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革命歷程當中,出現過許許多多的起義,其中有這麼一場起義,參與的人數並不多,但卻讓整個中國為之震動,甚至對如今的中國也產生了很多深遠的影響。起義的時間也很短,短到讓敵方都神不知鬼不覺。
但和其他起義最不一樣的地方是,這次的起義領導,卻是兩位“神秘人”。當蔣介石得知這件事的時候,當即就破口大罵起來,還曾懸賞十萬要取下兩人的首級。這到底是一次什麼樣的起義呢?
兩位“神秘”領導者
1949年11月9日,新中國剛剛成立40天的時候,兩個衣著低調的神秘人,在一眾國民黨間諜的眼皮子下,飛抵了北京和周恩來見面。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內的各項工作都尚在起步的階段,無論是軍工還是航空。然而這天的這次會面,卻永遠改變了發展的一個局面。
1949年11月8日,“中航”和“央航”運營部都照常排出了飛往各個地區的航班表,同時也照常售票。但實際上,相關人員們則已經將準備好的各種備件、器材、輪胎、汽油等都偽裝成了貨物裝在箱子裡,並掛上標籤,等待次日裝上北飛的飛機。
11月9日凌晨5時,一輛小轎車緩緩駛入啟德機場,車門開啟,走出兩位身材魁梧的漢子。他們都拎著簡單的行李,從表面上看,就像往日出門辦公一樣,這兩人是陳卓林和劉敬宜,他們的座機是“空中行宮”610 號,機場登記的目的地是臺北。
“準備好了嗎?”“一切正常!”610號客機機長潘國定興奮地回答了劉總經理的詢問。在機艙裡,劉敬宜問:“人都到齊了嗎?”“等等,還有一位營運組專員張鎮未到。”機艙裡有人回答。劉敬宜看了看窗外,然後揮揮手說:“來不及了,不等了,關艙門。”
“等等我!”就在此時,張鎮恰好拎著一箱行李趕緊衝到了停機坪,看到飛機的艙門已經關上,急得連連揮手示意。“央航” 一位負責為陳卓林和劉敬宜送行的張先生見狀,立刻通知機上開啟艙門,並對張鎮說:“你趕快上飛機,行李我幫你擱在後面的飛機裡。”
5點40 分,潘國定開啟報話機,與機場指揮塔接通,按塔臺的指令將飛機緩緩地滑行至起飛線上,飛行報務員向塔臺發出飛行報告:“空中行宮 610 號飛機,香港至臺北,正駕駛員潘國定,副駕駛員路家坎,飛機報務員韓家琪,起飛時間6點。”
6點整,飛機沿著鉛灰色的跑道急駛,逐漸脫離了跑道,向北飛去。機上所有的人都感到從未有過的輕鬆。劉敬宜這是才發現,自己身上穿的襯衫已經全部溼透了。忽然,他看見陳卓林從座位上站起來,慢慢從口袋裡掏出了一把鋒利的水果刀,轉身朝後機艙的廁所走去。
接著他小心翼翼地開啟廁所門,又檢查了後艙,確認沒有異常的情況和陌生人後,陳卓林才收好水果刀。
這就是“兩航起義”的開始,既艱難又驚心動魄,而陳卓林和劉敬宜兩個總經理,便是這次策動“兩航”起義上層工作的主要物件。
“央航”總經理陳卓林,是一位美國華僑,因為家境富有,所以在年輕的時候就曾自帶一架飛機回國,與孫中山一起鬧革命。北伐失敗後,他擔任了廣東軍閥陳濟棠的空軍參謀長。在蔣介石與陳濟棠的“兩廣”戰役中,陳濟棠的空軍被蔣介石暗中收買,並投奔了蔣方,於是導致陳濟棠垮臺。
但蔣介石對陳卓林並不重用,隨後只是把他派到了“央航”去當總經理。當時“央航”實際上沒有什麼業務,因為大部分飛機被國民黨軍隊徵用,所以不僅航線越飛越少,甚至連職工的工資都發不出來,大家吃不飽飯,就直接跑到陳卓林的家裡找吃的。
因為這一點,陳卓林對蔣介石也越發的不滿了。接著地下黨查夷平透過做他的工作,勸他留下不走,或者是等待時機成熟時發起起義,很快,他們之間便達成了共識。
