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桂林,人們的腦海中或許都會浮現出這樣一幅影像:“群峰倒影山浮水,十里畫廊水戲山”,畢竟桂林號稱“山水甲天下”,風景秀麗無人不知。但你知道嗎?這樣一個享譽中外的風景遊覽城市,也曾經遭受過日本侵略者的無情踐踏。1944年10月28日,15萬日軍兵臨桂林城下,而駐守在城內的,僅僅是被國民黨主力部隊放棄的2萬廣西雜兵。2萬草鞋兵迎戰15萬精銳日軍,怎麼看,這都是一場註定失敗的戰役。但中國軍隊裡有句話叫“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面對人數多達己方7倍的日本侵略者,這2萬廣西狼軍不僅沒有絲毫退縮,反而浴血奮戰,死守城池14天,打到最後,陣地方圓五公里的灕江水都被戰士們的鮮血染成了紅色,戰況之慘烈讓世界震驚!這一場戰役為何如此慘烈?中國軍隊是怎麼在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堅守城池十餘天的?而這一場艱苦卓絕的城市反擊戰,最後的結果又是如何?
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點點關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影片,也不會錯過以後的精彩內容,點贊和關注就是我們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大家。
影片連結:桂林保衛戰,2萬廣西狼兵血戰15萬日軍,慘烈悲壯無一人投降!
廣西桂林市有一處十分出名的景點,名叫七星巖,是一個已經有100萬年曆史的地下溶洞,溶洞內有石鐘乳、石筍、石柱以及石幔等千姿百態、大氣磅礴的自然景觀。七星巖在隋唐時期就以觀光聖地“棲霞洞”的名號蜚聲中原大地,吸引得諸多文人墨客流連忘返,紛紛留下讚美的詩文。在進入交通更加便利的21世紀後,作為桂林古八景之一的七星巖,更以它華麗夢幻的色彩盛宴馳名中外。
可是,今時今日的遊客在盡情欣賞這裡奇幻瑰麗、動靜結合的絢麗風光時,應該很少會想到,上世紀四十年代,七星巖的地下河道也曾濺入鮮紅的熱血,2萬誓死守衛桂林城的廣西狼兵,在這裡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殊死搏鬥,以其頑強不屈的英雄氣節,在中國抗戰歷史上譜寫了可歌可涕的壯麗詩篇。
戰役背景
1944年,因為國際反法西斯聯盟進行的有效反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形勢得到徹底扭轉,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被美軍打得節節敗退,不僅聯合艦隊全軍覆沒,還被迫接受美軍的軍事管制,被切斷了重要的海上交通運輸線。為了保障本土以及國外戰場上軍隊的後勤運輸,日本軍方制定了“一號作戰計劃”,打算打通中國和越南,建立一條貫穿亞洲東南部的“大東亞陸上交通線”,使中國境內的侵華日軍和東南亞的日本部隊能夠互通有無,繼續推動其向外擴張的侵略步伐。之後日軍開始對駐守在中國南部的國民黨部隊展開猛烈攻勢,先後佔領了長沙、衡陽等地,又馬不停蹄地開始南下,發動“桂柳戰役”。
1944年10月,已成強弩之末的日軍準備釜底抽薪,在廣西地區調集了7個師團的兵力,總人數將近15萬,還給這些部隊配備了300多輛坦克和幾十架飛機,準備一舉拿下位於湘桂走廊南端的桂林,進一步佔領中國西南地區,打通他們心心念唸的陸上交通線。
桂林是廣西的交通要地,這裡一旦失守,日本侵略者不僅可以北上進攻中原,還可以直接威脅到中華民國的臨時首都重慶以及西南大後方。為了不讓日軍的計劃得逞,國民黨軍隊決定死守桂林,開展桂林保衛戰。
但知道日本侵略者這次是做好了萬全準備,來勢洶洶,害怕自己的部隊會損失慘重,國民黨軍隊內部開始互相推諉,誰也不想接這個“苦力活”。原本距離桂林最近的是駐守在貴州的國民黨嫡系主力軍94師和95師,但國民黨領導不想折損自己一手打造的精銳部隊,命令他們原地待命。看到領導的舉動,其他的國民黨高階將領也紛紛以儲存實力的名義將自己的王牌部隊調出桂林保衛戰的陣容。就這樣,到10月28日日軍兵臨桂林城下的時候,桂林城中的守軍只剩下出身廣西的131師和170師。170師還不是滿編,滿打滿算只有一個團。兩個師加起來不過12000多人。得知守城的兵力不足,一些地方武裝勢力主動前來支援,將守衛桂林城的有生力量補充到了2萬人。
