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繁榮昌盛離不開歷史上那些前輩的鮮血付出。
今天的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那些重大歷史事件。
01,鴉片戰爭
時間:1840年6月~1842年8月、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結局: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小農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02,洋務運動
時間:開始時間為1861年安慶內軍械所的建立。結束時間為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
結局: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標誌著清朝海軍實力的完全喪失,也標誌著35年的洋務運動宣告破產。
03,甲午戰爭
時間: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結局: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04,百日維新(戊戌變法)
時間:1898年6月11日至1898年9月21日。
結局:戊戌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其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但因變法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
05,戊戌六君子
時間:1898年9月28日
結局:戊戌六君子,是指戊戌政變時,經貽谷參奏,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派大肆捕殺維新黨人,維新志士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六人都於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慘遭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
06,義和團運動
時間:1899年~1900年
結局:19世紀末中國發生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農民運動,又稱義和團事件、庚子事變、庚子拳亂等。這一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加速了它的滅亡。
07,八國聯軍侵華
時間:1900年5月28日到1901年9月7日。
結局: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藉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中國之實。1900年6月10日,英國海軍中將E·西摩爾率領聯合特遣隊2000餘人分批由天津租界進犯北京,經廊坊之戰,傷亡近300人,被迫退回天津。6月17日,聯軍攻佔大沽,7月14日,佔領天津。8月4日,聯軍自天津出發,先後攻佔北倉、楊村、河西務、通州等戰略要地。14日攻陷北京,爾後縱兵搶掠3天,並對北京實行分割槽佔領。此後,繼續增兵,自京、津出兵四向攻掠,控制了南至正定、北至張家口、東至山海關、西至娘子關的京津四周要隘。聯軍初期沒有成立聯合指揮部,作戰時透過司令官聯席會議分配任務。8月17日,決定由德國陸軍元帥瓦德西任聯軍總司令。10月17日,瓦德西進京,設總司令部於紫禁城,併成立軍事殖民機構“北京管理委員會”於理藩院衙門。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08,辛亥革命
時間:1911年10月10日~1912年2月12日
結局:孫中山先生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宣告結束。
09,袁世凱任中華民國總統
時間:1912年3月10日~1916年6月6日。
結局:連任好幾屆。直到1915年12月,袁世凱宣佈恢復帝制,建立中華帝國,並改元洪憲。
10,袁世凱復闢稱帝
時間:1915年12月~1916年6月6日
結局:1916年3月22日,內外交困的袁世凱被迫宣佈撤消帝制,恢復民國。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症不治,死於北京,時年57歲。同年8月24日正式歸葬於河南安陽。袁世凱去世後,無人具備足夠能力保住中國的統一局面,日、俄等國一面大力支援中國內戰,一面加緊對中國主權的蠶食和掠奪,中國陷入了幾十年軍閥混戰狀態,民主憲政也被束之高閣。
11,二次革命(討袁之役、癸丑之役、贛寧之役)
時間:1913年3月20日~1013年8月4日
結局:國民黨對南方7省的控制權全部喪失。孫中山、黃興等再度逃亡日本。此戰,由於國民黨政治軟弱,黨內領導層對出師討袁存在意見分歧,行動遲緩,喪失主動,加之兵力不足,糧餉缺乏,又無統一部署與指揮,以致失敗。但在政治上進一步揭露了袁世凱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實行獨裁的反動面目。
12,護國運動(護國戰役、護國戰爭、護國之役、洪憲之役)
時間:1915年-1916年12月
結局:推翻了“洪憲”帝制,推翻了袁世凱,而最終迫使段祺瑞宣佈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因此,護國戰爭是一次勝利的革命戰爭。但是護國運動的勝利果實終於歸於北洋軍閥段祺瑞,國家政權並沒有發生革命性轉移,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地位仍然沒有改變。
13,新文化運動
時間:1915年開始到1923年結束
結局: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後改名《新青年》,新文化運動由此發端。這次運動有力地打擊和動搖了長期以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喚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國的知識分子尤其是廣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從而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湧流的閘門,在中國社會上掀起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的潮流。這就為適合中國需要的新思潮,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14,五四運動導火索
時間:1919年5月4日
結局:在巴黎和會中,中國政府的外交失敗,直接引發了中國民眾的強烈不滿,從而引發了五四運動,在這樣強大的壓力下,中國代表最終沒有出席巴黎和會的簽字儀式。
15,北洋軍閥林立
時間:1912年4月-1928年7月
結局:北洋軍閥統治中國的十幾年間,北京政府前後更換了13任總統(包括臨時總統、臨時執政、攝政內閣和大元帥)、46屆內閣,真可謂是“你方下場我上臺,城頭變幻大王旗”。在這背後,既是北洋軍閥內部爭權奪利的反映,也是中國社會不穩定因素的反映,更是帝國主義爭奪中國勢力不平衡的反映——北洋軍閥背後其實都有帝國主義列強的身影,一般來說,袁世凱親英美,段祺瑞和張作霖親日,曹錕和吳佩孚親英美。
16,北伐戰爭
時間:1926年~1928年
