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你眼裡,地處中亞的哈薩克或許並沒有太多存在感,但它的國土面積排名世界第9位,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
1991年12月16日,哈薩克擺脫蘇聯加盟共和國的身份,宣佈獨立。
僅僅3年過後,也就是1994年,哈薩克就決定遷都——將首都從阿拉木圖遷往中北部的阿克莫拉。
阿克莫拉既是這座城市歷史上的舊名字,也是蘇聯解體之後這座城市的新名字。1954年赫魯曉夫發起著名的“墾荒運動”,俄羅斯人就將阿克莫拉改名為“切利諾格勒”,也就是“墾荒城”的意思。
墾荒城是個什麼鬼?
“墾荒運動”早結束了,幹嗎還要叫它“墾荒城”?
所以,哈薩克人並不喜歡“切利諾格勒”這個名字,蘇聯解體後,迅速將其改回了歷史舊稱——阿克莫拉。
要說哈薩克人可真夠堅決的,阿克莫拉的意思是“白色墳墓”,人家寧肯要祖傳的“墳墓”之意,也不要赫魯曉夫的“墾荒”,哈哈!
1997年,哈薩克正式遷都阿克莫拉,又將阿克莫拉更名為阿斯塔納。
2019年,哈薩克又將阿斯塔納更名為努爾蘇丹。
那麼,為什麼哈薩克剛獨立3年就要遷都呢?
還有,為什麼這座被選為新首都的城市,來來回回改了3次名字呢?
哈薩克大碼網紅
1,
遷都對古今中外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舉足輕重的大事。
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決定把首都從阿拉木圖遷至阿克莫拉,有好幾個原因,我們簡單說說次要原因,再說核心原因。
原因1:從版圖上看,阿拉木圖作為首都,其位置過於偏心,很難輻射到該國北部臨近俄羅斯的幾個州。
原因2:阿拉木圖位於谷地之中,雖然雨水充沛,但霧霾極難消散,導致其空氣汙染十分嚴重。
原因3:阿拉木圖處在泥石流和地震多發地帶。阿拉木圖地處丘陵谷地,地殼活動非常活躍,從十九世紀以來,阿拉木圖就發生過四次大地震;在1911年的地震甚至高達8.4級,當時阿拉木圖幾乎被地震夷平,震後僅剩一座東正教堂仍然聳立,可以說是相當恐怖。
原因4:阿拉木圖三面環山,城市的發展壯大十分受限。
與之對應的是,新首都阿斯塔納的優勢比較明顯。
優勢1:阿斯塔納地勢平坦,是哈薩克全國的交通樞紐,位置上比阿拉木圖更適合當首都。
優勢2:阿斯塔納地處半沙漠草原地帶,伊希姆河穿城而過,整座城市不但視野開闊,而且土地資源、水資源都極為豐富。
優勢3:阿斯塔納歷史上也沒有嚴重地質災害的記錄。
優勢4:阿斯塔納對哈薩克而言,幾乎有著無垠的擴張面積和無盡的人口增長潛力。
可以看出,這四條對比下來,哈薩克遷都的理由是比較充分的。
但是,這四條卻不是時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決定遷都最核心的原因。
2,
在老非看來,哈薩克決定遷都最核心的原因,是要保證自己的國家“去俄羅斯化”。
要說從蘇聯解體獨立出來的國家,為了確保國家獨立後的合法性,確保不再回歸到加盟共和國的身份上,全都有“去俄羅斯化”的訴求;只不過採用的方式各自不同罷了。
這些國家在“去俄羅斯化”的實操上,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堅決劃清界限的。
比如烏克蘭,獨立後沒多久直接變成了俄羅斯的敵人;比如喬治亞,獨立乾脆擼起袖子跟俄羅斯干了一仗;比如立陶宛,獨立後直接頒佈了“立陶宛境內禁止一切蘇聯符號”的法律……
第二類:溫和劃清界限的。
比如白俄羅斯,獨立之後依然跟俄羅斯保持了不錯的關係,劃清界限的操作就相對溫和——比如說保留克格勃辦公大樓,只不過換了塊新招牌;克格勃創始人捷爾任斯基的雕塑也不砸掉,換個不顯眼的地方繼續立著……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白俄羅斯就不想“去俄羅斯化”,你應該知道白俄羅斯為啥一度想要把國名改為“白羅斯”。
第三類:介於兩者之間的——既不像烏克蘭、立陶宛玩得那麼決絕,也不像白俄羅斯玩得那麼溫和。
應該說,哈薩克就是這一類——限於地緣原因,它自然不想跟俄羅斯撕破臉;限於獨立合法性,它又必須儘快行之有效地完成“去俄羅斯化”。
正是為了儘快有效地完成這個動作,哈薩克才決定遷都。
3,
為什麼說“去俄羅斯化”,是哈薩克決定遷都的核心原因呢?
