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0年,巴爾扎克還住在巴黎貧民區的小閣樓上寫作。
年輕時,他曾發誓要用筆來完成拿破崙未竟的事業。
可惜寫了十年,他非但沒有出人頭地,反而欠下了十萬法郎的鉅債,成了“筆和墨水的苦工囚犯”,每天夜以繼日地工作,靠喝咖啡來維持精力。
這樣的疲勞和折磨損耗了他的健康,但也給了他寫作《驢皮記》的靈感。
這本書出版後,巴爾扎克一戰成名。
大文豪歌德對《驢皮記》十分讚賞,總結道:“生命裡只有兩種悲劇,一種是想得到卻得不到的悲劇,一種是得到一切的悲劇。”
1939年8月,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鼻祖弗洛伊德病情惡化,無法進食。
他最後閱讀的書也是《驢皮記》。
他說:“這本書正好適合我,它所談的主題就是飢餓。”
《驢皮記》不僅是解讀《人間喜劇》的鑰匙,更是一個偉大的預言。
這個預言至今仍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上演。
所以,羅翔老師在推薦這本書時說:如果你一心向往成功,那麼你一定要看一看《驢皮記》。
01.
“人類總是喜歡和自己鬧對立,他用眼前的痛苦來欺騙將來的希望,又用不屬於自己的將來,來欺騙眼前的痛苦,人類的一切行為,無不打上自相矛盾和軟弱的烙印。在人世間只有災難是完整無缺的。”
貴族青年拉斐爾母親早逝,從小受到父親的嚴厲管教,過著勤奮的求學生活。
後來,家道中落,為了替父還債,他將母親留下來的財產幾乎用罄。
父親去世後,他搬到了巴黎貧民區一家公寓的閣樓裡,寫了一部名為《意志論》的手稿,想要憑藉自己的才能躋身上流社會,贏得財富和榮譽。
在此期間,他跟房東戈丹太太的女兒波琳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波琳青春美麗,對他處處照拂,可他不相信“在貧困中會有愛情存在”,一直跟她保持距離。
他渴望愛情,但渴望的是能夠穿著軟綢緞的有錢女性的愛情。
此時,他結識了花花公子拉斯蒂涅,在對方的引薦下認識了貴婦馥多拉。
馥多拉出身高貴,風情萬種,得到她,就能同時得到愛情、地位和財富。所以拉斐爾為了追求她,費盡心機。
可惜,即便他犧牲自己的生活費,也只夠給馥多拉租一輛馬車,或買一束鮮花,這樣的犧牲在她那裡是毫無意義且微不足道的。
習慣了周旋在王公貴族中間的她,甚至有點嫌棄和鄙夷他的寒酸。
拉斐爾得不到馥多拉,竟生出了想要強迫她或者殺掉她的荒唐想法,幸好他膽量有限,只是偷偷留在了馥多拉臥室一晚。
在貧困的現實和求而不得的慾望面前,他開始自暴自棄,放縱享樂,染上了賭博的惡習,把所剩不多的錢財輸了個精光,到了走投無路要投塞納河自殺的地步。
02.
“男人最難接受的感情是憐憫,尤其是當他應該得到憐憫的時候。仇恨是一服滋補劑,它能使人活下去,它喚起復仇的念頭:可是憐憫卻能殺人,它使弱者更衰弱,它是變成花言巧語的惡意,它是藏在溫柔裡的蔑視,或者是藏在冒犯裡的溫柔。”
投河路上,拉斐爾經過一家古董店,走了進去。
店主米菲斯特是個矮小的老頭,已經102歲了,聽說他想自殺,就給了他一張跟狐皮大小差不多的驢皮,告訴他說:驢皮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能滿足人們的任何慾念,不管是善念還是惡念。但與此同時,它會根據願望實現的難易度而縮小相應的尺寸,當驢皮逐漸縮小到消失時,主人的生命就走到了盡頭。
同時,米菲斯特還告誡拉斐爾說:“我也窮過,討過飯,現在我已是百萬富翁。是不幸給了我財富,無知教育了我,我打算用簡短的幾句話給你揭露人生的秘密。人類因為他的兩種本能的行為而自行衰竭:這兩種本能就是慾望和能力。在這兩者之間,聰明人採取的是另外一種方式,我們的幸福和長壽就是由此而來。慾望焚燒我們,能力摧毀我們,只有知識可以使我們軟弱的軀體永遠處於平靜的狀態中。”
但拉斐爾都打算自殺了,又怎會畏懼以壽命換取慾望的滿足呢?
