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東北證券,李恆光)
1. 當前公司盈利能力處於歷史底部
公司業績承壓在預期之內。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 年全球乘用車銷量同比下滑 15% 至 6562 萬輛,導致公司 2020 年收入同比下滑 22.4%,歸母淨利潤 6.16 億元,同比 下滑 34.45%,若剔除 2020 年出售均勝群英 51%股權後確認的投資收益 18.2 億元, 則自 2020 年開始公司便出現虧損。2020 年底開始出現的全球晶片短缺則讓北美、 歐洲和亞洲地區相關車企相繼減產,減產最壞的情況出現在 2021 年三季度,Q3 全 球汽車銷量同比進一步下滑 12.7%,導致公司前三季度業績承壓。
短期分季度看,公司盈利能力處於底部區域。公司 2021 年 Q3 單季毛利率為 12.9%, 相對 Q2 的 11.1%環比有所好轉,但是仍處於近年來低位;從扣非歸母淨利率角度 看,2021 年前三季度逐季下滑,Q3 降至-1.8%,處於近年來的低位。
長週期按年度看,公司盈利能力處於絕對底部。公司毛利率處於近十年最低水平, 2021 年前三季度僅為 13.2%,與 2020 年相當,這一低毛利水平甚至低於公司 PRG 委員會制定的專案獲取的最低 15%的毛利水平門檻;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扣非後歸母 淨利率 0.3%,扣非後 ROE 為 0.6%,同樣處於歷史低位。
業績下滑的根源在於安全業務受疫情拖累嚴重,汽車電子大類業務逆勢增長。目前 公司安全業務為體量最大的業務,佔比 70%左右,汽車安全業務前三季度營收約 247 億元,同比微增 3.7%,但是相對 2019 年下滑幅度較大。汽車電子業務方面,公司 前三季度營收 94 億元,同比增長 26.8%,實現在疫情背景下逆勢增長的態勢。
2. 安全業務已觸底,盈利能力回升在即
均勝安全的盈利能力主要取決於四個因素:全球汽車產量、單車價值量、市場份額、毛利率和費用率,即盈利能力=全球汽車產量×單車價值量×市場份額×(毛利率費用率),逐一拆解來看:
全球汽車產量:均勝作為安全業務全球份額第二的龍頭企業,營收規模直接受 全球汽車產銷影響,過去兩年疫情、晶片短缺等因素導致的全球銷量下滑從今 年 Q4 開始將逐漸扭轉,全球安全產品需求有望迴歸正常水平。
單車價值量:全球都在面臨安全標準提高、法規趨嚴的現狀,車用安全產品單 車價值量長期保持 2%以上的增速;在中國市場,還疊加消費升級趨勢,豪華車 市場份額從 2009 年的 2.7%提升至 2020 年的 13.1%,進一步帶動了單車安全產 品價值量的提升。目前中國單車 200 美元相對北美 350 美元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市場份額:2020 年均勝安全業務全球和中國份額均在 30%左右,客戶群體覆蓋 美、日、德、中等諸多頭部車企,公司遠期全球市場目標份額是 40%。均勝在 中國市場產能擴建+引入戰投,從邊際配套情況來看,有望率先實現 40%的份 額目標。
毛利率:公司近幾年毛利率較低根源在於高田低毛利訂單和疫情等因素帶來的 成本上漲,隨著公司新舊訂單的切換,疊加新產品佈局安全業務毛利率將逐漸 回升。公司今年第三季度相對二季度毛利率環比有所改善,預計明年隨著負面 影響消退將進一步回升。
費用率:業務整合將於今年結束,明年開始將不再產生整合費用。此外,公司 不斷降低差旅費用、辦公費用和第三方服務費等費用,管理費用 2021 年前三季 度相比去年同期減少 2 億元(其中整合費用 1 億元),成效明顯。均勝安全新任 CEO 正在致力於壓縮費用,均勝費用率相對奧托立夫還有較大壓縮空間,若取 得成效將直接提升公司的利潤率。
2.1. 安全業務全球第二,疫情衝擊導致業績虧損
過去十年是均勝電子海外擴張的十年,安全業務目前營收佔比高達 70%。公司創始 階段以內外飾功能件起家,2006 年開始供貨大眾、通用和福特等企業,2008 年晉級 為大眾的 A 級供應商,同時成為通用的全球供應商;2010 年公司與德國普瑞合作開 始汽車電子業務,隨後 2011 年併購普瑞公司開始全球化業務拓展。公司正式進入汽 車安全業務源自 2016 年收購美國 KSS,當時位列全球份額第四,隨後均勝又於 2018 年收購了日本高田(全球份額第二),正式成為汽車安全領域的領先企業,目前安全 業務營收佔比 70%左右,其餘為智慧座艙、新能源電控等汽車電子業務。