而另一位劉敬宜則是河南人,青年時代時,“五四”時期的民族資產階級的“實業救國”思潮對他影響較深。抗戰時期,劉敬宜是國民黨空軍在美國接受培訓人員的總領隊。來到“中航”以前,劉敬宜一直擔任著聯合國國際民航組織的中國代表。
由於劉敬宜有較強的事業心和民族自尊心,在“中航”工作之後了,逐漸就贏得了職工們的好感,和美方代表的尊重。在他離開上海前往香港時,曾對一留滬人員作批示,要求他們把上海的裝置、財產清點造冊,並“妥善交給新政權”。
正是從這個批示中,陳毅、粟裕等人判斷出他是一個可以爭取的物件,並且上報給了中央、得到中央的肯定。然而,劉敬宜當時的心情又是相當矛盾的。他一方面對國民黨的腐敗不滿,覺得他的公司不能和蔣介石捆綁在一起。
但同時,他覺得自己是個軍人,無論如何還是應該效忠於蔣介石,而且他想依靠美國,做好他的航空實業。因此,當地下黨找到他做一些起義工作時,劉敬宜一開始的態度是非常兇狠的,還拍桌子罵人。
呂明在幾位“中航”起義積極分子和香港民主人士的配合下,針討劉敬宜的性格做了一些細緻耐心的工作,並且以一個學生的身份,從共產黨大辦航空事業的決心,談到新中國缺乏航空人才,對劉敬宜說了許多大義的話。
他說:“你當時的200個學生中,有很多人在國內等著你去領導他,我受周恩來先生之託,代表中共中央請您回去參加新中國的民航建設工作。”
香港的民主人士也紛紛對劉敬宜說:“國內六億同胞在等著你,你是忠於蔣介石一個人,還是忠於六億人民呢?”劉敬宜逐漸深受感動,最後終於拍案而起,同意參加起義。
起義準備的日日夜夜
1948年8月的一個晚上,周恩來收到了一份中共華東局給中央軍委的電報,大概內容是關於國民黨“中國民航”和“中央民航”在上海 的資產處理等問題上,大家都有意見分歧。
夜深人靜,周恩來看了這份電報之後,立即陷入了沉思。對於“兩航” 的基本情況,周恩來是瞭如指掌的。到了1949年時,“兩航”已經擁有大小飛機近100架,各類員工2000多人。特別是中國航空公司,無論是物質基礎還是技術力量,在東南亞都居第一位。
隨著三大戰役的勝利,解放的形勢也逐漸明朗起來,兩個航空也不得不在蔣介石的指揮下進行遷移。不僅僅是劉敬宜和陳卓林,大多數航空人員都不願再去作“犧牲品”了,更也不願再聽從蔣介石的命令。
“中航”如果留在大陸,將來大有生意可做。如果遷到臺灣,不但生意做不成,還很有可能被蔣介石所徵用,所以就一直拖延著不遷。
“央航”本來也要搬到香港,但因蔣介石不同意,於是只好先遷到廣州,同時在香港尋找常駐基地,而不願遷往臺灣。這樣,擺在“兩航”廣大員工們面前的,就只有兩條路,要麼去臺灣,要麼就是起義,回到人民祖國的懷抱。
面對這種情況和當時的困難處境,中共中央才立即作出了積極爭取 “兩航”起義的決策,只是廣州等地還未解放,起義的時機還不太成熟,還要等待適當的時機。
作為即將擔任新中國總理的周恩來,此時的工作也是千頭萬緒,但他清楚地意識到如果能爭取“兩航”起義成功,不說其他方面,單單就經濟建設上來說,就將會是新中國航空建設事業多麼需要的一支隊伍。
事不宜遲,周恩來立即將這份電報上報中央,並同時回覆電報,爭取“兩航”起義的工作計劃,同時立即實施。與此同時,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還成立了一個起義領導小組。月底,中央又派出幾位地下黨員,和香港地下黨一起,做爭取“兩航”起義的策劃工作。
臨去香港前,周恩來親自找他們談話。周恩來握著查夷平的手,笑著說:“大革命時期,我們就認識,老朋友了。” 查夷平激動地說:“周先生還沒有忘記我,感謝,感謝!”
