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10日凌晨,帶著副官、衛士十來個人單獨突圍的杜聿明在安徽省蕭縣張莊寨鎮張老莊村,被解放軍戰士俘虜。訊息傳出,他的妻子曹秀清一路高喊著不顧一切地由上海來到南京。當時,曹秀清還帶了3000元美金,是幾天前杜聿明母親七十壽辰時,蔣經國給送的,她鬧著要把這3000元美金還給蔣介石,讓蔣介石還她丈夫。當時的報紙甚至還將她“大鬧總統府”的事情刊登了出來,但不管她怎麼鬧,始終都沒有見到蔣介石。
接著鬧還是停下來?就在曹秀清猶豫不決時,她聽到杜聿明已被處決的謠傳。其後,有人開始勸她,活著的總得要活下去,擺在她面前的路只有三條:一回老家陝北;二去香港;三跟蔣介石去臺灣。雖然沒有見到蔣介石,但在丈夫被“處決”後,她只好對蔣介石存有幻想,也便和當時的國民黨不少要員一樣,選擇了臺灣。
除了杜聿明的妻子這一身份,曹秀清還有著這樣的成長經歷:陝西省米脂縣人,出生在一個叫曹家溝的地方(今歸子洲縣管轄)。曹家溝住著的都是姓曹的人,曹秀清的父親叫曹萬滋,祖上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走西口的,帶幾十頭駱駝上寧夏、闖內蒙、奔河套、走山西做生意,到了曹萬滋這一代,有了些積蓄,便將家搬到米脂縣縣城,置辦了一些房產,做起了本地人的生意,不久便成了米脂縣城頗有聲望的商人。
曹萬滋對女兒曹秀清格外疼愛,讓她幼年時就識字看書,後來學習詩文繪畫。女兒曹秀清也分外敬佩父親曹萬滋,認為他是一個走過西口、見過世面,胸懷開闊、膽識過人的人,而他的這一切也影響到了女兒,成了女兒學習和效仿的榜樣。1923年8月,曹秀清與杜聿明結婚。
這一年,曹秀清21歲,杜聿明只有19歲,要小曹秀清兩歲,剛從榆林中學畢業。但因為兩人都上過學,且是一個地方人,婚後感情很好,在杜聿明的支援下,曹秀清在米脂女子學校上兩年學後,又到榆林女子師範學習讀書,兩人都想透過讀書尋求進步。1924年5月,杜聿明到廣東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並加入了國民黨,曹秀清卻在榆林加入了共產黨。
本來,思想開放的曹秀清還想有所作為,但在卻在蔣介石“四一二”清黨被清了出來,學業未成的她也便只能來到南京與丈夫杜聿明團聚,並由此成了一名家庭婦女,和杜聿明共有三男三女:長女杜致禮,二女杜致義,三女杜致廉,長子杜致仁;次子杜致勇,三子杜致嚴。杜聿明在外打仗,一路高升;她在家帶孩子,總在槍炮聲裡提心吊膽。1949年,被杜聿明俘虜時,她47歲,還很年輕,所以也便有了大鬧總統府的事情,但她畢竟是一個女人,在聽到丈夫被“處決”後,一下子感覺生活沒了著落,只能隨大流地去臺灣了。
到了臺灣,因為杜聿明“被殺害”,曹秀清一家門庭冷落,艱難生計,儘管透過杜聿明的老同事說情,當局給了曹秀清和孩子一些生活費用,但因為孩子們多、一個個地都要上學,費用只能是杯水車薪。1956年後,在美國哈佛大學讀書的杜致仁寫信給母親曹秀清,希望曹秀清再給他3000元美金,以幫他度過還有一年的畢業期。曹秀清拿不出這筆錢,只好向臺灣銀行貸款,但蔣介石卻只讓銀行貸給她1000美元,並且分兩年支付。這就是說,曹秀清當時只拿到了500元美金,她把這些錢寄給杜致仁,杜致仁卻因受不了這種“施捨”,自殺了。
兒子的自殺,讓曹秀清對蔣介石徹底失望。其時,她的大女兒杜致禮與楊振寧結婚已有五六年時間,兩人是1950年8月在普林斯頓舉行婚禮的,但他們那時彷彿幫不了杜致仁什麼,才讓杜致仁最終落了個因錢而自殺的下場。但到了杜致仁自殺後的1957年,情況就不一樣了——這年,楊振寧因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是這一年,杜聿明跟隨曹秀清一起去臺灣的母親去世了,臺灣方面對這一喪事給予了很高的規格。
為什麼呢?曹秀清有了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女婿,而蔣介石很想利用曹秀清勸說楊振寧到臺灣來,為其所用。經歷了太多世態炎涼的曹秀清心裡跟明鏡一樣,當蔣介石向她表達出這種意思時,她決定將計就計,並對蔣介石說:“我願意勸楊振寧為臺灣幫忙,但寫一封信一時說不明白。如果你能讓我去美國一趟,看望我的女兒,我當面提出這件事來,效果會更好些。”又說:“你如果不放心,可以派人和我一塊去。”蔣介石相信了曹秀清,曹秀清請蕭毅肅給自己當擔保。
