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從不缺血性之士。春秋末期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冤殺,為給父兄復仇,他隱忍十餘年,終於傾覆了楚國。戰國時的荊軻,為保護燕國,敢於以一人之力刺殺強秦之王。
但到了清末,女性像一種毒氣一樣瀰漫全國上下。自1840年中國國門被侵略者開啟,面對強敵入侵,清政府只能委曲求全地簽訂一個個不平等的割地賠款條約。
1894年,小小彈丸之國日本也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當時日本侵略者的火焰也沒能影響慈禧過壽的雅趣,但有一位志士宋育仁卻在為國家密謀著一個驚世駭俗的計劃——組建艦隊攻入日本,擾亂其國內局勢,迫使日本撤軍。
姑且不論這計劃的可行性,只宋育仁身上的血性和孤勇在當時已是難得。
01巴蜀書生宋育仁
他不是瘋子,他不過是一個救國心切的書生。
宋育仁出生於文脈悠遠的巴蜀大地,他才學深厚,志向高遠。年少時父母去世,但他仍然日日勤學苦讀,功夫不負有心人,18歲那年他中了秀才。
真正讓宋育仁走上命運快車道的是張之洞在四川開辦尊經書院。當時四川省初步篩選了三萬多名學子參加尊經書院的選拔,最終只有一百人是幸運兒,宋育仁就名列其中。
不僅如此,在尊經書院中宋育仁也是數一數二的學子,他與其他三位才子並稱“尊經四傑”。
從尊經學院開始,宋育仁從巴蜀之地一步步走到外面的世界。1886年,29歲的宋育仁進京趕考,不僅一舉高中,還因表現優異入翰林院做庶吉士。
此期間,意氣風發的宋育仁寫下多篇議論時事、為中國開藥方的文章。如《時務論》、《三大禮賦》、《時務論外篇》,其中的思想曾被郭沫若精煉為三點,在今天看來也不過是反抗外國侵略、發展民族資本主義、實行君主立憲等等,但在當時這些言論頗有開思想之新風的力量。
1894年,也就是宋育仁37歲那年,他的腳步再次踏上更遠方。
他被舉薦為參贊官,前往歐洲。歐洲的一切都讓他感到新奇,他“貪婪地”張開一切感官瞭解周圍的一切,政治、教育、建築、民俗,在他的《泰西各國採風記》中他詳細地記錄下了所見所聞。
而與此同時,日本對中國蓄謀已久的戰爭開始了。
02驚世駭俗的計劃——奇襲日本
1894年,當時還是中國附屬國的朝鮮爆發了一場名為東學黨起義的農民起義。朝鮮政府因無力應付向大清求援。清政府出兵朝鮮順利鎮壓了這場農民起義,卻不料日本在此時發動了甲午戰爭。
毫無防備的清軍,在日本的窮追猛打下節節敗退。先是被截堵在朝鮮成歡驛、豐島,清軍戰敗。後又倉皇逃至朝鮮平壤,日軍緊隨其後,在平壤清軍再次失守。
1894年9月15日,清政府派出北洋水師在黃海迎戰日本,但實力最強的北洋水師也未能避免戰敗的結局,愛國將領鄧世昌殉國。日本步步逼近清朝國土,局勢十分危急。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遠在異國他鄉的宋育仁心急如焚,情急之下他心中醞釀著一個驚世駭俗的計劃。在這場戰爭中,清政府是被動應戰。
而宋育仁卻想出了一個主動襲擊的方法。他認為日本國土面積狹小,資源匱乏,如能攻打其本土,必能使其大部分力量撤回,從而為清軍脫困。當然對於自己的這個想法的具體做法,宋育仁也制定了周密的計劃,並且予以施行。
他在張之洞的幫助下向英國銀行借款準備僱傭2000名澳大利亞僱傭軍,還購買了魚雷快艇和兵艦。這支隊伍沒有一絲清政府的印跡,完全託名保護澳大利亞商隊。
這看似有些自不量力的計劃並不是宋育仁心血來潮想出來的。他看出了日本這次攻打中國早已蓄謀已久,並且發動了很大的力量。
現時日本國內防守空虛,尤其是長崎。如果調動中國軍隊進行襲擊的話,日本勢必會發現。而宋育仁所組織的艦隊是外國艦隊,能夠掩人耳目。
當時的日本也一定不會想到長期被動、割地賠款的清政府能夠有如此計謀。
雖然計劃已定,但是宋育仁沒有立刻上報朝廷,因為他覺得朝廷很大可能會制止這個計劃。
03計劃流產
戰爭仍在繼續,1894年11月日本攻入大連,大肆屠殺旅順百姓,一時之間血流成河、生靈塗炭。而當時遠在故宮的慈禧卻在張羅著自己的六十大壽。
這是多麼讓人憤慨的對比,一個書生以自己的身家性命做擔保借下了300萬英鎊(相當於今天的10億多英鎊),企圖挽救一個國家。而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卻將萬千百姓視作螻蟻,搜刮民脂民膏割地賠款,以供自己享樂。
1895年1月,清政府實力最強的北洋水師在威海與日軍殊死搏鬥。面對如此來勢洶洶的敵人,北洋水師很快就奄奄一息了。
其實李鴻章和慈禧早已有了求和之心。但將領丁汝昌仍在堅持戰鬥,但也已經是一種自殺式攻擊了。作為一個軍人他難以忍受接受日本的勸降書,最後選擇了自殺殉國。威海之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滅。
知曉這個訊息的宋育仁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計劃,他仍然在按照原先的計劃準備著。後來從國內回返的公使龔照瑗知曉了宋育仁的計劃,他被這個瘋狂的計劃嚇得目瞪口呆,並迅速地給朝廷發回了訊息。
結果可想而知,李鴻章和慈禧都認為這個計劃荒誕不經,立即撤掉宋育仁的職位,命其立刻回國,並於1895年3月開始與日本和談。
割地賠款再說難免,此一戰之後,日本更強,而中國更弱。
在回國的路上,宋育仁早已沒了當初前往歐洲時的那份熱情。回國後他將這個在異國他鄉密謀的計劃寫成了《借籌記》。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密謀越來越像是一個荒誕的夢。
其實荒誕的不是宋育仁,是那個時代。宋育仁不過是替千千萬萬個有識之士做了一個不切實際的復興之夢。
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積貧積弱非一日之久,要想擺脫列強的侵擾,沒有捷徑,只有一步步從思想到制度再到武器全面革新,這不是一次奇襲就能實現的。
就算這個計劃得以進行,其效果也是短暫而微弱的。但是隻要我們敢打,那就肯定能贏。本著這樣的想法,一定可以勝利。
參考文獻:《宋育仁卷》《隱沒的傳奇:宋育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