客戶包括國內外主流車企,全球市場份額 30%。依託美國 KSS 和日本高田的業務 基礎,公司快速打入主流車企供應體系,安全業務主要客戶涵蓋主流國際廠商(大 眾、豐田、本田、BBA 等)、自主品牌(一汽、上汽、廣汽、長城等)以及頭部新勢 力企業(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等)。從全球競爭格局來看,均勝安全 2020 年 市場份額約 30%,龍頭奧托立夫市場份額約 42%。
疫情衝擊導致近兩年安全業務業績連續下滑。均勝安全業務全球化佈局,分支機構 遍佈全球 25 個國家,海外疫情反覆給均勝業務經營帶來很大麻煩,同時今年下游車 企減產也直接導致公司收入下滑。此外,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錯配,造成今年運價 飛漲,疊加原材料漲價,從而使公司毛利率下滑。均勝安全業務 2021 年前三季度歸 母淨利虧損近 7 億元,全年虧損幅度預計和 2020 年持平;毛利率也持續走低至 10.6%, 遠低於疫情前 15%左右的中樞水平,與奧托立夫上半年毛利率的大幅提升形成明顯。
2.2. 負面影響逐漸緩解,短長期積極因素推動盈利能力回升
2.2.1. 汽車減產情況將逐季好轉,安全產品需求將逐漸恢復正常
Q4 以來晶片短缺問題正逐步緩解,全球減產情況大幅好轉。10 月份之後,隨著晶片問題逐漸緩和,減產量大幅好轉,11 月 21 日這一週全球減產 量僅 2 萬輛。(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展望 2022 年,全球汽車銷量有望同比高個位數增長。結合主流廠商對 Q4 及明年銷 量展望來看,全球汽車會有明顯的銷量增長:豐田於今年 10 月制定了 2022 年度“豐 田”和“雷克薩斯”兩大品牌的全球總產量突破 1040 萬輛的生產計劃,該計劃比2021 年度的 950 萬輛產能高出 9.5%。
2.2.2. 多重利好因素將推動盈利能力回升
法規趨嚴+消費升級推動安全產品單車價值量長期提升。全球安全標準不斷提高, 法規和評價框架越來越嚴格,推動全球汽車安全單車價值量不斷提高。中國市場近年來消費升級 趨勢明顯,豪華車份額從 10 年前的不到 3%提升至 2020 年超 13%的水平,進一步推動了安全產品需求的提升。
今年安全業務整合結束,明年開始將不受整合費用拖累。公司安全業務整合原定 2020 年基本結束,受疫情影響延後至 2021 年,公司去年已基本完成了全球範圍內 的資源最佳化與整合工作,今年僅存北美部分產線搬遷和人員調整的工作,整合過程 將於今年結束。4 年安全業務的整合歷程,產生了大量整合費用,2018-2020 年各年 整合費用分別為 7.9/5.8/4.4 億元,今年預計 2 億元左右,累計高達約 20 億元,隨著 整合結束,明年開始公司業績將不再受整合費用拖累。
新老訂單切換將提升公司毛利率。汽車零部件行業規律決定了供應商從獲取訂單到 形成收入存在時間滯後,均勝 2018 年收購高田承接的訂單(時值負面事件影響,毛 利率較低)需要較長時間來消化,且隨著時間推移,部分訂單存在價格年降導致毛 利率逐漸下移。另一方面,公司對新訂單設定最低 14%毛利率的底線要求,隨著公 司新訂單的獲取和交付,公司的毛利率將會好轉。今年安全業務營收中約 20%比例 為新的高毛利訂單,汽車產品生命週期一般為 5 年,故預計 2022 年這一比例有望 提升至 40%,2025 年左右營收將全部由新訂單帶來,屆時毛利率將穩定在高位。
成本費用控制+新產品佈局,將進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1、成本管控。安全業務 也在持續加快先進產能的佈局和替代,透過“工藝自動化、平臺柔性化、驅動資訊 化和業務智慧化”等智慧製造管理體系,提升經營效率,成本控制的效果在毛利率 上也有所體現,2021 年 Q3 單季度毛利率 12.91%,相對於 Q2 的 11.14%環比有所提升。2、費用管控。公司加強各項費用管控,進一步降低了差旅費用、辦公費用和第 三方服務費等費用,2021 年上半年銷售費用相對 2020 年同期減少 3400 萬元,管理 費用減少 2 億元(其中整合費用減少 1 億),費用水平同比改善明顯。均勝電子前三 季度管理費用率為 10.7%,相對奧托立夫 5%左右還有超過 5 個百分點左右的壓縮 空間。3、新產品佈局。公司不斷拓展新的業務機會,在主動安全領域,隨著智慧駕 駛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充套件,人機模式切換等情形都需要監測到駕駛員狀態,包括駕駛 員頭部姿勢監測、手持感應及離手警示、眼球注視跟蹤、人臉識別和生命體徵感知 等,近年已逐漸由從高階車覆蓋至中端車型。均勝已經開發出相關產品:1、駕駛員 監控系統(DMS),它可實時追蹤駕駛者頭部位置和臉部特徵,識別駕駛者的視線方 向,並警示駕駛員專注駕駛,目前已在凱迪拉克多款車型上量產並在國內自主品牌 車型上推廣;2、電動安全帶,受法規要求影響直接推動裝配率提升,能在發生碰撞 前提供預緊功能,提前對駕乘人員採取保護措施;還有一些創新嘗試,如將軟體植 入到方向盤中,形成 3Dswitch 技術,客戶可以定製化方向盤上的按鍵等,該產品已 獲得通用汽車訂單。
