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經是國民黨高官,領導了多場抗日戰役,但也與共產黨作對,更是在解放戰爭中多次攔截瞭解放軍的腳步。後來被共產黨感化,為新中國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貢獻,並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但在授銜典禮開始前,他曾特意找到毛主席請示,上將軍銜太高,恐無法擔任,授予中將即可。對此,毛主席說:“你必須要授予上將。”這個人是誰?他有何功績?為何讓毛主席如何看重?本期文章就帶大家瞭解事情的始末,新來的朋友可以先點個關注,既方便回顧往期內容,又不錯過之後的精彩。
他既是解放軍的軍長,還曾是國民黨的將軍,和國民黨軍閥打過仗,和解放軍交過手。抗擊過日本侵略軍,和美軍對過陣,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就是董其武。
董其武出身貧苦,自幼就承擔起了家庭重擔,在舅舅的資助下才得以入校學習。自小就喜歡歷史,對李世民、洪秀全等多有仰慕,也瞭解到孫中山為革命奔走四方,推翻了清王朝,加之他外祖父曾組織鄉里人參與義和團運動最終英勇就義。在這些事蹟的薰陶下,董其武也有了革命的想法。
1918年,董其武在7500名考生中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閻錫山在太原創辦的斌業學校,也被稱為是學兵團。1924年,學習了六年的董其武畢業,恰好遇到劉鎮華的鎮嵩軍正在太原招收連長和排長,董其武因此應招去了西安,在鎮嵩軍中做了中尉排長,因表現優異,很快就晉升為少帥營長。
但是鎮嵩軍的軍紀不好,常欺壓百姓,這與董必武參軍的初心出入較大,因此他萌生了離開的想法。1925年,他一直仰慕的胡景翼率領國民革命軍去到洛陽,他知曉後,立刻悄悄前往,投入了國民革命軍第二軍,擔任中校副官長。不幸的是,胡景翼因病去世,嶽維峻接任軍長。沒過多久,第二軍在洛陽戰爭中失敗,嶽維峻被俘,董其武被迫離開了第二軍,到第四軍擔任特務營營長。
隨後,董其武參加了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但1928年,因蔣介石排除異己,董其武所在的部隊被遣散。他就前往天津,投效了傅作義,也正式開啟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1930年,閻錫山與蔣介石、馮玉祥等軍閥進行混戰,中原大戰爆發。也是在此次戰役中,董其武展現出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閻錫山命令傅作義率領第四軍向山東進攻,董其武率領先頭部隊強渡黃河,經過激戰,攻下了洛口,掩護主力渡過了黃河。並在之後和主力合圍濟南,最終攻克了濟南。
但也是在此時,閻錫山部隊作戰失利,被蔣介石追著打。傅作義讓董其武的先頭部隊改為敢死隊,攔截蔣軍,掩護主力軍撤退。
董其武領命後,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讓蔣軍不敢前進太快,最終,董其武完成任務,主力軍順利撤退,但是,也因多次轉戰,和大部隊失去了聯絡。一個多月後,歷經千難萬險的董其武幾經週轉,才成功將部隊帶回傅作義部。至此,董其武立刻受到了傅作義的嘉獎。
1933年,董其武帶領部隊和進犯的日軍交戰,並將其多次打退,正準備追擊日軍時,他收到蔣介石的電報,命令撤軍,才知曉蔣介石竟然和日本簽訂了《塘沽停戰協議》。氣憤的他寫下了“寧做戰死鬼,不當亡國民”的詩句。
1936年7月,日軍和日偽軍進攻綏東,傅作義向蔣介石表達攻擊日軍的意見被否決,但他接到了中共中央派人送來的毛澤東親筆信,讓其以東北事件為告誡,要救亡圖存,之後,傅作義就對董其武說道:不計犧牲堅決抗日。
董其武經過研究,認為紅格爾圖可以作為綏遠抗戰的首戰。於是,他帶領隊伍在紅格爾圖和敵人開展了鬥爭,戰爭持續多日,依然無法取勝,眼看戰爭進入膠著,恰逢天降大雪,董其武就利用此時機,突襲了日偽軍,搗毀了日軍顧問和漢奸的指揮部,擊殺日偽軍1700餘人,取得了紅格爾圖戰役的勝利。傅作義認為此時機甚好,應乘勝追擊,攻打日偽軍的軍事基地百靈廟。董其武對此十分支援,立刻帶領隊伍前往百靈廟,並順利攻佔。打擊了日軍和日偽軍的囂張氣焰,完成了守衛國土的責任。
這兩場戰役的勝利也讓董其武登上了報紙,被稱為“抗日民族英雄”,贏得了國民的喜愛。
抗日戰爭爆發後,董其武也率領隊伍多次和日軍交戰。1937年10月,董其武率部參加了忻口戰役,但因為日軍源源不斷地增援,董其武只得撤離,但也給日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同年12月,董其武任第三十五軍一O一師師長,被授予中將軍銜。之後率領一O一師假裝攻擊太原,以配合臺兒莊會戰,牽制了大量的日軍。
1938年,董其武部和八路軍同在一個駐地,也是在這次接觸中,他更加深入瞭解了共產黨部隊,並主動要求學習共產黨開展政治工作的辦法。
1942年,傅作義將董必武調到自己的主力部隊三十五軍擔任軍長。對此,董其武非常開心,並表示一定不辜負傅將軍的信任,會更加努力。之後在1944年,董其武率領三十五軍曾先後參加了多場戰役,並對日軍造成了強有力的打擊。
