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出身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不裹足,穿男裝,解婚約……
將傳統的禮教束縛,全部拋在一旁不予理睬,走出了一條無拘無束的自由之路。
還對外發出“我脾氣躁,我跟人反就反,跟人硬就硬。你要跟我橫,我比你更橫;你講理,我就比你更講理 ”的自我評價。
這般囂張的女子到底是誰?她究竟有何底氣能做出以上的舉動?
她就是民國奇女子,楊步偉。
楊步偉出生在皖南的一個名門望族,曾祖父與曾國藩是同年進士,祖父楊仁山是近代著名的佛學大師。受祖輩影響,楊家的家風極為清正,即使有將近一百口人共住在同一屋簷下,大家仍相處得分外和諧。
因為楊家那條“無子也不能納妾”的家規,本是大房么女的楊步偉,一出生就被過繼到了無子的二房。
但不管在哪房長大,總歸還是在楊家這個蜜罐罐裡,楊步偉從小就是一家人的心尖寵,親爸媽疼她,養父母疼她,祖父母更疼她。當楊步偉到了該纏足的年紀,她更是隻用了一場撒嬌、撒潑兼具的戲碼,就成功躲避掉了這件事。
她對長輩們說:“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馬氏,就是大腳,行得穩,站得直,走得遠,上得高樓,下得河流。 ”
祖父自從聽了這話,就不再多言,由著她去了。
年齡漸長又無纏足困擾,楊步偉變得愈發的活潑淘氣,還經常和男孩子打架。
用祖父的話來說就是:“我的孫女雖說是女子,志氣卻勝過男子”,所以家裡人都喜歡給她作男孩子的打扮,傭人們也都習慣稱她為“小三少爺”。
在物質和精神上都被富養著長大的楊步偉,更是有著高出旁人一大截的視野與膽識,她經常冒出一些“叛逆”的言論。
在私塾上學的那段時光,這“頑劣不堪”的三少爺就曾經鬧出過不少的趣事。
一次,先生講到“子曰:割不正不食”,意思是:孔子說,吃的肉一定要割得很方正。她馬上就批判道:“要是孔子只吃方塊肉,那誰吃他剩的那些邊邊角角呢?他這不是浪費糧食嗎!”
楊步偉就一直保持著這樣一顆敢想敢做的無畏之心,長成了一位婷婷少女。然後在19歲那年,又幹出了一件大事。
之前,她曾多次目睹家族裡的姐姐、姑母們,因為無法接受做小妾或者無法與心上人結合,只能無奈地被迫選擇帶髮修行。
這些案例深深地影響了楊步偉的婚戀觀,她不願自己的人生也要面臨如此局面,便決心要退掉自己揹負的那段“指腹為婚”。
可她的婚約是由祖母在她出生前就定下的,不出意外的話,她將要嫁於自己的二表弟為妻。她先是找到母親詢問,“我嫁人為什麼要別人給我定呢?” 但母親也無法回答這個疑問。
楊步偉只好找到祖父,向他表明“婚姻是個人與個人的事情,應該自己做主,我不願意嫁給表弟,想要退婚”。
祖父還以為她是在調皮,準備敷衍過去。見此情況,楊步偉不服氣極了,當即就找來紙筆,在祖父面前寫下一封退婚信:“日後難得翁姑之意,反貽父母之羞,既有懊悔於將來,不如挽回於現在。”
這封退婚信一發出,瞬時就掀起了軒然大波,二表弟的母親連著幾日到楊家門前來大鬧,將此事鬧得是眾人皆知。
楊步偉的父親覺得很是丟臉,但又捨不得責備她,便建議她在信上宣告,自己將終生不嫁,以此給表弟一家一個臺階下。
楊步偉卻說:“那太可笑了。”
憑什麼男子退婚以後可以另娶生子,女子就要以終生不嫁作為犧牲的代價。
她認為,中華民族延續了上千年的貞潔女德,就是壓在女性身上的枷鎖,想得到真正的自由,就要勇敢地衝破它。
這張退婚書,將楊步偉追求男女平權,追求女性獨立的堅定決心表現得淋漓盡致,讓她成為了新時代女性們學習的風向標。除此之外,在她心中還深藏著一個以女子身份為國家民族做貢獻的偉大信念。
22歲那年,安徽督軍柏文蔚向楊步偉發出邀請,請她去擔任中國第一所崇實女校的校長。這樣一個在學術界毫無名氣又稚嫩的女孩,憑什麼能在初次走向社會舞臺時,就以一校之長的身份亮相呢?