為了對抗即將到來的15萬精銳日軍,堅守在桂林的中國軍人開始在桂林城西的穿山、屏風山、貓兒山等制高點修建防禦工事,同時開始疏散當地的老百姓,將桂林城內所有的房子都改建成碉堡,在所有進出的路口上設定了哨卡和火力點。知道這次凶多吉少,桂林守軍在留出一部分食物和飲用水後,在所有的水井中都投放了毒藥,準備和日軍決一死戰。
戰役經過
按理來說,桂林守軍只有2萬,最好的武器裝備就是22門火炮,日本不僅有15萬大軍,還有數目眾多的飛機大炮,應該是佔據著絕對優勢的,但讓人沒有預料到的是,戰役剛剛開始,驕傲自大的日本侵略者就被2萬桂兵迎頭痛擊。
日軍從北向南而來,想要抵達桂林城,就必須橫渡灕江。擔心桂林守軍突襲,日軍選擇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偷偷渡江,在整個渡江的過程中也都一直保持著高度警惕。不過渡江的過程卻是非常順利,日軍很快就抵達了灕江對岸。但正當他們放鬆戒備,準備找個地方安營紮寨稍作休整的時候,早就埋伏在岸邊山林的桂軍突然出現,開始對日本侵略者進行阻擊。剛剛登岸的日軍猝不及防之下被桂軍打得連連後退,只能暫時放棄原定的作戰計劃,丟下幾百具屍體倉皇而逃。
孤軍奮戰的2萬桂林守軍為什麼如此厲害能打?日本人不知道的是,廣西桂軍自古以來就有“狼兵”之稱。中國有句俗語叫“窮山惡水出刁民”,廣西山環水繞,交通閉塞,是多民族混雜聚居的地方,經常有強盜山匪出沒。為了不讓自己的財產被山匪搶去,當地的老百姓從小就開始練習武藝,養成了淳樸直接、剛烈強悍的性格特點,因此出身廣西的桂軍戰士們也都驍勇善戰,果敢無畏。
日軍首攻不利,開始調整作戰策略,選擇在白天利用飛機大炮的火力掩護強行渡江。因為裝備實力差距太大,這次桂林守軍沒能擋住日本侵略者,讓他們一路攻打到了桂林城的外圍陣地。11月1日,日軍開始對桂林守軍制高點和重要據點發起猛烈進攻。擔心日軍在炮火的掩護下一口氣拿下所有外圍陣地,桂林守軍奮起抵抗,將部隊僅有的22門火炮都拉到了城外,打算透過反衝鋒來鞏固城牆周圍的陣地。但可惜的是,對面的日軍人多勢眾,在火力裝備上也擁有著絕對優勢,不僅用飛機坦克打破了桂林守軍的反擊,還一路打到了桂林城外。
見外圍陣地失守,桂林守軍和當地的武裝力量開始組建敢死隊,戰士們都置生死於度外,紛紛踴躍報名,在身上綁上炸藥包,趁著夜色偷偷潛伏到日軍的營地,毅然決然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來炸燬日軍的裝甲車和坦克,使得日軍損失慘重。
回過神來的日本侵略者再次徵調火力支援,於11月4日正式攻入桂林城。桂林守軍也做好了戰鬥準備,利用早就修建好的防禦工事,和日軍開展了激烈的巷戰。之後雙方就一直在拉鋸作戰,日軍先後27次攻打進桂林縣城,又一次次在守軍發起的地雷戰、巷戰以及白刃戰中落於下風,無奈撤回城外。
當時的桂林城可一點兒都沒有現今這個旅遊重鎮的模樣,能落腳的地方都被守軍埋上了地雷,放眼望去都是斷壁殘垣,空氣中瀰漫著戰火和硝煙,每一個路口都能看見正在和日軍進行殊死搏鬥的桂軍官兵。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有記者採訪從桂林保衛戰中倖存下來的廣西英雄韋重光,他是這樣描述這段慘烈殘酷的戰役的:“我那個時候是部隊的連長,帶著自己手下所有的戰士們在桂林城裡和日本人打仗。我們連隊本來在內城,因為內城有護城河,河水很深,打算用這個暫時擋一擋日本人的進攻,但沒想到日本人的坦克一下就壓過河進來了,大家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慘重。到最後,跟著我出去的一整個連隊只活下來不到10個人。日本侵略者怕我們剩下的幾個人偷襲,還帶著探照燈,一個勁地四處亂照,照到人影就直接開槍射擊,戰士們根本無處可逃。”
