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這是《黃帝內經》四時養生法的重中之重。
冬季養生要保護好“先天之本”
冬季吹北風,主氣為寒,五行屬水。《黃帝內經》說:“北方生寒,寒生水。”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
與冬季相對應的臟器為腎。《黃帝內經》說:“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藏為腎。”
腎主藏精,主水液,主納氣。是決定人體先天稟賦強弱、生長髮育快慢、臟腑功能盛衰之根本,故中醫稱“腎為先天之本”。
腎功能強健,才能調節機體適應嚴冬氣候,使“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否則就會使身體的代謝功能出現失調而發病。
因此,到了冬季,養生的第一要務便是養腎固精,保護好“先天之本”。
冬季養腎之法有很多,如《黃帝內經》所說的“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洩面板”;《脈法》(馬王堆出土)所說的“寒頭暖足”等都是古人常用之法。
清繪本《八段錦冊》
此外,傳統導引術中的立式八段錦,有兩式對補腎固腰、壯筋骨也頗為見效。
立式八段錦的八個動作首見於宋代
“八段錦”之名,出自宋人洪邁撰寫的《夷堅志》:“(起居郎李似炬)嘗以夜半時起坐,噓吸按摩,行所謂八段錦者。”但文中雖提及“八段錦”之名,卻沒寫具體動作,且李似炬所習八段錦應為坐式八段錦。
立式八段錦的八個動作,首見於宋人曾慥編寫的《道樞·眾妙篇》:
“至遊子曰:仰掌上舉,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鵰焉;東西獨託,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復而顧,所以理其傷勞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臟矣;咽津補氣,左右挑其手;擺鱔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
在南宋陳元靚的《事林廣記·修真秘旨》中,將該養生方法定名為“呂真人安樂法”,且將各動作名稱編為歌訣:
“昂首仰託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鵰;東脾單託兼西胃;五勞回顧七傷調;鱔魚擺尾通心氣;兩手搬腳定於腰;大小朝天安五臟;漱津咽納指雙挑。”
至清代,才將這八個動作命名為“八段錦”,並繪有影象,其歌訣為:
“兩手託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鵰;調理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往後瞧;搖頭擺尾去心火;背後七顛百病消;攢拳怒目增氣力;兩手攀足固腎腰。”
現在人們所練的立式八段錦,各動作名稱與清代一樣,只是動作順序略有不同。
這八個動作,各有各的功效。如第一式“兩手託天”可以調三焦,理氣血,對心胸憋悶、咳嗽氣喘有明顯的改善作用。第二式“左右開弓”使胸部擴張,能宣降肺氣,預防呼吸道疾病。
“背後七顛”和“兩手攀足”可養腎護腎
“背後七顛”的動作口訣是:“兩腿並立撇足尖,足尖用力足跟懸。吸氣上頂手下按,落足呼氣一周天。如此反覆共七遍,全身氣走回丹田。全身放鬆做顛抖,自然呼吸態怡然。”
具體做法是:自然站立,兩腳跟提起,頭上頂,以前腳掌支撐身體,稍停,兩腳跟下落,輕震地面,提腳跟時吸氣,落地時呼氣。一起一落為一次,共做七次。
八段錦之“背後七顛百病消”
這個動作很簡單,跟平時踮起腳尖差不多。腳與人體的腎經關係密切,踮起腳尖可刺激足少陰腎經,疏通足三陰經,使體內的氣向上執行。
此外,由於腳跟下落震動脊柱和督脈,具有促進內臟、關節復位,解除全身關節和肌肉緊張的作用。常練這個動作,透過調節脊柱,能調治全身各種疾病,故有“百病消”之名。
“兩手攀足”的動作口訣是:“兩足橫開一步寬,兩手平扶小腹前。平分左右向後轉,吸氣藏腰撐腰間。式隨氣走定深淺,呼氣彎腰盤足圓。手勢引導勿用力,松腰收腹守湧泉。”
具體動作是:兩腿伸直站立,兩臂前伸,掌心向下,目視前方。然後屈肘,兩掌向下按於胸前,指尖相對。接著兩臂外旋,兩掌反穿至背後,兩掌心向內,沿脊柱兩側向下摩運至臀部,同時上身隨之前俯,兩掌沿雙腿後側向下摩運至腳面,兩膝挺直,目視前下方,略停。最後兩手掌心向下,前舉上升,同時帶動上身上舉,直至完全站直。
八段錦之“兩手攀足固腎腰”
以上動作,共做六次。開始時可以自然呼吸,熟練後俯身時呼氣,直立時吸氣。
這個動作,實際上是拉伸腰椎,與牽引床有異曲同工之妙。牽引床是伸助外力,而這個動作是用自身的力量,更安全,更容易掌握。
透過大幅度的前屈後伸及摩運,不僅刺激了人體脊柱、脊椎、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命門穴、腎俞穴、委中穴等,並對腎臟、腎上腺等器官起到了牽引按摩作用,增強了生化腎精、腎氣的功能,對腰部的保健有良好效果。故此動作有“固腰腎”之名。
練習“背後七顛”和“兩手攀足”這兩個動作,須形、意、氣合一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初學八段錦的人,容易把它做成“體操”。要掌握其中的訣竅,一定要多學多練,持之以恆。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鍾葵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鍾葵 (翻拍)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李亞妮
【來源:廣州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