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這是李白奉唐玄宗的旨意為楊貴妃寫的詩。我們接下來會採用倒敘的和插敘的方式先從唐玄宗開始說起,概述一下唐玄宗與李白的個人故事。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後,武則天廢兒子中宗李顯,睿總李旦。屠殺李氏宗室,建立周朝。後期中宗復辟李氏王朝恢復大唐。中宗的皇后韋氏開始干政,中宗死後,韋氏權傾朝野意圖效仿武則天控制政權。中宗的弟弟睿宗有一個兒子叫做李隆基,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與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誅滅了韋氏。睿宗上臺,但是睿宗這個人不太喜歡追名逐利,只喜歡平平淡淡的生活。這個時候太平公主看到睿宗對權利不太痴迷同樣意圖把控政權。李隆基再次發動政變誅滅了太平公主的勢力。睿宗看到兒子胸懷大志,多次救自己於為難,格局大,文武雙全,就決定自己做太上皇把位子讓給兒子坐。李隆基上臺史稱唐玄宗。在玄宗的執政前期,他效仿太宗李世民,勵精圖治,親賢臣遠小人,體恤百姓,經歷了十幾載的時間把唐朝的勢力推向了巔峰。成就了與貞觀之治齊名的開元盛世。
可是到了後期李隆基覺得志得意滿,對政事開始疏離,開始了吃喝玩樂的享樂主義。並且身邊多了像李林甫,楊國忠之類的專權奸臣。楊玉環入宮後受到專寵,由於楊國忠是楊玉環的表哥,玄宗愛屋及烏讓他做了宰相。安祿山也得到了玄宗的賞識,對他猶如兄弟。可是就是這麼一個得到聖寵的將軍居然背信棄義的反叛了,意圖推翻玄宗統治,自立為帝。受到安史之亂的打擊,大唐國力一下由盛轉衰。京都洛陽與長安先後被叛軍所佔,大唐岌岌可危。在逃亡四川的路上,玄宗的禁衛軍首領殺掉了楊國忠,並逼迫玄宗賜死楊玉環。為了不失掉軍心玄宗應允。楊貴妃甘願赴死已報君恩,吊死在樹下。馬嵬坡下紅顏香消玉殞,一切的錯誤都歸結在了她的頭上。
簡單的說楊玉環很少插手政務,也沒有做過太過分的事情魚肉百姓。但是她的表哥楊國忠藉著她的聲勢做了一些卑劣的事情,導致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玄宗身邊的太監高力士權利也極大,但是同樣沒有濫權做出太過分的勾當。可見玄宗還是有其人格魅力的,能讓身邊的人誓死效忠。包括在逃亡的路上,百姓們看到皇帝也都失聲痛哭,可憐玄宗落得如此下場,而玄宗對沿途百姓也是禮遇有加,雖然失勢,但是還沒有失去人心。後來隨著七年多安史之亂漸漸平息,玄宗兒子肅宗重整河山,李氏王朝得以存活。玄宗也在抑鬱中度過晚年,78歲殯天。安史之亂為什麼沒能把唐朝推翻,主要是安祿山無大志,佔據京都後安於享樂不再有雄心壯志吞食天下,給了唐朝舊們反攻的時間。在平息安史之亂中大書法家顏真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堅定的阻擊叛軍未曾叛逃。
李白兒時就飽讀詩書,學富五車,他為人灑脫豪爽,經常把自己比作戰國的魯連,魯連因善於調解各方矛盾糾紛而聞名。李白喜歡為他人排憂解難,主持正義。雖然是官宦子弟家庭出身,但是他的爸爸並未做過官。他卻嚮往著能當官一展自己的理想抱負。他也不缺錢才,經常仗義疏財。後來受到他人舉薦李白進入了宮廷做了文書。但是他不拘小節的性格反而成了累贅,因為做人不夠圓滑,恃才傲物他與其他官員處的關係並不好,也沒有得到玄宗的重用。這段時間他似乎看清了官場的黑暗,看清了自己的幼稚。所以辭官繼續遊歷大好河山,最終被玄宗的兒子永王李麟招做幕僚,可是悲催的是永王謀反,李白也受到株連,被流放,在流放的道路上肅宗的兒子唐代宗上臺免去了李白的刑罰,最後李白抑鬱而終。