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的發展是有效需求的發展,這一點已經越來越明顯了,所謂的有效需求,就是你想去飯館吃飯的時候兜裡有錢的需求。
房地產業所涉及到的行業有很多,比如鋼鐵水泥建材行業、基建水電暖安裝的配套行業,家用電器行業,以及由此所帶來的各種商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牽扯,是全民關注度最高的綜合產業,這裡面涉及到幾千萬人的飯碗。
這些人需要工作,需要收入,這些人的衣食住行需求也是有效需求的組成部分,目前並沒有哪個產業可以代替房地產業容納這麼多的人安穩就業;而對於需求來講,從國家的層面來看,買房並不是人們必需的,確保人們有飯吃始終是底線思維,是社會安穩所在,只是人們除此以外還有了更高的需求,那就是醫療、教育、養老,和更高水平的有飯吃。
有些人講房地產再發展下去就沒人接盤了,人們都買不起了,事實上買不起房的人早就已經買不起了,掏空六個錢包咬牙硬上的確實還有那麼一些,現在的房子更多地是為“有錢人”準備的,不打算在國外進行資產配置的“有錢人”,以及“相信”一個城市、一個區域的後續發展是可以源源不斷的吸引外來人口的人群。
這些人購買房產既有投資屬性,也有避險屬性,擔心人民幣在未來的可能性貶值,擔心世界經濟環境等等,這些人並不缺錢花,買幾套房賣幾套房並不影響他們的生活品質,房子既可以用來自主,還可以用來出租,以及房價上漲的可能性期待,這是一個長期的資金流,留給後代,謀的是未來,這個未來可能是三十年,五十年,甚至於一百年,幾代人的過程。
房子是用來住的,租住也是一種住,對於人口不斷流入的城市和區域而言,房產是最好的保值工具,各地上演的“搶人大戰”,既是搶這個“人才”,又是在搶這個“人才”背後的六個錢包,即便買不起房,也可以把租房的消費留在這個城市,以及附屬的各種消費,總之,只要“人才”來了,就會為這個城市的經濟繁榮做出捨己為人的貢獻。
而國人對房子的觀念太過於執著和深入了,不是買來的房子就不是自己的家,甚至不買房子就結不了婚,即便在工作的一線城市買不了房,也會考慮在臨近的城市,比如:在北京工作的人,在環京區域買房、在天津買房、在河北省會石家莊買房,或者發展還不錯的老家城市、縣城買一套房,資源都在向某一個區域裡集中,人跟著資源走。
當然,也會有一部分群體,被既有經濟模式的發展裹挾著選擇了改變這種觀念,以租房為生;觀念的改變不是既有經濟發展模式執行的目的,而是一種結果,這一結果,還在擴大著、向更深層次的觀念改變深入著,比如:結婚的意義、傳宗接代的意義等等。
房地產是要軟著陸的,軟著陸的意思就是緩慢地刺破泡沫,而泡沫是被各個城市分割開來的,外圍的是各個城市群、都市圈之間的泡沫,而這些泡沫之間並沒有完全隔開,存在著藕斷絲連的關係;在這一擠泡沫的過程裡,房價在全國各城的表現是不一樣的,起起伏伏,並沒有、也不會形成一個統一的走勢。
核心城市穩中上漲,但不能再像之前那樣暴漲了,有些三四線城市限制下跌,是地方債務問題比較突出,陷入了財政困境,也就預示著房產稅即便出臺了,也是在核心城市區域先行試點,至於什麼時候全面鋪開,可能為時尚早,土地財政還會維持相當長的一個時期。
對於本身能力不是很足,強行上車的群體來講,在經濟蕭條時,“斷供”往往成為不得已的選擇,這不僅僅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需要關注的問題,也是政府層面穩就業的一個考慮因素,就目前的經濟形勢來講,即便是存在“斷供潮”,也不會讓銀行等金融機構陷入系統性風險之中,最後的最後,也會注入資金,將不良貸款剝離開來;保護金融安全也是底線思維,金融和糧食安全是社會穩定的兩大基石。
房價的整體暴跌是不會被允許的,至於要不要買房,什麼節點買房,在哪裡買房,這是個人的選擇,沒有人會替你做決定,做出最適合自己需求的選擇即可;房地產的平穩安全著陸是國家的需要,最為廣泛的普通人堅持房住不炒的思維,就不會有什麼大的損失;房價大跌與股市大跌類似,都會存在賬面財富的縮水,只要堅信中國未來的經濟預期是良好的,是有前途的,那麼該地區的房價還是有漲回來的可能性的,問題是不要失業,不要讓自己陷入沒有收入來源的困境。
週期性,是既有經濟發展模式帶來的,也是一個洗牌的過程,這一洗牌的過程可能是一代人,也可能是兩代人,以及更久;最為焦慮的可能是城市中的中產,夾在中間的、無產中的中產,而不是農村和真正的資產者。
房地產經濟在區域性區域似乎還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會帶來房價還有上漲空間的預期,這樣的預期還會繼續維持房地產金融的屬性,在短期內不會有根本上的改變,你以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