這還要從她16歲時,投考南京的旅寧女校的那件事說起。
在入學考試中,有一道需要論述的題目《女子讀書之益》。別的學生大致都寫了些讀書能為她們生活帶來的便宜之處,可楊步偉寫了這樣一句:“女子者,國民之母也”。
柏文蔚正是被楊步偉文章中的沖天豪情所觸動,對她欣賞不已,才特意邀請她來做這第一所女校的第一位校長。
不過這份工作確實不好做,當時入學的一共有500多名學生,個個的年紀都比楊步偉大,這讓她為人師表的權威性大打折扣。
周圍有許多人因此都生出了一種看熱鬧的感覺,他們都期待著楊步偉能鬧出點笑話來。可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她表現得異常沉穩,新官上任後立馬就制定了一項新規矩,“校內一概不準抽菸”。
楊步偉的雷厲風行雖然可嘉,但可憐的是無人買她的賬,學校齊務長甚至還故意跑到她面前去抽菸。這下,外界關於她治理無能的流言變得越來越多,她的父親為此擔心得夜不能寐,想勸她離職算了。
但生性堅韌的楊步偉豈會輕言放棄,她安慰父親道:“一個女子要出來做事起頭一定要有人肯犧牲名譽,自己做人要正派,羞羞答答的還不脫女人的習氣又何必出來呢?我們應該打破男女的界限,不要想有男女的分別就好了……”
正是在她的堅持下,崇實女校的教學活動才得以慢慢步入正常軌道。
500多個女孩子被分成兩部分,歲數大又不識字的女孩們,在學習文化之餘還要學習織布、縫紉、刺繡等技能;識字的女孩們則是根據成績,被編為兩級小學和兩級中學,將精力主要集中在學習上。
平靜的生活並沒有維持多久,校區內的督軍府就突然出現了叛軍暴亂。一眾士兵舉著槍包圍了學校裡的督軍公館,校內500多名無辜學生受到牽連困於校內,大家的性命都遇到了威脅。
楊步偉雖然也被嚇得不輕,但還是冷靜而周密地部署了一個自衛計劃,一邊打電話請求支援,一邊指揮衛隊抗擊。在戰鬥中她更是以身作則,以精湛的計謀生擒了28名為首計程車兵,為成功平息叛亂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事後,柏文蔚對她鞠了三個躬,稱讚她:“楊先生可以做女軍長了。”
楊步偉用她的表現,向外界極有力地證明了:女子並非只會做閨閣詩詞,優秀的女性同樣可以與男子並駕齊驅。
1913年後,柏文蔚在二次革命討伐袁世凱的戰鬥中兵敗,因為害怕牽連到家人,他就把父兄妻子全部託付給摯友楊步偉,讓她帶著帶著眾人到日本長崎躲避劫難。
就是在日本,楊步偉走上了學醫的道路,併成為了中國第一位醫學女博士。學成之後,楊步偉又回到祖國,開創了一個新的紀元。她與同學一起創辦了森仁醫院,成為中國第一位女性醫院院長。
即使已是31歲的“大齡女青年”,楊步偉仍然不著急結婚的事。
可緣分的事誰能預料得到呢?她很快就在一場社會活動中遇見了真命天子,趙元任。這位才子風華正茂,學識過人,是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備受女孩子們的歡迎。
巧的是,趙元任同楊步偉一樣,視自由如生命一般重要。他在前不久剛退掉了家裡為他定下的包辦婚姻,而退婚的理由是,不喜歡女方的年紀比他大兩歲。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會對比自己年長三歲的楊步偉一見鍾情。
中國的俗語裡常說,“才子配佳人,是天定良緣”,他們倆也不例外。性格迥異卻十分投機的兩人很快就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不過,他們宣告婚姻的方式也是格外別出心裁。