嚐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後李白寫了許多發洩性質的詩句,如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這與他年輕時意氣風發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意識形態完全不同,所以現實往往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美好。就在玄宗和李白時期唐朝文化影響深遠,包括鑑真東渡都是這個時期,前幾日看到日本運送的救災物資上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句話還曾感動了當時的唐朝高僧鑑真,他才決定去往日本講經佈道。
武則天的祖父在隋朝是個農民,家室不好,但是到了他的父親這裡地位就發生了反轉。他父親開始時做點小生意賣豆腐,後來積蓄多了開始做木材生意,行業跨度有些大,生意做大後就入朝做了個小官。所以說金錢,權利,地位是成正比的。隋朝被滅後,唐朝勢力漸大最後統一了全國。武則天的父親在唐朝做了工部尚書。唐朝有三省六部都是行政機構,中書省是起草政令和對政令提出修改意見的地方,門下省是複合中書省政令並提出修改意見呈交皇帝的機構。尚書省就是執行皇帝旨意政令的機構。吏部,兵部,戶部工部,禮部,刑部是六部的統稱。工部尚書就是我們今天的建設部部長。全國的基建任務開發建設都是工部的職責。後來她的爸爸死了,她和母親受到家庭其他成員排擠,也就是這個時候她開始懂得了社會和人的複雜性,開始與欺辱她和母親的人鬥智鬥勇。十四歲武則天進入宮中,這個時候的皇帝是太宗李世民,她被封為武才人,稱她媚娘,但是她沒有得到皇帝的寵幸。一次皇帝得到了一匹烈馬叫做獅子驄,性情非常爆裂,太宗問眾人應該如何降服它,武媚娘說要用武力制服它,不順服就用錘子砸它,李世民聽後十分不悅,認為她手段毒辣,皇帝與武媚娘開始漸行漸遠。李世民駕崩,眾嬪妃集體去感業寺出家,唐高宗李治繼位。當李治前往感業寺祈福看望這些先帝嬪妃時,武媚娘與李治相談甚歡,並引導李治回憶起他當太子時兩人的友情。李治回去後對武媚娘念念不忘,這個時候李治的皇后提議把武媚娘接入宮中納為妃,因為當時李治的後宮有兩股勢力,一是皇后的勢力,二是蕭淑妃的勢力。為了能打壓蕭淑妃皇后意圖把武媚娘收為自己人對抗蕭淑妃。蕭淑妃變成皇后與武媚孃的攻擊目標,李治便越來越討厭蕭淑妃最後廢掉了她。
武媚娘得寵後又與皇后爭寵,她把自己的親生女兒捂死嫁禍給皇后導致皇后被廢。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她又私自杖斃了被廢的皇后,把蕭淑妃做成了人彘,也就是把四肢砍去。武媚娘為李治生了四個兒子。李治曾經封其他嬪妃的孩子李忠為太子,但是出於對武媚孃的喜愛,和她對李忠的頗有微詞導致李忠被廢。李治有偏頭痛,武媚娘就在其身邊幫助他料理朝政。可是李治也覺得女人長期參政也不合理,所以立他們二人的大兒子李弘為太子,讓李弘輔政。李弘的性格與他的媽媽截然相反,才智出眾待人謙和,深得眾人讚許。由於長期參政武媚娘有了謀權篡位的野心,她覺得如果李治駕崩李弘繼位,兒子是絕對不會受控於她的。所以用毒酒毒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李治悲痛欲絕病情加重,他並不知道這一切是自己的皇后做的。李治又把他們的二兒子李賢立為太子,李賢和他的哥哥李弘一樣年輕有為,武媚娘又說李賢謀反把他發配到遠方。這個時候高宗李治已經神志不清,大臣們所執行的政令已不是李治的意願,而是天后武則天的意願。李治死後武則天讓他們的三兒子李顯繼位,稱中宗皇帝,這個皇帝比較平庸這就是武則天需要的,她怕被流放的李賢威脅李顯和她的政權,派人又殺害了遠在外地的老二。李顯上位後矛盾又來了,許多人認為他不適合做皇帝紛紛上書要求另立皇帝。武則天同意了,把四兒子李旦又立為了皇帝稱睿宗。