所以,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驢皮:“我就喜歡過強烈的生活。”
起先,他並不相信驢皮的力量。
決定不自殺後,他有段時間恢復了自己的事業,賺到了一點錢,故而信心暴漲,揮舞著驢皮喊道:“死神,你見鬼去吧,現在我想活下去了,我有錢,我有一切美德,沒有什麼東西能抵抗我。”
後來,他許了一個關於晚宴的願望,願望實現了,晚宴相當豐盛奢華,同時,驢皮真的縮小了一點。
他這才感覺到了恐怖,但他不死心,再次許下了600萬法郎的願望,願望實現,驢皮又縮小了一大截。
03.
“社會忠實於這個利己主義的憲章,對敢於來衝撞它的酒宴,敗壞它的興致的倒黴鬼,決不惜予以嚴懲。不管是誰,只要他精神或肉體上有痛苦,缺乏金錢或權力,他就要被人唾棄。”
拉斐爾成了有錢人,有了豪華的府邸,成群的僕人,但卻陷入了對死亡的恐懼當中。
“世界已屬於他,他可以為所欲為了,但他卻什麼也不想要,他像在沙漠中的旅行者,還有一點水可以止渴,但他必須計算尚有多少口水可以解渴,藉以衡量他的生命的長短……”
他拿著那塊柔軟無比卻無論如何都無法分割破壞的驢皮來到了數學家、生物學家、化學家等各類學者和科學家面前,祈求科學可以戰勝這神秘的力量,結果都失敗了。
他變得小心翼翼、緊張兮兮,不再祈求曇花一現的享樂與榮耀,不敢再有慾望,而是過著機械、單調、清心寡慾的生活。
他深居簡出,避不見客,把全部生活都託付給僕人照顧,禁止僕人對他說“你願意嗎”、“你想要嗎”之類的問題。連吃飯穿衣這種最簡單的需求,都竭力迴避。為了醜化眼前的所有女人,他甚至戴上了能讓物象扭曲的眼鏡。
這位寫過《意志論》的青年作家,就這樣把自己的意志壓縮到近乎沒有,成了一具無法享受樂趣、整日愁容滿面的殭屍了。
不久,他又碰到了馥多拉,對方對他的態度十分熱切,他卻放棄了得到她的機會,轉頭愛上了波琳。
波琳的父親歸來,帶回了大筆財產,拉斐爾便許下了新的願望:和有錢的波琳結婚。
這次,他的願望實現了,驢皮卻沒有縮小,因為波琳從一開始就愛著他,從沒變過。
04.
“一輩子委身給一個可憎的人,學會生兒育女,養大了讓他們拋棄你,當他們在你心窩上戳一刀的時候對他們說:謝謝!這便是你們強迫女人遵守的道德,還有,你們為了報答她的獻身精神,便千方百計誘惑她,給她帶來痛苦,要是她拒絕你們的引誘,你們就損害她。一個女人只要她不墜入情網,她總是千嬌百媚的。”
拉斐爾將驢皮丟到了深井裡,發誓要和波琳好好相愛:“就用我的生命換取這一分鐘的愛情吧。”
然而驢皮再次出現,像夢魘一樣纏繞著他,就連最幸福的時候也不例外。
“要為長壽而扼殺情感,或甘願做情慾的犧牲品而夭折,這就是我們註定的命運。”
眼看驢皮只剩下了葉子般大小,拉斐爾為了長壽拋下波琳,躲到了風景優美的英國鄉村。
“人生的種種樂趣紛紛在我的死床周圍嬉戲,好像美女在我面前翩翩起舞,要是我召喚她們,我就會死去。”
波琳深愛拉斐爾,為了他,她可以拋棄親情,也願意用自己的生命換取愛人的生命,然而“有些深淵是愛情所無法飛越的,只好埋葬在裡面”。
為了見到拉斐爾,波琳使用了當初拉斐爾追求馥多拉用過的招數,偷偷溜進他的臥室,主動去誘惑他。而拉斐爾無法拒絕情慾的誘惑,在實現了慾望的滿足後,驢皮縮小到了最小,他死掉了。
“這種被判死刑的罪犯所受的折磨,這種垂死的病人才會體驗的臨終的痛苦,終於摧毀了他的健康,擊潰了他的意志,把他變成了一具活屍。然而他畢竟不能抵擋愛情的誘惑,終於在最後一次慾念的掙扎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05.
