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最常見的腫瘤型別之一,容易向對側肺、骨、腦等部位轉移。其中,轉移到大腦的發生率為10%-25%,可導致顯著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據報道5年生存率為3.6%。在過去三十年中,轉移到腦的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未有顯著變化。腦轉移患者的短期生存是由於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
2018年,相關研究人員報道了將不同濃度的氫氣輸送到兩種肺癌細胞培養系統)(A549 和 H1975)中。他們發現細胞分裂、遷移和滲入組織的能力受到明顯抑制,細胞凋亡加速。另外,肺癌荷瘤小鼠用氫氣治療4周後,腫瘤體積縮小了25%。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氫能降低肺癌細胞中染色體3(SMC3)、SMC5、SMC6結構維持的表達。
同樣在2018年,另一項試驗的研究員報告了氫氣單藥治療IV期結腸癌患者的結果。他們發現,持續吸入氫氣後,患者血液中程式性死亡(PD)-1 +、 CD8 +的T細胞亞群比例降低,幾個月後降低了約60%。經過3年的隨訪,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顯著延長。
綜上所訴,氫氣似乎能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預期。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有什麼案例可以支援“氫氣抗癌”這一理論嗎?
接下來,我們將介紹一名44歲女性被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多發性轉移的病例。該患者經過顱內轉移灶切除和靶向藥物治療後,結果良好,但治療28個月後,發生了腦、小腦、肺、肝、骨和腎上腺轉移。根據上述文獻,她接受了氫氣吸入,4個月後大部分腦轉移消失。治療1年後,未發現顱內復發,其他轉移部位保持穩定。
案例報告
2015年11月,一名44歲女性患者因站立時頭暈不穩入院。透過胸部計算機斷層掃描(CT)和頭顱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發現左顱腔和右肺有多個腫瘤。
顱內腫瘤切除後,病理檢查提示為轉移性肺腺癌。基因檢測提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在第19外顯子發生突變。因此,患者開始服用吉非替尼(易瑞沙,250mg,每日一次)。截至2017年6月,顱內和肺部腫瘤均得到良好控制。
圖注:治療前後頭部MR對比後成像。2015年11月,患者發現肺癌伴腦(左,4.4×3.1 cm)和小腦(右,4.0×3.1 cm)轉移。手術切除及靶向藥物治療後19個月無轉移復發。實箭頭=腦轉移;中空箭頭=小腦轉移。
2017年9月,複查發現疾病已經出現進展。這時,患者開始接受培美曲塞和厄洛替尼治療,腫瘤再次得到控制。
2018年3月,顱內和肺部腫瘤再次進展,將針對性治療方案調整為鹽酸埃克替尼(125mg)。
2周後,患者突然抱怨呼吸困難,說話困難。頭部MRI增強顯示左側顱腔多髮結節轉移;第三腦室和側腦室蓄積腦積水,額葉病變最大(1.9×1.4 cm)。CT顯示右肺上葉病灶擴大(1.2×0.6 cm),右肺下葉、縱隔、肺門(1.7×1 cm)、第七胸椎、左腎上腺均有新的轉移灶。但患者拒絕放療和腦手術,簽署了氫療法知情同意書。
自2018年4月起,患者開始吸入氫氣,在此期間未接受其他治療。氫氧噴霧器(AMS-H-03)透過腦積水電解產生3 L/min的氫氣。用氣相色譜法測定,產生的氣體由67%的氫氣和33%的氧氣組成。
患者使用特製口罩,每天持續吸入氫氣3-6小時後休息,即使在症狀明顯緩解後也沒有中斷。4個月後,大部分腦轉移消失,第三腦室和側腦室腦積水減少。1年後,可見腦病灶全部消失,肝、肺轉移無明顯變化。
圖注:頭部吸入氫氣前後的腦MRI對比。(A) 2018年4月,患者在大腦(左,2.5×3.0 cm和2.4×2.8 cm為兩個較大的腫瘤)和小腦(右,1.3×1.8 cm和1.2×0.7 cm為兩個較大的腫瘤)發現多個轉移灶(白色箭頭)。第三腦室和側腦室擴張,腦積水積聚。(B)吸入氫氣4個月後,肉眼可見的腫瘤都消失了,腦室的形狀恢復正常。(C)吸入1年後(2019年4月)未出現復發。
在患者開始氫單藥治療之前,癌胚抗原(CEA,29.44 ng/mL)、碳水化合物抗原-125(CA125,153 U/mL)和細胞角蛋白片段抗原21-1(CYFRA21-1,12.1 ng/mL)水平升高。這三種標誌物的血清水平在治療4個月後繼續下降(分別為21.6 ng/mL、83 U/mL和8.5 ng/mL),並且在治療1年後接近(但仍高於)參考範圍(分別為12.3 ng/mL、61 U/mL和5.9 ng/mL)。
圖注:吸氫前後血清腫瘤標誌物的檢測。每張圖中的紅線和下方區域代表正常範圍。
結論
這是首個報道氫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的療效。該患者吸入氫氣後存活了1年,血清腫瘤標誌物等指標持續改善。該案例還探討了氫抑制NSCLC腦轉移的可能原因,並提出腦轉移和其他肺外轉移之間訊號分子表達的差異。
吸入氫可能在患者的治療中有不同的作用。例如,氫透過降低環氧化酶-2活性25或啟用抗凋亡蛋白激酶B的表達來發揮神經保護作用。同時,氫可以抑制JNK、caspase-3等促凋亡因子的表達。
吸入氫可下調多種促炎因子的表達,包括白細胞介素-1β、IL-6、腫瘤壞死因子-α、細胞內粘附分子-1、高遷移率族蛋白、核轉錄因子和前列腺素- E2。需要提醒的是,上述機制是否與氫的治療作用有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注意:氫氣治癌安全性還是有待驗證,不建議盲目進行“吸氫”治療。
參考來源: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
【重要提示】本公號【家屬說】文章資訊僅供參考,具體治療謹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