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年代,每一個人的存在彷彿都有著特殊的意義,正是因為他們的特殊存在,盡著自己的一份力量才使得最終取得了抗戰勝利。抗日戰爭勝利的成果,不僅僅是屬於奮戰在一線的指揮者和戰士們,而是身處於各行各業的每一個人。
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黑龍江湯原縣的教育局局長劉鐵石也行動了起來,與各個學校的校長商討決議之後開始宣傳演講,鼓勵群眾積極抗日。
不甘心成為傀儡,辭職回鄉開展宣傳工作
九一八事變之後黑龍江地區的形勢並不是很好,此時的狀況劉鐵石也心知肚明。他心裡非常明白,即使是宣傳演講,鼓勵群眾積極抗日也可能暫時沒有辦法扭轉最終被佔領的結果。
但是那又能怎麼樣呢,作為一名中國人,在國家危難之時迎難而上才是最正確的選擇,即使犧牲生命又如何!
作為縣教育局局長的劉鐵石如果不知反抗,最終很有可能會淪為日本人的傀儡。在1933年5月份日軍佔領了湯原縣,劉鐵石不想成為日軍的傀儡,毅然決然地選擇放棄官職離開了湯原縣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雖然沒有了官職,但並不影響劉鐵石抗日的心。因為劉鐵石此時參與進一線當中並不是最佳的選擇,反而是留在人們的視線當中,以原本的威望去讓更多人參加抗日活動更好一些。
雖然做任何事情都有隱蔽,也一直低調行事,但是日本人怎麼可能放過原教育局局長呢!就在1932年10月份,劉鐵石被湯原縣的一名警察請了回去。
被請回去的理由則是作為原教育局的局長工作沒有正常的交接,還有很多的欠款沒有理清,如果不將這些事情做好那麼就只能被扣押,最終還是劉鐵石的家人花了錢才將人保釋出來。
宣傳演講籌集物資,惹怒日寇死裡逃生尋組織
被保釋回到家的劉鐵石依然做著宣傳演講的工作並且還幫助游擊隊籌集物資,在日本人的眼皮底下做這種事情是很快就被發現的。
在1934年早晨日軍便派人前去捉拿劉鐵石,在兒子的提醒之下準備逃跑,但是沒想到在逃跑的時候,正面遇到了敵人,幸好日軍沒有人知道劉鐵石長什麼樣才逃了出去。
雖然是逃了出去,但是在他家裡還藏有關於反日的宣傳,如果被日寇查出來家人的性命必會受到威脅。所以調轉回到了鄉里委託人將傳單還有藏有的手槍全部轉移。
之後他便開始了一個人的逃亡之路,剛開始躲在了一個老鄉家中,讓自己妻子的弟弟去尋找游擊隊。終於在一週之後得到訊息游擊隊的人已經在來的路上了,在第二天兩方終於對接成功。
但是劉鐵石家裡面就不是那麼幸運了,當時日軍並沒有找到劉鐵石的身影將他的堂弟,還有堂兄以及嫂子全部殺害,就連鄰居也無一倖免。在那樣的年代裡隨時都有可能丟掉性命為大義犧牲。
入隊嫌棄伙食差魚不開膛扔進鍋,下山吃飯賠性命
找到了組織之後的劉鐵石心放下了不少,剛好到了吃飯的時間。有幾名戰士正在忙碌著做飯,劉鐵石心裡是比較好奇的,所以站起身來看了一下,這一看真是嚇了一跳。
扔進盆裡的不僅僅有小米還有很多的古糠以及其他型別的漂浮物,所以根本不是單純的米飯,看上去黑乎乎的,讓人一點食慾都沒有甚至是懷疑這是人能吃的東西。
更為離譜的是,戰士們從河邊抓來的魚,並沒有做任何的開膛處理而是直接扔進鍋裡開始煮。
作為教育行業的領導者,劉鐵石活了這麼多年,吃了這麼多年的魚,沒有見過不開膛處理直接扔進鍋裡的。
親眼見證了這頓飯菜是怎麼做出來的劉鐵石一點食慾都沒有,當時的孟副官看出來劉鐵石因為什麼原因不吃飯,所以主動說起讓劉鐵石去妹夫家吃飯。
劉鐵石的妹夫姚紅全家雖然與山上的距離並不是很遠,但是一旦下了山就是危險重重全是日偽軍的人。
果然飯還沒吃到嘴槍聲先響起來了,雙方開始進入激烈的戰鬥當中。下了山之後,便是近的日偽軍的地盤,幾個人怎能夠抵擋住日偽軍源源不斷的援軍呢!在這場戰鬥當中,劉鐵石妻子的弟弟也因為中槍身亡,還犧牲了一名戰士。
兩條人命的犧牲,讓劉鐵石愧疚萬分,如果不是因為自己嫌棄飯菜怎能下山,又怎麼會害的弟弟和戰士落得如此下場!
擔起責任救家人,火燒房子抗日軍
因為弟弟和戰士的身亡,讓劉鐵石更知道自己身負的責任,所以更是抱著視死如歸之心,加入到抗日戰爭之中並且成為了游擊隊的軍需官。
當時的日軍也非常的瘋狂,為了能夠將劉鐵石抓住,將其所有的家人全部抓了起來,並且將家產全都給抄了。並且放出話來,如果劉鐵石不投降,那麼他的家人將全部死在獄中。
其實有一大部分劉鐵石的家人已經逃離,只是剩下一小部分,不願意搬離住了很久的地方。正在想著該如何解決時,有了好訊息傳出。日本人為了能夠誘捕劉鐵石放出訊息,會將劉鐵石的親人全部發回到原籍。
劉鐵石也想到了日本人為什麼會這樣做以親人為誘餌,在進行營救的時候,日本人肯定會從中逮捕劉鐵石。所以他們想到的計謀便是將計就計假意下山營救親人,最終終於讓親人全部掏出了日軍的掌控。
但是日軍沒有抓到劉鐵石當然不甘心,想要找到其他方式彌補直接將房子給霸佔了。為了讓日本人什麼也得不到,劉鐵石將自己居住的房子一把火給燒掉了,為的就是不讓日本人拿到一分一毫。
無論生於怎樣的年代裡人們的心目當中,總是抱有著“先有大國才有小家”的思想,正是因為無數人抱有這樣的理念才成就了今天的國家。在抗日戰爭初期,戰士們所擁有的條件有限,但是他們依然砥礪前行心繫國家,抱著視死如歸之心為之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