“對於某些生不逢時的人來說,他們所需要的不是天堂而是地獄。”
有很多年輕人,特別容易焦慮:
同齡人月薪五萬,我每個月才賺五千。
待在北上廣一輩子也買不起房子,我還是回家吧。
我才二十幾歲,怎麼頭髮都快掉光了。
同一宿舍的舍友人手一隻迪奧999,我竟然沒有。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社會里,年輕人受到的洗腦最多。
可他們的認知與經驗又很難去識別這些謊言,很容易沉浸在無良商家和毒雞湯營造的各種假象裡一邊恐懼一邊失落,用透支未來的方式去滿足當下的慾望。
當慾望被無限放大後,舊的需求往往還未得到滿足新的慾望就已產生,一種需求的不滿繼而會引發其他需求的不滿,各種因素互相影響,就會形成惡性閉環,人在這個閉環中越來越焦慮。
於是,很多人就把希望寄託在一夜暴富上面。
然而,《驢皮記》告訴我們:世界的基本法則是等價交換,命運給的一切都在暗中標好了價碼。依靠運氣得到的財富,如果認知水平跟不上,沒有駕馭財富的能力,最終會憑自己的本事失去。
所以,很多人中了大獎以後,生活反而過得更差。
肯亞作家吉坎蒂在《富裕,屬於口袋裝滿快樂的人》裡說:“使人富裕的不是金錢,而是富裕意識。沒有富裕意識的人不能富裕,就算中彩票也沒用。”
那些能積累起財富,且能一代又一代長久不衰的富豪,從不把命運的改變寄託在運氣上面。
靠運氣得到的財富沒有生命力,不會有持續而長久的收益,只有靠自身的知識和能力,才能駕馭財富。
06.
“我們為了滿足嗜好,從來不少花錢,卻在真正有用的東西和必需品的價格上討價還價。”
如果世上真有一張驢皮,能實現你的一切願望,但代價是你的生命會縮短,那麼,你會如何選擇呢?
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巴爾扎克並沒有替我們作出判斷,而是將慾望和生命的矛盾擺在了我們面前,教我們看透了生活的本質。
羅翔老師在推薦《驢皮記》時曾說:“虛榮,是魔鬼最愛的原罪。”
年輕人想要打破焦慮的閉環,就要摒棄虛榮,多一點自律。
當然,慾望就像洪水,宜疏不宜堵。
自律並不是像拉斐爾那樣一味壓抑慾望,而是要管理慾望,平衡慾望。
最後,把盧梭這段話送給大家,與大家共勉。
“無聊、悲觀、挑剔、驕奢淫逸的人,都不會體會到生活的美味。而只有對生活抱有希望,但又不對幸福過分憧憬的人,才會快樂。學會應付失去你本就有可能失去的東西時的情況;學著在應付各種突變的過程中,轉移你的心思,使之不受到任何摧殘;學著鼓起勇氣面對逆境,讓自己不至於淪落到悲慘的境地;學著堅定地履行責任和義務,讓自己永遠不會做出犯罪的行為。這樣的話,儘管命運作祟,你依然會生活得快樂;儘管慾念叢生,你依然會生活得嚴謹。你會發現,就算你拳拳在握的東西一不小心就會失去,你依然能從中享受到極大的快樂——是你擁有它們,而不是它們擁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