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這是中國史籍中關於日本的最早記載。
島國名字的由來
日本位於東亞,與我國隔海相望,自古以來便受漢文化的教化。從蠻荒到近代,可以說完全是漢文化一手調教出來的,直到今天有些日本政客內心反客為主認為日本才是真正漢文化的主人。而史書卻有跡可循,日本自建國成名都和中國朝代更迭脫不開關係。史書記載《漢書·地理志》“樂浪海中有矮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後漢書·東夷列傳》其國王遣使入漢,願為東漢臣藩。求漢皇賜名,漢以其人矮,遂賜“倭國”,並受賜“漢委(倭)奴國王印”。把日本的歷史安排的明明白白,彼時我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大漢,也僅僅賜名倭國,這是日本最早的國名。
自漢武帝賜名日本之後,歷朝歷代幾乎都沒忘記給日本起個名字,生怕忘了這個漂浮於島國的孩子。即使歷經三國動亂,南北朝動盪也一樣記載著日本歷史。《三國志·魏書》中記載了日本已經從上百個小國合併為三十多個小國。邪馬臺國是其中實力最強的。《三國志》古籍甚至流入日本保留至今。此後《南齊書》、《宋書》、《隋書東夷傳》…各朝代無一例外對日本歷史記錄很清楚,從漢朝直至唐朝中國對日本的名稱從未改變過“倭國”。
日本這個名稱的由來正是從唐朝開始的。彼此的日本已經開始全面學習唐文化,派遣使者留學生,還有在唐為官的,事實上如果不是隔海相望簡直是大唐盛世直轄下的一個縣了。受唐文化薰陶,日本開始追求美感,唐詩學習多了自然覺得非常不雅。日本自覺認為國土在於日出之處,所以自我更名為日本國。《古今圖書整合》上有記載:“咸亨元年,倭人始更號日本,遣使賀平高麗。”這並未得到唐皇帝的承認,直至武則天改唐為周,《史記正義》上“武后改倭國為日本國”的記載。自此後世文獻記載改為日本國,但之前的因為成書傳世依然是倭國記載。
《後漢書·孝安帝紀》:“ 永初 元年……冬十月, 倭國遣使奉獻。”《舊唐書·東夷傳》:“ 倭國者,古倭奴國 也。去京師一萬四千裡,在新羅東南大海中。” 明宋應星 《天工開物·海舟》:“ 倭國海舶,兩傍列櫓手欄板抵水,人在其中運力。”
大化改新唐詩宋詞大行其道
隋朝的文化制度直接拯救了一個島國的烏合之眾,如果沒有隋唐日本還處於部落經濟。日本歷史上最重大的兩次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維新都是日本改頭換面的開端。大化改新從文化經濟制度,軍事建築風俗幾乎無所不學。
晁衡《望鄉》:“卅年長安住,歸不到蓬壺。一片望鄉情,盡付水天處。魂兮歸來了,感君痛苦吾。我更為君哭,不得長安住。
從晁衡這首詩可以看出,彼時日本對大唐的歸宿感認同感,簡直是爹媽親情。晁衡是何許人?並不是一箇中國人。原名阿倍仲麻呂來唐留學,仰慕大唐盛世並在朝為官,連死都不願意回到蠻荒日本,葬於長安。
像阿倍仲麻呂的不在於少數,吉備真備官至右大臣,空海、井真成、圓仁等,他們當中有人朋友圈也是想當年牛逼,李白王維都是至交好友。正是因為日本把唐朝當成自己的國家,當成自己的文化才有了安史之亂之後,日本從此多了一份非常失落的心理,逐漸自認正統甚至慢慢認為自己才是真正傳承了漢文化的人。唐宋元明清只不過是外邦而已。宋以後日本再也沒有了對中國的尊稱,正是從宋以後日本總是用稱呼去侮辱中國。
楓橋夜泊道盡日本人內心
《楓橋夜泊》 張繼(唐代)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假如張繼沒有感同身受的留下這首《楓橋夜泊》,在大唐詩句榮耀裡絕對不會有張繼,連詩人群裡也有可能被忽略。雖然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張繼什麼都不是,但論唐詩意境《楓橋夜泊》冠絕全唐。
楓橋夜泊不僅成就了張繼,也成名了寒山寺,更讓經受大唐文化淫浸的日本痴迷不已。《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遊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雖然表達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但此時大唐經受安史之亂後,盛世不再破敗不堪像一場熱熱鬧鬧盛大的晚會華麗無比,卻是會散人離一片狼藉。日本一度計劃要出兵來幫助唐朝平叛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後日本與楊貴妃傳說一直流傳至今。日本在衰敗的大唐裡,心裡道不明道不盡,而美美讀到楓橋夜泊回想大唐盛景,心裡惆悵不已的鄉愁——大唐榮耀。
《楓橋夜泊》自唐爭口相傳愈發受在貴族之間到了元朝以後成書收錄在日本更是人人會吟。晚清時期,此詩連日本兒童都已耳熟能詳。而到了當代,《楓橋夜泊》則被收錄到日本中學教材中作為日本學生的必讀作品之一。導致在日本侵華時期恨不得把寒山寺整個給搬回日本,日本不僅偷了寒山寺的鈡,還試圖運走刻有《楓橋夜泊》真跡的石牌。所幸的是烈士為了保護石碑付出了生命,寒山寺石碑才免遭掠奪。而被日本人偷走的大鐘,抗日戰爭勝利後,面對中國人的追討,一位叫田寒山的日本人,有愧於日本所為,自己出資鑄造了兩隻青銅鐘,並將其中的一口送到了蘇州的寒山寺。而當年的寒山寺古鐘,至今下落不明所以,今天聽到的寒山寺鐘聲,已不是當年的古鐘之聲了!
《楓橋夜泊》及其詩中的寒山寺已經成了中日交往的文化符號。每年的元旦和除夕,會有很多的日本遊客來到蘇州,只為聆聽那跨越千古時空的寒山寺的鐘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