李旦唯唯諾諾,變成了武則天真正的傀儡。這個時候各地的藩王紛紛起義要求武則天恢復中宗帝位,要求她不能再參與朝政。大將徐敬業在江南起義。起義昭告天下的通告就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所寫,文采飛揚,武則天看後都讚歎不已。駱賓王就是寫詠鵝的那位老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都懂。但是徐敬業不懂兵貴神速,他不打長安與洛陽,反而攻打江南地區想與武則天對峙,失去了反擊的有利時機。社會輿論漸漸平息,徐敬業的軍隊也失去了士氣,最終失敗。這個時期的武則天開始清洗擁護李氏王朝的眾臣,用誣陷的方式殺掉了大批官員。散在各地的藩王人人自危,相繼開始叛亂,但是他們貌合神離不能齊心協力最終一一覆滅。改朝換代的時刻最終來臨。武則天稱帝,改唐為周,說自己是西周的後代。在67歲的年紀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定都洛陽稱為神都。她扶持侄子武三思,武承嗣和來俊臣等人上位開始大肆屠殺唐朝舊臣。這時候有一個叫做陳子昂的經常上書勸阻她不要濫殺無辜製造冤案,這個陳子昂大家也熟,就是寫了千古名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那位。由於措辭委婉,態度溫和武則天並沒有責罰於他,只是對他的建議置之不理。聽不聽合理的建議是要看武則天心情和眼緣的,換一個人就可能是另一個結果。徐有功,狄仁傑就是武則天認為有眼緣的臣子。他們剛正不阿,但是言行舉止在維護武則天的同時也指正出她許多錯誤,武則天卻認為可以接受,後期武則天又開始屠殺這些幫助她製造各種冤假錯案的所謂有功之臣。死在她手中的人不計其數。但是她在位的十幾年中對平民百姓還是比較懷柔的,興修水利,輕徭薄稅。好人與壞人都殺掉不少。朝中清廉有為的大臣也不在少數並得到重用。所以說人性很複雜,我們不能片面的評價一個人,人都有他的多面性,也許你認為他很好,別人又認為他一無是處。
西遊記大家應該都看過,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講述了唐三藏師徒四人前往雷音寺拜佛求經的故事,這個故事家喻戶曉。在唐朝確實有一位高僧,他叫做陳禕(yi),因家中信奉佛教,兒時就對佛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十三歲就剃度出家了,陳禕悟性極高,少年時就對各種佛經有了深刻的解讀,這個時候正是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後來唐朝建立陳禕來到了國都長安,改法名為玄奘。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陳禕發現本土的佛經與來自佛教誕生地天竺的佛經許多地方有矛盾之處,對於佛經的解釋也存在著諸多的不明之處,所以他決定自己親自去一趟天竺的那蘭陀寺與當地的僧人進行學術交流並把正宗的佛經帶回大唐。我們在西遊記裡看到玄奘與唐太宗李世民結為了兄弟,李世民親自想送,可是現實並非如此。當時的唐朝有著嚴格的進出入境限制,一個和尚想走出國門跑到天竺是明令禁止的。唐朝以儒家思想為根本,雖然不限制佛教的發展,也並沒有奉佛教為國教,在唐武宗時期甚至還實行國滅佛活動。所以李世民並沒有和玄奘談兄論弟。玄奘的求經之路也沒有受到官方的許可,而是獨自偷偷跑出去的。我們說一個人為了真理孤身一人跑到了今天的甘肅,新疆,烏茲別克再轉戰印度這是不可想象的,也是眾多僧人敢想而不敢做的。一路上曾有信徒與他結伴而行,但是中途都畏懼大自然的力量舍他而去。好在路上的關卡官兵被玄奘的真誠與信仰所感動,私自放他而去併為他提供便利條件。當玄奘到達高昌國時,高昌國王對他的意志力欽佩有加,並與他結為兄弟,西遊記可能就是以此為藍本杜撰了唐三藏與唐太宗的兄弟之誼。有人會說這是在美化君王,給李世民貼金。可是我們看一看唐太宗李世民的經歷不難看出他確實是一位英明的君主。