臨行時,蔣介石說:“楊振寧和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為國爭了光。李政道的母親在臺灣,楊振寧的父母都在上海。你這次到美國去,憑著岳母的關係,要爭取楊振寧博士為黨國效勞。”曹秀清說:“楊振寧沒有到過臺灣,臺灣的情況他一點也不瞭解。我見到他後,一定向他好好介紹臺灣的情況。臺灣是個寶島,物產豐富,環境優美,要他回來看看,為建設寶島貢獻力量。”蔣介石也信以為真,微笑著說:“很好、很好!”根本沒想到曹秀清這是嘴裡說著一套、心裡想著一套。
到美國後,曹秀清不但見到了女兒、女婿,還打聽了丈夫杜聿明的訊息——杜聿明還健在!如此,她待在美國便不想走了,一心想要回大陸與丈夫團聚,而臺灣方面透過各種途徑催促她的“工作”,她已置之不理了。有人勸她說,不能這樣草率從事,否則會得不償失。但她想,丈夫杜聿明能在北京生活,自己為什麼不能呢?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被特赦;1961年3月,被任命為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的文史專員,開始了新的生活。她歸心似箭,1963年6月,在女兒、女婿以及相關部門的協助下,從美國經由瑞士返回大陸,終於與丈夫杜聿明團聚了。
這時,曹秀清已經61歲了,而小她兩歲的杜聿明也已經59歲。從1949年被俘,到後來的被“處決”,以及再後來的活著,他們已有近15年時間不見了,都成意氣風發的青壯年變成了滿頭白髮的老人,不禁相擁而泣。在歡迎會上,曹秀清感慨萬端地向政協委員杜聿明的同事們講述了她這十多年的艱難歷程,由衷地感謝共產黨能使她夫婦團圓。隨後,她與杜聿明一起到南京、無錫、蘇州、上海、杭州、黃山、南昌、井岡山、韶山、長沙、漢口、西安、延安、洛陽、鄭州等地參觀訪問、遊覽考察,這使她深受教育,而祖國那些年經歷的變化和取得的成就讓她讚歎不已。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去世,曹秀清懷著極度悲痛的心情為丈夫料理後事。女兒杜致禮、女婿楊振寧皆回國奔喪,可是其他兒女留在臺灣。這時,距曹秀清離開臺灣的1957年,已有24年了——為與丈夫團聚,她將他兒女留在臺灣已經整整24年了!而曾經被她“將計就計”的蔣介石也於1975年4月5日去世了。悲傷的曹秀清不禁給蔣經國拍了一封這樣的電報:
“我以悲痛的心情奉告,我夫杜聿明於5月7日晨7時27分在北京病逝。請轉知我的二女杜致義、女婿徐炳森,二兒杜致勇、兒媳王貴華,三兒杜致嚴,三女杜致廉、女婿邢天才等7人,於本月21日前來北京參加追悼會。骨肉團聚,親視含殮,以盡孝恩,一俟葬儀告畢,即行歸返。懇請予以便利,至探哀盼。”
但是,當時由於兩岸阻隔,曹秀清在臺灣的兒女只被獲准在臺灣設立靈堂祭奠。雖然,她因此甚為哀傷和遺憾,但杜聿明卻因此成為在數百名黃埔系的將領中,兩個同被兩岸追悼的將領中的一位(另一位是鄭洞國)。在杜聿明去世的第二年,曹秀清終於在香港與臺灣的三個兒女見面。這是她與兒女們分別20多年後的第一次相見,當時,她眼看著要80歲了,兒女們回到臺灣安度晚年,但她卻捨棄了這份天倫之樂,至死也未離開祖國大陸。這是因為,杜聿明去世前,曾經為她留下了這樣的遺言:
“我死以後,你哪裡也不要去,不要去美國,更不要去臺灣,就在大陸定居。大陸雖沒有兒女,但政府會照顧你的。共產黨待我不薄,我們不能忘恩負義……”
在大陸定居,臺灣海峽也便成了曹秀清的兒女們心中無盡的鄉愁,就像詩人余光中說的那樣,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臺灣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他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1984年,曹秀清因病離世在她去世的前幾天,還為家鄉曹家溝小學贈送了書籍,人們說,她沒有忘記撫育她的家鄉土地,但她的幾個兒女卻一直被留在了臺灣的那頭。
遙想當年,杜聿明馳騁沙場,東拼西殺,分明有著一份報恩蔣介石的心態,而在這種事上,男人們更多是走在前頭,卻把自己的妻子兒女留在了後頭。一前一後,兩者彷彿沒什麼實質性的關聯,但在曹秀清這裡卻是,前頭的愜意讓後頭始終默默淚流。如今,對人們最大的安慰,無非是讓這一切儘早成為過去。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