二尺子,三橡皮。
具體順序可以根據自家孩子的習慣而定,但最好是不要超過三步,才能讓他們清晰地一下就記住。
丟東西,可能只是意外,但如果老是丟同一樣東西,很大原因就是並沒有從心底裡重視它。
比如,對孩子們來說,他們並不在意丟橡皮,可能還會玩耍、弄斷鉛筆和蠟筆,隨便在橡皮上畫畫、戳洞,因為就算弄壞了弄丟了自己也不用付出什麼,大人還可以再買的。
比如孩子每週都有零花錢,而每丟一塊橡皮,都需要用零花錢來買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當然,這事需要提前和孩子達成協議:如果丟了橡皮,我不會再輕易給你買了,以後需要你用自己的零花錢跟我買,當然,媽媽會算你良心折扣價的——
如果孩子每週並沒有固定的零花錢,我們也可以用別的方式作為交換。比如,答應孩子獎勵給他們的東西,答應他們買的新玩具,答應他們看的動畫片...
如果孩子丟了橡皮的話,這些東西當然還是會獎勵給他們,但不好意思,可能得晚幾天,因為買了新橡皮嘛,就算是小朋友沒有錢,也需要付出成本的。
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一定要孩子付出代價,而是給他們一個充分的立場來體會:“不能隨便弄壞自己的文具”,“丟橡皮(文具)需謹慎”,以及“要為自己的物品負責”。
你是怎麼做的?
歡迎聊聊!
青島市教育局政務新媒體“青島市教育局”(微訊號:qdsjyjxcc)
點分享
點收藏
我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