日本侵略者並不像現在一些影視劇作品裡演繹得那樣不堪一擊,在真實的歷史中,兵力充足、裝備先進的日軍戰鬥力不容小覷,這也是桂林保衛戰之所以這樣悲壯慘烈的原因。而在整個戰役過程中,最為驚心動魄的當屬七星巖戰鬥。
七星巖地處灕江東岸,在現在是遊人絡繹不絕的旅遊景點,在當時卻是桂林守軍的後勤基地,儲存著可供戰士們使用半年的糧食淡水和武器彈藥。為了保證這些後勤物資的絕對安全,桂林守軍在這裡進行了嚴密的防禦部署,不僅埋設了地雷,開挖了反坦克戰壕區,還在周邊豎立了密密麻麻的纏滿鐵絲網的竹籤。
日本侵略者也知道想要徹底消滅桂林守軍的有生力量,就必須拿下七星巖,因此在開戰之前就組織士兵在相關地質專家的帶領下研究七星巖一帶的地形地貌,尋找桂林守軍防禦工事的弱點,足足花了五天時間,才確定出作戰方案和作戰時間,準備了合適的爆破武器。出發前,日軍帶上了精心挑選的繩梯、爆破筒、火焰噴射器、地雷指示器等先進軍事裝置以及數量眾多的火藥炸彈,打算將桂林守軍設定在七星巖的後勤基地完全炸燬。為了以防萬一,他們還特意挑選了一批身體素質良好計程車兵組成肉搏隊,專門和擅長近距離作戰的桂林守軍進行貼身搏鬥。
11月7日清晨,日軍以飛機坦克開道,一路向貓兒山、屏風山以及普陀後山等地區進發而來。在日軍猛烈的炮火攻擊下,貓兒山的防禦掩體損毀大半,戰士們和打上來的侵略者進行激烈交戰,堅持整整一個晝夜之後,力竭身亡。貓兒山上屍橫遍野,所有的守山將士都壯烈犧牲,貓兒山陣地淪陷。
拿下貓兒山後,日軍又向鄰近的屏風山發起進攻。屏風山陣地的桂林守軍遭到日軍圍攻,腹背受敵,戰力不敵無奈撤退,屏風山也被日軍攻陷。日軍接連得勝,打算一鼓作氣,於是兵分兩路,一邊進攻普陀後山星子巖,一邊開始向七星巖方面挺進。剎那間,整個桂林大地上戰火四起,到處都是震耳欲聾的槍炮聲。日軍為了取得更好的戰鬥效果,開始向桂林守軍的陣地投擲瓦斯彈和燃燒彈,桂林守軍傷亡慘重,兩個高階將領先後戰死。當時駐守在灕江東岸的正是桂軍391團,他們也被日本侵略者團團圍住,四面楚歌,形勢危急。
抵達七星巖一帶的日軍為了在隱蔽的地形中順利找出桂林守軍的後勤基地,開始對這裡的防禦工事進行集中平射,七星巖三分之二洞口的陣地失守。駐守七星巖的303機槍連指揮軍官帶領著手下剩餘計程車兵和後勤運輸部的戰友,全部撤退到了七星巖溶洞的內部,準備利用這裡複雜蜿蜒的內部河道,繼續和日軍進行戰鬥。
七星巖內部大有乾坤,洞口處卻極為狹窄,可以稱得上是易守難攻。撤退到溶洞內部的桂林守軍在洞口處佈置了整整一排的機槍火力點,一旦日軍發起衝鋒,就會對他們進行輪番的密集掃射。在守軍的頑強抵抗之下,日本侵略者死傷慘重,衝鋒隊的隊長也被當場射殺。
見七星巖久攻不下,氣急敗壞的日軍開始向溶洞內投擲炸彈和燃燒彈,想要將內部的守軍一網打盡。但是因為溶洞內有地下河道,日軍想要炸死或者燒死洞內守軍的計劃未能得逞。因為有利地形的掩護,七星巖的守軍在日軍的猛烈炮火下安然無恙,頑強地進行著阻擊。11月9日,日軍帶來幾名特務,對著將士們進行威逼利誘,表示他們要是堅持抵抗,就會封鎖七星巖所有的進出口,將他們一行人困死在溶洞內部;但要是他們放下武器向日軍表示忠誠,日軍也不會虧待他們。但特務們連續說了好幾個小時,七星巖內的守軍還是沒有一個人選擇投降。
僵持幾天都沒能前進半步,喪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者竟然開始公然違背國際戰爭條約的規定,向七星巖內部投擲了大量的瓦斯毒氣彈。大多數的洞內守軍都沒有見過毒氣彈,還以為是普通的燃燒彈,因此沒有設防,紛紛中招死去。
指揮長官覃澤文在炮彈落入溶洞時並沒有多想,直到看到有煙霧從中溢位才反應過來,趕緊呼喚戰士們進行撤離。但當時瓦斯毒氣已經散開,不少洞內守軍瞬間失去意識栽倒在地,覃澤文只能帶著幾名意識還算清醒的戰士,在日軍用火力封鎖了前部出口之後,從後方洞口進行突圍。而原先七星巖溶洞內的八百壯士,最後僅有一個倖存者,正是時任後勤排長的桂林全州縣人黃海潮。當時日軍已經發現了七星巖的後方出口,正在進行封鎖,部隊一個姓溫的副排長將意識模糊的黃海潮推出洞口之後,力竭身亡。黃海潮在戰友的幫助下撿回了一條命,也成為了最後一個活著離開七星巖的桂林守軍。
後來已經是百歲高齡的黃海潮老人再次回憶七星巖戰鬥,沒說幾句話就已經老淚縱橫,悲切地向身邊眾人表示:“七星巖溶洞裡除了幾百桂林守軍,還有將近300人的傷員、醫護人員和後勤運輸人員,日本侵略者沒有人性!”
