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講“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是指一個小小的細節,就會導致最終結果的巨大偏差。自然這樣的情況在釣魚當中也同樣適用,正值時下進入了冬季垂釣的模式,在這種低溫魚情下錯誤的垂釣細節,會被無限制地放大,最終導致釣魚人的空軍而歸。
細節上的差異不僅僅體現在釣線,浮漂和釣鉤的大小上面,就連釣鉤的種類,也會直接影響冬季垂釣的漁獲。往常情況下,認為好用的袖鉤和海夕鉤,其實並不是冬季垂釣的首選用鉤,還有比兩者更好用的鉤型。
如果進行仔細地思考,就會知道袖鉤和海夕在冬釣當中的劣勢。先拿袖鉤來說,本身釣鉤重量較輕和鉤條較細的特點,是冬季垂釣的一個優勢。但是較長的鉤柄,給輕口鯽魚的吸食造成了困難,而不具備倒刺的特點,又給蟲餌做釣造成麻煩。
海夕這類的鉤型,雖然有著帶倒刺和不帶倒刺之分,但是其較粗的鉤條,會造成輕口鯽魚吸食的困難性。再加上釣鉤鉤尖本身的內扣特點,很容易造成刺不中魚的情況,並且冬季魚情艱難,也很難有著充足的放口機會。
既然袖鉤和海夕兩款釣鉤都不適用冬季魚情,那麼有那款釣鉤是合適的呢?不妨先從兩款釣鉤的缺點找找答案,咱們順藤摸瓜的自然會得到想要的鉤型。
從袖鉤的特點上來說,首先較長的鉤柄是不合適的,那麼就要鉤柄較短的釣鉤。從海夕的特點上來說,還需要內扣不是特別厲害的鉤尖。綜合起來說,適合冬季鯽魚的釣鉤,要滿足鉤柄短,鉤條細,帶有倒刺,鉤尖不內扣的要求。可這樣的釣鉤真的存在嗎?
答案是肯定的,適合冬季垂釣的鉤型,其實就是被大家忽視的溪流鉤型。這種鉤型之所以被大家忽視,還是要拜名字所賜。因為本身溪流的名稱,被釣魚人誤認為這種鉤型,是用來垂釣小溪小河的鉤子,殊不知真實的情況並不是如此。
溪流鉤幾乎滿足了冬季鯽魚的所有要求,本身具有倒刺的特點,能夠滿足掛蚯蚓和紅蟲的垂釣方式。近乎圓形的鉤型特點,給鯽魚的吸食提供了方便。較細的鉤條和足夠的拉力,給冬釣大板鯽提供了保障。
除此之外,在溪流鉤的應用上面還有很多講究。溪流鉤不同於其他兩種鉤型,稍微大一號或者小一號都會造成吃不進,或者是鉤不牢的情況。反而會因為鉤柄較短的原由,容易造成被魚吸食進喉嚨眼的情況,垂釣的時候一方面要選擇稍大一號的鉤子,另一方面最好帶上一把摘鉤器。
另外,冬季垂釣的時候,所應用的子線長度也要注意。雖然子線越長入口性越好,拉力也較強。但是也更容易出現丟口的問題,所以冬季在搭配溪流鉤使用的時候,子線的長度最好控制在40釐米對摺即可。
最後,誰釣魚還不是圖一個樂呵呀!試想一下,釣魚當中因為鉤子沒選對,結果造成了斤鯽脫鉤的情況,或者接連跑魚的問題出現時,心情會是怎樣的?冬季垂釣要果斷地選擇合適的鉤型,不僅僅是注重垂釣中的細節,更是能夠保障自己的垂釣體驗不被影響。
另外,關於冬季垂釣用鉤的小策略,作為老釣手的你,又有著怎樣的看法呢?不妨留言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