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衛生、愛乾淨是個好習慣,但生活中的不少講究……還真沒什麼必要。像什麼熱水燙餐具啦,洗洗更健康啦,清宿便、排腸毒啦……
今天就來數一數生活中的那些“沒必要”,大家夥兒就做好省錢又省力的準備吧。
1、沒必要開水燙餐具消毒
飯前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洗手?消毒?對不少人來說,還有很重要的習慣:燙餐具。
大家習慣在吃飯之前將筷子、勺子等餐具在熱水或茶水裡泡一下,覺得這樣才算乾淨,可以達到殺菌消毒效果。
可這樣做,真的有用嗎?
燙一燙,是想用開水來消毒滅菌,聽上去沒毛病。
事實上,高溫消毒需要溫度夠高,而且時間夠長。除非把餐具放進沸騰的水裡煮個幾十分鐘,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殺菌」的效果。
如果只是用開水燙一下,聽上去好像還是找個乾淨的餐廳吃飯更靠譜。
2、沒必要「洗洗更健康」
洗洗更健康。這句廣告詞曾經在電視上刷屏,可謂是家喻戶曉。
確實,婦科疾病的一大典型表現就是外陰瘙癢,遇到這類私處問題,大家羞於看醫生,面板嬌嫩又不能亂抓亂撓,廣大女性朋友實在是痛苦萬分……
這時候,如同救世主一般的婦科洗液出現了,號稱能解決瘙癢、異味等各種問題,銷量火爆。
但關鍵是,如果真是婦科疾病引起的外陰瘙癢,用婦科洗液真的會「洗洗更健康」嗎?
健康人體的陰道內都會有多種常駐菌群,它們的存在不僅維持了陰道環境的穩定,也讓陰道有了很好的自淨功能。
使用所謂的「私處專用產品」反覆清洗陰道,很可能打破這種平衡,身體反而更容易生病。
一般來說,女性朋友每天用清水清潔私處就可以了。
3、沒必要頻繁洗臉
頻繁洗臉以為透過增加洗臉的次數可以改善油光亮色現象,結果卻是越洗越油。
要想保護好自己的面板,就得先搞清自己面板屬於哪一種型別,然後根據各種型別面板的特點,科學地使用化妝品進行美容或進行面板的保養。
這是因為我們的肌膚本身有著一定調控水油平衡的功能,當肌膚過度清潔,大量的油脂被清洗掉之後,皮脂腺就會分泌出更多的油脂來補充流失的油脂,導致越洗越油的尷尬狀態。
當然啦,這不是說就不用洗臉了,只是建議大家:一來不要洗得太頻繁,二來可以多用護膚霜。
對了,提醒大家一下,洗手後也要塗護手霜哦。
4、沒必要使用強力去角質
潔面產品花了錢買,可不一定對面板好呀。
總是使用各種強力去角質的潔面產品,並不會讓你變白變美變漂亮,最大的可能是破壞面板角質層,導致面板越來越敏感,時常變癢發紅。
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潔面產品就好,不用過度追求「深度清潔」。
5、沒必要清宿便排腸毒
首先,醫學上並沒有宿便這種說法。排便這事兒,只要沒什麼不舒服,每個人的次數都可以不一樣。一週 3 次到一天 3 次都算正常。一天沒便便,並不用太擔心。
便便,說到底就是食物被消化吸收後的殘渣。
它的70%都是水分,剩下的是蛋白質、脂肪、無機物以及腸道脫落的細胞和死掉的細菌。
從成分來說,便便就是普通的排洩物,裡面可沒有所謂的毒。
再說了,即使便便沒有及時排空,也不會產生“毒素”,只會有2個後果:
變硬了:一直呆在結腸裡的便便,會被結腸不停地吸收水分,於是漸漸乾結、變硬。
變臭了:腸道的細菌會繼續分解這坨便便,產生更多的硫化物。不僅讓你放臭屁,而且排便的時候會很臭。
所以,我們沒必要清宿便排腸毒。
6、洗澡時沒必要使勁兒搓泥
洗澡時搓下來的泥兒主要是脫落的面板碎屑、灰塵及汗等,適當搓洗是好的。
但是,如果搓得太過分了,把面板都搓紅了、甚至覺得疼,就有可能破壞面板本身的保護屏障,導致面板變得敏感,又幹又癢。
搓澡有風險,用力需謹慎吶。
7、腳指甲沒必要剪太短
剪腳趾甲可是個力氣活,它充分考驗你的耐心、體力以及柔韌度。
指甲剪得太圓、太短,可能會讓新長出的指甲長進肉裡面,嚴重時可形成嵌甲性甲溝炎。
正確做法:
1、指甲長度超過指尖1毫米即可,僅留出一個很小的白邊;
2、每週修剪一次;
3、手指甲可剪成橢圓形,而腳趾甲建議剪得『方』一些(邊緣用銼刀稍稍磨去稜角即可)。
8、沒必要定期通血管
一種說法:“血管裡面有垃圾、毒素,需要定期排”?
血管沒那麼容易堵,一般不用擔心這個事兒。
血管裡流淌的是血液,血液由血漿和懸浮於其中的血細胞組成,血漿的基本成分是水和溶解於其中的多種電解質、小分子有機化合物和一些氣體,還有血漿蛋白。人體經過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經過血液運輸到相應的器官排洩,不需要外界干預。
所以,人體血管中並不存在其它垃圾或者毒素沉著,更不需要透過外界措施定期清理。民間偏方不僅沒用,還有可能帶來更大的風險,普通人沒必要常用眼藥水。
很多人覺得滴眼藥水能保護視力、緩解疲勞之類的,但想保護視力,最好的方法只有一個——讓眼睛休息,眼藥水最好別亂用。
比如一些打著「去紅血絲」招牌的眼藥水,過度使用可能會造成瞳孔散大、血管粗大,產生依賴作用,嚴重的甚至會引發眼病。
9、沒必要用牙籤剔牙
吃東西塞牙的時候,牙籤就成了飯後必備的道具。
但是,牙籤生活中常見的竹質牙籤,質地過硬,往往又太尖,很容易戳傷牙齦,破壞牙釉質,久而久之還容易導致牙齦退縮,會讓牙縫顯得更大。
而且市面上的部分牙籤可能是三無產品,這些不合格的牙籤往往攜帶大量細菌與病毒,使用這種牙籤剔牙會加大患口腔疾病的機率。
編輯 / 黃騫文
資料/ 高質量生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