1945年日軍投降後,桂林城重新回到中國人手中,當地的百姓搜尋遇難人員殘骸,在七星巖溶洞裡抬出823具烈士遺體,不僅有軍人,還有穿老百姓服裝的,甚至還有幾個小孩。這些遺體被統一安葬在桂林的普陀山霸王坪,當地領導親自給墓地立傳樹碑,提名“八百壯士之墓”。
戰役結果
桂林保衛戰從1944年的10月28日一直持續到11月10日,歷時14天,雖然最後以中國軍隊慘敗,桂林城淪陷為結局,但人數僅有2萬的桂林守軍面對數倍於己的日本侵略者,依舊英勇無畏、浴血奮戰,最終有包括多名指揮長官在內的12000名士兵戰死沙場,為國捐軀。
桂林守軍最高司令長官陳濟桓在最後的決戰時刻留下一封家書,上邊只寥寥數字,卻道出了這名中國軍人的氣節和風骨:吾欲與桂林共存亡,望珍重。131師的師長闕維雍在桂林守軍彈盡糧絕、日軍徹底拿下所有陣地的時候,扣動手中的扳機舉槍自決,年僅44歲。這些鐵血軍人用自己的滾滾熱血和年輕生命,踐行了當初和桂林城共存亡的錚錚誓言。
雖然桂林守軍戰敗了,但出動15萬大軍和無數飛機坦克的日本侵略者也沒在這一場戰爭中佔到什麼好處,不僅直接陣亡了13900多人,負傷19100多人,還折損9名大佐級別的聯隊長、30多名中級隊長以及將近100名小隊長。桂林保衛戰結束之後,方圓五公里內的灕江水都被戰場上的鮮血染紅,桂林城內屍橫遍野,有桂林守軍的,更多的則是日本侵略者的。
晚年一些參加過侵華戰爭的日本軍人撰寫回憶錄,其中有人是這樣描寫桂林戰役的:“此地的中國軍人裝備雖差,但極為兇悍,戰鬥意志非常強烈,這一點是我軍遠不能匹敵的,當時我方軍隊優勢巨大,士氣和中國軍隊比起來卻顯得極為低落。我軍雖然取得了桂林戰役的最後勝利,但這一戰在我眼裡並不值得誇耀,因為中國軍隊的勇猛程度遠超於我們。”
當年的桂林守軍團結一心,浴血奮戰,不僅死守城池14天,更是以血肉之軀,打得擁有鋼鐵戰隊的日本侵略者丟盔棄甲,彷彿置身人間地獄。但無奈的是,這一場給日本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悲壯戰役,並沒有被國人所熟知,當時的國民黨領導不僅沒有派兵支援桂林守軍,在戰後做出的所有嘉獎,也只是將為國盡忠的131師師長闞維雍提升為中將。
抗日戰爭勝利後,之前在七星巖僥倖逃生的指揮長官覃澤文,帶著另外幾十名桂林保衛戰的倖存者,在戰鬥遺址給七星巖八百壯士和其他壯烈犧牲的戰友舉行了祭奠儀式。畢竟是曾經並肩作戰的戰友,也只有他們才能真正明白這些戰士們與桂林共存亡的沖天豪氣和英雄風骨。
如今的桂林山川如畫,灕江水也碧波如洗,曾經震耳欲聾的槍炮聲和打鬥聲,早就消散在滾滾歷史洪流中,無聲無息。但不管是奇幻瑰麗的七星巖溶洞,還是歷經滄桑的桂林古城牆,都見證了那段艱苦卓絕的戰爭歷史,記錄了中國軍人硬英勇不屈的民族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