他們沒有舉辦婚禮,而是請胡適和朱徵分作男女方證婚人,在他們自寫的一份結婚證書籤字證明,再貼上4角錢印花稅就算作了事。之後也沒有大辦宴席,而是將一份印有兩人合影的通知書,分發給自己的親友,就算作告知。
婚後,楊步偉辭去了自己肩負的所有職務,專心在家當起了“家庭主婦”,和趙元任一起生育了四個女兒。在她自由民主式的教育下,這四個女兒兒無一不成長為了人中龍鳳。
大女兒趙如蘭,畢業於哈佛大學,是哈佛首位華裔女教授。二女兒趙新那,也畢業於哈佛大學,是一名著名化學家。三女兒趙來思,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校區,是康奈爾大學的教授。四女兒趙小中,畢業於康奈爾大學,後任職於麻省理工大學。
在培養女兒的這段時光中,楊步偉自己也並沒有停下求知探索的步伐,她又親自撰寫了多部書籍。
在旅居美國的那段時光,因為想念祖國的美食,她便決定將自己的畢生廚藝,彙總成一本《中國食譜》。
這本書是最早的英文中餐菜譜,向外國人民系統且細緻地介紹了中國傳統的烹飪方式及中國各地的飲食風俗文化。之後的幾十年裡,這本書又再版了27次,被譯成20多種語言,被譽為西方人瞭解中國美食的聖經。
胡適和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賽珍珠都為此書做過序,不過最精彩的序文還是出自她自己。
她寫到:“摩登的女兒碰上自以為摩登的媽媽,你懂得……既然我們寫完最後一張菜譜後已經和解了,那我就可以放心地宣告:本書的所有優點都歸功於我,所有對缺點的指摘都歸於如蘭。”
憑藉一顆有趣的靈魂,楊步偉還幹出了不少有趣的事。
有一回,不精於英文的她,將女性的卵(ova),當成eggs翻譯成了雞蛋。若是在常人家裡這也不算什麼,偏偏她的丈夫是趙元任。
趙元任的語言天賦極高,精通33國語言,可以說是一個行走的翻譯器。此後,他便經常借用這個梗和楊步偉開玩笑“一個女人有兩千個雞蛋”。
不久後,楊步偉又作了一本新書《雜記趙家》,趙元任這次幫妻子作序寫到:“楊步偉把好玩的事都寫了,我就寫那些不好玩的吧。”一本描寫他們婚後生活的書,到底能有多有趣呢?
原來此書不僅是記錄了他們一家的精彩生活,還將與他們關係親密的一群中國學術界名流也記錄在其中。書中的文字平實又溫馨,讓觀眾讀得是舒心又暢快。
例如,書裡寫到金嶽霖突然打電話向他們求救一事。有一天,金嶽霖忽然給趙元任家打電話,急匆匆地說家裡出了事,請趙太太來幫幫忙。楊步偉以為出了什麼大事,跑去看了之後,簡直是哭笑不得。
原來是金嶽霖給自家的一隻大母雞餵了好幾天魚肝油,害得母雞難產,一顆蛋卡在半當中不上不下。他突然想到楊步偉以前是一個醫科高手,便想請她來為母雞助產。
這樣妙趣橫生的故事在楊步偉的生活中,真是數不勝數。即使她的後半生都是以“家庭主婦”的身份面對世人,她也從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
她喜歡環遊世界,為了與丈夫有二人世界,便將女兒送到別處寄養;她強調平等自由,就和女兒們做朋友,對丈夫卻動輒“打罵”;她喜歡讀書,讀來讀去倒覺得,不如自己寫來得精彩。
評價她這個人,用她的名字就可以很貼切了:一步步走向偉大。但其實這並不是她的本名,她本叫“楊韻卿”,她的好友李貫虹認為她將來一定能做一番偉大事業 ,便贈與她“楊步偉”這個名字。
而她,也真的人如其名,用盡一生,在激烈變革的時代中,追求自由、追求平等、追求知識,最終成為了一代女中豪傑。
“最要緊的,我就是我,不是別人。”“世上的事若不膽大去做,哪能成功呢?”這些都是楊步偉為後人留下的贈言。
願世間的女子們都能學習楊步偉這樣的壯志豪情,活得瀟灑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