策劃的同時,蔣介石似乎是聽到了一些風聲,隨即便電令劉敬宜和陳卓林去臺灣述職。起義領導小組考慮到兩人如果不去的話,勢必會引起蔣介石的懷疑,從而影響整個起義的計劃,最後決定讓劉敬宜一個人去。
9月23日,兩位總經理正要上飛機時,陳卓林假裝突然肚子疼,就回家了,這樣便只能劉敬宜一個人帶著他的秘書去臺北。到了臺北後,一個朋友告訴了劉敬宜,蔣介石的確本想要將他們兩個總經理一起扣 留下來,但因為陳卓林沒有去,這個計劃也取消了。
1949年10月11日,“兩航”起義的最後一次決策會議,就在周恩來的家裡召開。 當時周恩來在中央書記處開會未在家,鄧穎超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不一會,周恩來回來之後,他一進門就說:“中央書記處剛剛開完會, 讓你們久等了。”
隨後在一片歡聲笑語當中,周恩來聽取了彙報,並傳達了中央書記處的決定。這次會議所提出的政策,有些因為日後實際情況的變化,做出了一些相應改變,或因種種原因而終未能執行,但其最初的設想,仍體現了黨的愛國統一戰線思想,也體現了中央領導,特別是周總理,對兩航人員的一片關懷愛護之情。
10月14日,廣州解放,起義的條件已經具備。10月25日,起義行動指揮部成立,為了安全起見,在香港高階洋人出入的半島酒店租了幾間房間,作為指揮所來使用。
30日,兩航分別召開會議,討論起義的具體措施,決定日期為11月10日,起義的規模有3種,一是“兩航”同時起義, 二是飛走一些飛機,帶走一批器材,其他以後根據情況撤退。三是起義不成功,把起義的人帶回國,儘可能地帶一些器材回去。
11月7日,“央航”有人帶信到海南,指揮部認為有可能洩密,當天“兩航”負責人一起召開緊急會議,決定起義時間提前一天,於 11 月 9日開始。
11月8日是最緊張的一天,白天照樣承擔國民黨指派的運鈔票和載旅客等航班,晚上佈置第二天的起義工作。12架飛機北飛,其餘同時安排外地的飛機一律飛回香港。估計飛機飛回之後在零件供應會有一定困難,所以除了“空中行宮”乘載的是起義人員外,其餘11架飛機上都裝滿了汽油、器材、零件和輪胎等
“兩航”起義
11月9日凌晨5點30分,機場上空還蒙著一層薄薄的霧氣,北飛的人員就到了機場。6時,12架飛機每隔幾分鐘一架,飛機進入航線後,為了防止國民黨空軍在中途攔截,飛機全程在9000多米的高空上飛行,看不見地面。
在飛機上,他們用無線電與友機聯絡、交換情況和保持聯絡。機群接近長沙時,一友機發來敵機警報,陳達禮很快發現戰鬥機正在向他們靠近。
在這緊要關頭,陳達禮憑他十幾年的空中作戰經驗,從無線話筒裡喊:“弟兄們,不要怕,保持隊形,向我靠攏,準備跟我做超低空飛行, 我們只有冒險貼近地面, 才能避開戰鬥機視線,就是被發現了,速度快的戰鬥機也不敢低飛,大家千萬沉住氣。”
中午12時15分,飛機安全降落在了北京西郊機場,一同起飛的其他飛機,則降落在天津機場,回到了祖國和人民的懷抱。當晚,劉敬宜、 陳卓林向國內外發表宣告,宣佈起義。
看到這一訊息的蔣介石,忍不住破口大罵起來,但也無濟於事。
晚上8點,周恩來在北京飯店設宴,招待了“兩航”總經理和幾位起義回國人員。周恩來和其他起義人員 一一握手,並連聲對他們說著:“歡迎你們。”
11月12日,毛澤東周恩來發賀電歡迎兩航起義,在賀電中,周恩來勉勵兩航的員工:“堅持愛國立場,努力進步,為建設新中國的人民航空事業而奮鬥。” 這兩大航空公司,為新中國的民航事業,帶下了堅實的基礎。
11月13日,周恩來宣佈“兩航”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任命劉敬宜為“中國航空公司”總經理、陳卓林為“中央航空公司”總經理,希望“兩航”及待解放區域的全體員工,堅持愛國立場,為建設新中國的人民航空事業而奮鬥,也為民航事業扳回了一局。
15日,周恩來再次宴請了全部起義北飛成員吃飯。劉敬宜在席間激動地說:“為了多少年自己經營起來的事業,也為了願意全體職工在一起,我接受了職工的意見,來了。到北京以前,我一直覺得這是在險”。“你看,你來了,這一切事實都證明了你不是在冒險,是走向平安與光明,人民都歡迎你們。”周總理笑著插話道。