因其表現優異,戰功無數,在1945年1月,董其武被安排到重慶大學將官班進行深造學習。同年7月,董其武迴歸隊伍,並升任晉陝綏邊區副總司令。
在日本投降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內戰。蔣介石電令傅作義收回在共產黨手中的綏東等地區,對此,董其武說道:“在這八年抗戰中,綏東沒有我們的一兵一卒,都是八路軍在進行鬥爭,現在我們去接收,肯定會打起來的。”
傅作義也知道,但是蔣介石的命令不能不從,只能說各為其主。傅作義和董其武帶兵前往綏東地區,還謊稱是八路軍先開槍。中共中央立刻進行反擊,聶榮臻、賀龍等人率領部隊阻止傅作義部的攻擊,雙方在平綏路上開展作戰,也被稱為是“綏遠戰爭”。
董其武也投入了與解放軍的對戰中,並且很快佔領陽高、天鎮等地區,但在張家口遭到阻擊。董其武找到傅作義,說道:我們的部隊佔領城鎮很多,但太過分散,恐難以維持,應先保住大城市,以防八路軍各個擊破。傅作義接受了他的意見,將兵力集中守衛在歸綏和包頭兩座城市。
但不久後,被聶榮臻、賀龍的部隊包圍,董其武認為應該主動出擊,先行突圍。並多次向紅山口、後八里莊等地進行大規模的攻擊,可惜都沒有突破八路軍的合圍。而八路軍也沒能攻下包頭和歸綏兩座城市,雙方對峙了兩個多月。後經中共中央的決定,聶榮臻和賀龍率部離開歸綏。
董其武在八路軍兩個主力隊伍的圍攻下守護住了歸綏,受到了蔣介石的稱讚,並被國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勳章和華胄榮譽勳章。
之後,董其武還率領隊伍和解放軍進行了多場對戰,張家口戰役、察綏戰役等,致使解放軍原定的計劃未能達成,成績顯赫。但隨著解放戰爭的發展,國民黨敗局顯現,董其武對自己的未來感到焦躁。
在這時,毛澤東確定了“綏遠方式”,董其武放下心來,開始準備起義的工作。1949年2月,蔣介石命令董其武帶領隊伍西撤,以配合馬鴻逵的部隊。但是已經確定要起義的董其武並不準備聽從命令,可起義工作還在進行中,暫時不能公開,因此,董其武和其他將領商議後回覆蔣介石,說道:綏遠安危,暫不需西撤。
蔣介石對此十分不滿,直接停發了綏遠的軍費。董其武不得不多次派人前往交涉,但都沒有效果,他們只說:讓董主席親自來。
董其武自然是不會前往南京,他明白,一旦前去,他就是第二個張學良。沒有軍費,他只能啟動傅作義之前興辦基金會的經費來暫時維持開支,在這樣的情況下,撐了兩個多月,最後實在沒有辦法,他決定派參謀長樊折桂代替他去南京述職,樊折桂對此不解:“不走和平道路了?”董其武說道:“這個只是幌子,主要是看南京的意圖,順便請求物資接濟,此事中共中央和毛主席都已默許。”
樊折桂放心前往,且收穫頗豐,蔣介石十分大方地給了1900兩黃金和12萬銀元,同時還有幾箱美製手槍。董其武立即透過傅作義將此事報告給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對此,毛澤東說道:“蔣介石給的黃金是可以收的。”
之後,在董其武的努力下,綏遠的國民黨將領都同意起義,綏遠和平起義的時機成熟,因此,董其武起草了《綏遠和平起義通電》,在通電中說明了己方的立場,也提到在抗日期間,和日軍作戰英勇,守衛了國土和人民,這一點和共產黨是一致的,同時大罵了蔣、閻、李。
起草完成後,董其武先傳給了毛澤東,毛澤東看完後說:要把蔣介石、李宗仁、閻錫山的全名寫出。
董其武收到批覆,立刻補全了三人的名字。9月19日,董其武組織了簽字儀式,並透過無線電波發給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人。這也被稱為綏遠“九一九”起義,是董其武走向光明的歷程。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毛主席決定幫助朝鮮抗擊美國,需要人民志願軍去朝鮮作戰。董其武立刻透過傅作義向毛澤東請戰,得到毛澤東同意後,董其武率領的原綏遠起義部隊正式組建為中國解放軍第二十三兵團,後改稱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三兵團,董其武擔任司令員。
1951年9月,董其武率領部隊入朝作戰,主要任務就是修建泰川、南市、院裡3個飛機場,也要負責後方的警戒任務。董其武十分重視,並下達了《關於防空作戰命令》。在董其武的指揮下,只用了3個多月,就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有了“通天路”的飛機場,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空中力量增強。董其武也因此事獲得了朝鮮授予的自由獨立二級勳章,整個二十三團6000餘人也都因此立功受獎。
1951年12月,二十三團接中央軍委命令回國,1953年,董其武被任命為正兵團級軍長。
1955年,在授銜典禮開始前,召開了授中將、上將軍銜的徵求意見會議。董其武得知自己會被授予上將軍銜,認為自己受之有愧,且親自向毛主席寫信,主動要求中將軍銜,並讓楊成武帶給毛主席,毛主席看後說:“董其武一定要是上將。”在9月27日的授勳典禮上,董其武作為上將出現在會議中。
董其武前期雖在國民黨任職,但在抗戰期間也立功無數,保衛了國土和人民,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導下,走向了光明的道路,成為了我國的開國上將,並於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