因為哈薩克的面積很大,臨近俄羅斯的北方各州,在獨立之初受俄羅斯的影響,甚至比受哈薩克的影響還要大。
自19世紀開始到20世紀後期,大量俄羅斯移民湧入哈薩克的北方各州,改變了當地的民族結構——這也是蘇聯歷史上為了管控各加盟共和國,普遍採取的一項國策。
哈薩克北方各州,由於俄羅斯人介入開發較早,俄羅斯人的佔比反而比哈薩克人更高!
另外,在獨立之初,俄羅斯人是哈薩克境內的第二大民族,佔當地總人口的37.4%,大約有600餘萬人;哈薩克族也只佔到了40.1%,大約有650餘萬人。
毫無疑問,這個數字看上去,很難說清楚誰才是哈薩克的主體民族。
隨著蘇聯的解體,哈薩克境記憶體在著眾多的俄羅斯族人,他們成為哈國的重要隱患——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嚴重的分離運動。
並且這些俄羅斯人大量位於北方各州,距離哈國當時的首都阿拉木圖,有上千公里之遙!
600萬俄羅斯人,650萬哈薩克人;加上首都阿拉木圖的偏心存在,其影響力難以輻射到俄羅斯族人佔多數的北方地區,這當然會讓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憂心忡忡!
中亞強人納扎爾巴耶夫毅然決定:儘快遷都!而且新首都的位置要相對居中,能切實掌控和影響到北方各州。
熟悉歷史的人知道,納扎爾巴耶夫的選擇,在邏輯上跟明成祖朱棣當年的選擇,有異曲同工之妙。
朱棣當時“靖難”功成之後,也曾猶豫過在南京和北京之間的定都之事。
後來,朱棣依然選擇了“天子守國門”的北京——不得不說,這個選擇足具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
一句話:中國古代的大明,現在的哈薩克,憂患都是來自北方啊!
雖然當時的遷都之舉,哈薩克人也有不同的意見,但發展到今天,反對的聲音漸漸消逝。
因為在改變哈薩克北方民族結構這一方面,遷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國家也相對穩定,經濟發展也保持著不錯的勢頭。
可以這麼說,哈薩克的遷都豪賭,是成功的。
明成祖朱棣畫像
4,
最後說說哈薩克首都的三次改名。
第一次很簡單——人家自古就叫阿克莫拉,赫魯曉夫興高采烈地搞了個“墾荒運動”,就給人家隨意摁了一個“墾荒城”的名字,當然是感覺不爽啊!
所以哈國獨立之後,馬上就把那個“切利諾格勒”給改回阿克莫拉了。
第二次改名有點“簡單粗暴”——把阿克莫拉改名為阿斯塔納。
阿斯塔納的意思就是“首都”,所以,當時這麼改的意思就是任性,就是表明了不容置疑!
第三次改名,也就是2019年3月,哈薩克為了紀念前總統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將首都阿斯塔納再一次改名為“努爾蘇丹”。
至少在老非看來,納扎爾巴耶夫決定的這個遷都之舉,不但明智,而且極具智慧和戰略眼光,新首都以他的名字來命名,可謂適得其所。
結語:
在哈薩克的立國之初,時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智慧,為這個國家的穩定與發展貢獻良多;即便單看他毅然決然的遷都之舉,都令人心生敬佩。
不信的話,你們可以對比一下烏克蘭——這個資源更為優渥、繼承蘇聯東西更多的國度,現在都混成什麼樣了,還有他們現在的老大…….
#旅行##歷史#
關注@老非2020,分享旅行見聞。
文字原創;未經本人允許拒絕任何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本人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