隋朝末年各路諸侯霸凌一方。薛舉,薛仁杲父子,李軌佔據著甘肅一帶。劉武周佔據著山西一帶。王世充佔據著河南一帶。竇建德佔據著河北山東一帶。杜伏威佔據著江南。蕭銑佔據著廣東廣西越南一帶。唐高祖李淵則在陝西一帶建立唐朝。這麼多勢力相互纏鬥,為唐朝建功立業戎馬沙場的就是當時李淵的二兒子秦王李世民與三兒子齊王李元吉。雖然李元吉也能掙善戰,但是謀略與李世民相差太遠,無數次的轉危為安最終統一全國最大的功勞李世民當屬第一。有人會說玄武門兵變他殺掉了哥哥李建成與弟弟李元吉,他是有罪的,但是政治就是你死我活的鬥爭,他不殺他們,他也難以獨活。李世民登上帝位後最大的貢獻就是輕徭薄稅。以前大家都聽說過徭役制度,比如秦始皇修長城,隋煬帝開挖大運河,明成祖修建紫禁城。這些都需要強壯的勞力,這些勞力國家就會抓老百姓去幹。李世民認為這些都是暴政,減輕徭役可以讓這些勞力安心的種植土地,發展農業,並減輕稅收,這樣老百姓才會安居樂業,才會支援唐朝的統治不生叛亂。所以當有人提出毀掉隋朝的皇宮,重新建造宮殿李世民拒絕了。甚至還拆毀了一些宮廷建築把木料送給一些缺乏材料地方做支援建設。以往朝代需要老百姓上繳部分糧食充實官府糧倉,用作糧食儲備,用於軍糧和受災地區的糧食排程。李世民認為儲存太多的糧食對國家無益,少徵收一些糧食讓群眾們自身能夠吃飽喝好藏富於民,這樣在國家遭受為難之時,民眾也會慷慨的獻糧於國,這叫將心比心。在人道主義當面李世民的做法也十分到位。宮中的宮女曾被大批遣返回家,李世民認為不能因為皇室的享樂而斷送了這些大好年華妙齡少女的前途與幸福。他曾看上了一個大臣女兒想納入宮中,當得知此女已有婚配後,親自給其配偶寫信檢討自己的過錯,並讓此女與丈夫速速成親祝福他們白頭到老,一個君王能夠成人之美很不容易。長安曾發生大旱,許多農家的糧食顆粒無收,沒有積蓄的農戶只能賣兒賣女找到富足人家換取錢糧,李世民得知後開放國庫,用國庫錢銀把這些被賣掉的孩子們買回來又送到了各自的家中,這種行為在帝王之中絕無僅有。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李世民嘴上這麼說,私下也是這麼做的,魏徵,杜如晦,房玄齡都是唐朝大名鼎鼎的朝臣。他們可以在眾目睽睽之下與皇帝李世民爭論的你死我活沒有任何性命之憂足以說明李世民的開明大度。李世民喜歡與直來直往的人交集。最痛恨阿諛奉承,陽奉陰違之人。滿朝文武不分貴賤都可相互指責各方的錯誤,皇帝也不例外,分析各方錯誤,彌補過失與不足,以人為鏡明得失。所以當時的大唐政治開明,百姓安居樂業,成就了貞觀之治的偉大事業。
節度使唐玄宗李隆基時期簡直可以說是無法無天,雖受制於中央朝廷管理,但是地方的錢糧賦稅都可以自己做主進行徵收,而這些錢財都被他們私自用來招兵買馬或荒淫享樂,只把少部分錢糧上繳中央。這樣就助長了地方勢力日益高漲的謀反情緒。安祿山就是節度使謀反的典型例子。
唐朝主觀上比較信奉道教,李氏家族認為老子李耳是他們的祖先。到了武則天就改天換地要求全國信佛,並稱自己是彌勒佛轉世。可是到了唐武宗時期,全國有二十多萬人都做了尼姑,僧人。當時的人口總量只有五百多萬人。為什麼大家都去出家呢?因為僧人無需繳納賦稅,還會被人供養。所以一些人為了逃稅走上了出家的道路。國家稅收越來越少,各地興建寺廟把財政都支付在了拜佛的專案上。是啊,如果全國人民都信了佛做了僧人那誰來供養僧人呢。佛教盛行嚴重影響了財政收入致使國庫空虛。唐武宗受到道教人士的慫恿開始滅佛,拆毀了全國四千多廟宇,殘遣散殘殺了眾多僧人。西遊記中有個情節就是三個妖精慫恿國王通道滅佛,就是根據這個故事演化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