周恩來在此後,也一直都十分體貼關心起義人員們的生活情況。他說:“你們過去的生清待遇比較高,目前,全國人民的生活還比較艱苦,但你們用不著擔心,國家會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照順,讓你們的家庭生活標準不致降低,使你們能夠故心地把精力放在工作和學習上。”
當時,北飛人員身上穿的都是飛行衣或西裝,只有十幾歲的機械員甘嘉霖穿著一套灰色的棉幹部眼,原來他在登機參加北飛起義時,身上 只穿了一件襯衣,什麼衣服都沒帶。到達天津的時候,已經是初冬時分了,當地的一些工作人員看甘嘉霖衣著單薄,便送了一件棉幹部服給他。
周總理在宴會上見到甘嘉霖,便詢問身邊的工作人員“這是什麼人。” 當工作人員把情況告訴他後,周恩來輕聲對工作人員說:“可以每人都送給一套嘛!”回到天津後不久,果然很快就有人來,為北飛起義的機組成員們量身自做衣服,給每個人免費縫側了一套灰色稀幹部服。
11月的下旬,因為禁制令的實施,兩航公司及其近2000名員工已經處於衣食無粉的容迫境地,他們懇切希望中央能夠盡力幫助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收電後,周總理對此做了緊急部署。12月9日,一筆600萬港幣的鉅款匯至香港的中國航空公司職工何鳳元處,這就是由周恩來簽署命令,以解燃眉之急的600萬元。
一直到1950年的二、三月,這600萬元不但安定人心,也保證了在港的兩航員工生活上的衣食無優,也解決了兩航公司的部分飛行器材北運的資金問題。截至1950年的上半年,一共有1800多名兩航員工陸續回到祖國,同時一萬多箱的珍貴飛行器材也運回到了內地,為新中國民航事業的發展莫定了堅實的技術和物質墓礎。
周總理關心國航安全
1956年4月11日,中國民航開闢中國——緬甸國際航線,民航北京管理處飛行大隊擔負著首航任務。夏季的午後,這條航線上經常出現濃積雲、雷雨雲,雲層高達萬米的情況。那時候飛機上沒有雷達,全憑飛行員的經驗和感覺,在雲中穿梭繞行。
有時連自己的飛行位置都難以確定,飛機誤入了濃積雲或雷雨雲,都是常有的事,顛簸很厲害。有的旅客吐到無法忍受,甚至懇求乘務員開啟艙門讓他跳下去。由此能深切地感到,保證飛行安全實屬不易。周恩來當時對這一航行非常關心。
安全飛行一週年之後,周恩來看了呈上來的報告後,親筆批示三句話:“保證安全第一,改善服務工作,爭取飛行正常。”這三句話從此成為指導中國民航工作的方針。特別是對飛行安全這一點,周恩來從來都堅持到底。
作為新中國外交的主要創始人和奠基者,周總理經常率團出訪。1965年,周恩來訪問亞非一些國家做團結友好的工作。三月下旬,飛機來到了羅馬尼亞的時候,羅方有些人開始竊竊私語:“迎接過的外國領導人都乘坐本國飛機,哪怕一些歐洲小國也是如此,而中國這麼一個大國,總理卻租用別國飛機。”
大使館的同志後來把這件事彙報給了周恩來,回國時,周恩來坐在客艙裡,看著機翼上寫著的外國國際航空公司的名字之後,內心觸動很大,隨後便決定要乘坐中國民航的飛機,進行下一步遠航非洲的行程,於是他把隨機出訪的總局指揮部參謀長王建功叫到跟前,對他說:“中國民航要飛出去,只有飛出去,才能開啟局面。”
在機組人員多次試航和準備之下,在訪問的那一天,周恩來在即將坐上中國自己的飛機踏上滿上旅途之前,心情特別高興,在登上專機之前,特別向每個人都一一握手,並且還堅定地對大家說:“我帶你們遠航非洲。”
經過一路顛簸和一些意外情況之下,快天黑的時候終於來到了。在周恩來的帶領下,遠航非洲取得圓滿成功。此前,飛機只敢在國家周邊飛行,從來沒有飛過這麼遠的路途。這次大家不僅都飛出去,而且也積累了飛行經驗,為中國民航飛向全世界奠定了基礎。
1973年5月10日,劉敬宜突患病症,逝於悉尼。得知這一噩耗,周恩來親筆書寫了致劉敬宜先生家屬的唁電,其中他對劉敬宜作了高度的評價,讚揚劉先生當年在兩航人員起義當中的壯舉,對祖國人民作出了有益的貢獻,他的愛國精神也永垂不朽。
在起義之後的二十多年裡,周恩來始終在關心著兩航的員工們,關心著民航事業的發展,關心每一位為新中國的民航事業做出過貢獻的人們。同樣的,如果沒有周恩來為民航做出的努力和奮鬥,新中國的這一領域,也不會得到如此快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