結局:在北伐過程中,國共兩黨之間雖存在矛盾,但基本上是團結的,能夠集中力量對敵。北伐軍將士英勇奮戰,以鮮血和生命換來了北伐戰爭的輝煌戰果。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面臨崩潰。但是,北伐的勝利進軍,並未能扼制革命陣營的危機。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北伐戰爭所取得的勝利果實被以蔣介石、汪精衛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竊取。
17,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時間:1927年4月12日
結局:四·一二事件使共產黨的發展嚴重受挫。共產黨認為,這標誌著國共合作的失敗。四·一二事件之後,共產黨內堅持和國民黨妥協的早期領導人陳獨秀等人被認為右傾投降主義被撤職。陳獨秀被認為一味退讓,甚至要求工人糾察隊向國民黨上繳武器,造成共產黨對蔣介石的武力清黨毫無準備。中國共產黨從此走向武裝革命奪取中國政權的道路,共產黨聯合極少數國民黨左派在南昌發動南昌起義,開始了組建共產黨軍隊,開展武裝革命,直到奪取中國的政權。
18,南昌起義
時間:1927年8月1日
結局:八一南昌起義,又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建立革命軍隊的序幕。
19,井岡山會師
時間: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
結局:1928年12月,彭德懷、滕代遠率領在平江起義中建立的紅5軍主力800多人,突破敵人的圍追堵截,來到井岡山同紅4軍會合。井岡山又多了一支革命勁旅。
20,九一八事變
時間:1931年9月18日
結局:日本佔領東北三省 退出國際聯盟
21,紅軍長征
時間: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結局: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期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22,陝北大會師
時間:陝北吳起會師(1935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1936年10月9日),寧夏西吉縣將臺堡會師(1936年10月22日)
結局:1、陝北吳起會師: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吳起,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2、甘肅會寧會師:1936年10月9日,紅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地區會師。3、寧夏西吉縣將臺堡會師:1936年10月22日,紅二、四方面軍在靜寧以北的將臺堡(今屬寧夏西吉縣)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至此,長征勝利結束。
23,西安事變
時間:1936年12月12日—25日
結局:1936年12月24日,蔣介石簽訂六項協議,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主張。12月25日,蔣介石最後獲得釋放,事件得以和平解決,張學良陪蔣介石夫婦回到洛陽,後轉飛南京。
24,七七事變
時間:1937年7月7日
結局:“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七·七事變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中國軍民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國各族各界人民熱烈響應,抗日救亡運動空前高漲。在這種形勢下,蔣介石於7月17日在廬山發表談話,宣佈對日作戰。
25,國共第二次合作
時間:1937年8月中旬~1946年6月
結局: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同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7年8月中旬蔣介石被迫同意將在陝北的中央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共中央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了共產黨的合法地位。10月間,又將在南方十三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至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
26,抗日戰爭
時間:1931年9月18日 至 1945年9月2日
結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27,日本無條件投降
時間:1945年8月15日。
結局: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28,雙十協定
時間: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
結局:重慶談判的舉行和雙十協定的簽訂,表明國民黨方面承認了中共的地位,承認了各黨派的會議,使中國共產黨關於和平建設新中國的政治主張被全國人民所瞭解,從而推動了全國和平民主運動的發展。
29,轉戰陝北
時間:1947年
結局:1948年3月23日,在全國解放戰爭勝利在望的時候,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共中央、人民解放軍總部從吳堡縣川口渡口東渡黃河,進入山西臨縣,到達晉綏解放區,再前往河北平山西柏坡。4月21日,延安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懷抱。這預示著中國革命在全國範圍的勝利,預示著新中國的誕生!
30,三大戰役
時間:1948年9月12日一1949年1月31日
結局: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無論戰爭規模還是取得的戰果,在中國戰爭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戰爭史上也十分罕見。這三大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隊154萬餘人,使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毀,為中國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31,渡江戰役佔南京
時間:1949年4月20日 至 1949年6月2日
結局:渡江戰役歷時42天,人民解放軍以木帆船為主要航渡工具,一舉突破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並以運動戰和城市攻堅戰相結合,合圍並殲滅其重兵集團。此役,人民解放軍傷亡6萬餘人,殲滅國民黨軍11個軍部、46個師共43萬餘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以及江蘇、安徽兩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為爾後解放華東全境和向華南、西南地區進軍創造了重要條件。
32,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
時間:1949年10月1日
結局:1949年10月1日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日子,每年的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備註:以上圖片、文字等資料均來源於網際網路開源庫(百度等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