2.3. 引入強勁戰投,國內業務向好趨勢明顯
引入戰略投資者,注資 25 億將緩解安全業務資金壓力。11 月 11 日,公司釋出公告 稱汽車安全事業部將引入戰略投資者,先進製造業基金二期出資 15 億元人民幣,合 肥建恆新能源出資 6 億元人民幣,肥西產投出資 4 億元人民幣,合計為均勝安全注 入 25 億資金,這將緩解安全業務的資金壓力。股權結構上,將新設安徽均勝控股公 司,汽車安全業務的控股主體由均勝安全控股轉為安徽均勝控股,本次引入戰投後, 均勝電子對均勝安全業務的持股比例將由原來的 70.46%稀釋至 60%左右,均勝安 全業務投後估值 175 億元。
國投&合肥加持,將有力促進均勝安全國內業務拓展。先進製造業基金是發改委、 財政部、工信部牽頭,聯合國投公司成立的國家級製造業產業投資基金,由國投創 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國投創新曾於 2017 年幫助公司完成對日本高田的戰略 收購,本次再度注資表明其看好公司發展前景,未來將依託自身資源助力公司業務 拓展。合肥則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高地,聚集了一眾頭部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合肥國資入局將在政策、產業、資源、資金等方面全方位利好公 司業務發展。(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加大國內產能佈局,在合肥投建國內第六個汽車安全工廠。均勝安全寧波“超級工 廠”於 2020 年透過相關體系和客戶認證,成為公司國內最先進的汽車安全系統產品 生產基地;均勝安全臨港是為 2019 年設立的工廠,為特斯拉業務提供重要支撐;另 外,近期公司還在合肥肥西縣投建第六個汽車安全工廠——均勝安全全球投資及中 部產業基地:總投資 20 億元,主要建設乘用車方向盤生產車間、安全氣囊生產車 間、測試驗證實驗室、倉庫儲存及辦公室等,工廠產能規劃為乘用車方向盤 900 萬 件/年,安全氣囊 1000 萬件/年,實現銷售額 70 億元,明年進入建設,後年落地投 產,新工廠將有力保障中國市場佔有率提升。
中國市場業務已呈現明顯邊際向好趨勢。2021 年上半年,公司披露稱安全業務在中 國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高,目前市場佔有率 30%左右,基本和奧托立夫持平。公司 已獲得長安、長城、廣汽、一汽、上汽、江淮、小鵬、蔚來等自主品牌和新勢力品 牌的訂單,國內市場擴充套件空間大。
3. 汽車電子:迎接智慧化&電動化趨勢下的廣闊發展空間
均勝汽車電子大類業務可以細分為三類,分別為智慧座艙業務、新能源汽車電控和 智慧駕駛業務。
2021 年前三季度汽車電子大類業務累計實現營收 94 億元,淨利潤 6 億元左右。
3.1. 座艙業務體量國內領先,智慧座艙趨勢帶來新機會
3.1.1. 座艙業務國內領先,迎接行業擴容及份額提升的機會
均勝座艙業務體量和業務佈局相對本土企業有優勢。與國內兩家主要對標企業德賽 西威和華陽集團相比,均勝電子座艙相關收入規模處於領先地位,2021 年前三季度 座艙相關收入超過 2020 全年,預計 79 億元左右。客戶群體方面,均勝座艙業務主 要收入來源在海外,客戶由海外主流國際車企向國內車企滲透,德賽、華陽和中科 創達等則是從配套自主品牌逐步拓展至合資品牌,收入來源集中在國內。綜上,在 業務佈局上,均勝相對本土企業更有優勢,有助於國內外業務聯動。
人機互動體驗升級帶來座艙產品價值擴容,均勝將從中受益。從終端車型搭載情況 來看,人機互動正在由傳統座艙向智慧座艙升級,全液晶儀表、車聯網、車載資訊 娛樂系統、語音識別、手勢識別、HUD、DMS 等正在迅速普及。伴隨這一趨勢,座艙產品的價值量將翻倍提升,座艙市場空間也 將擴容,給均勝帶來新的機會,公司 DMS、3D-Switch、HUD 等新產品已在通用、 大眾等車型上推廣。
軟硬體解耦趨勢下,當下座艙競爭格局有望被打破,均勝“本土化+全球化佈局”有 望提升市場份額。從競爭格局角度看,目前全球座艙領域市場份額主要集中在偉世 通、大陸、哈曼、電裝、安波福、博世等國際零部件企業手中,隨著汽車智慧化的 加速推進,軟硬體解耦正成為趨勢,傳統的供應格局有望被打破。中國在座艙智慧 化領域處於引領地位。
3.1.2. 軟硬協同的核心優勢助力均勝座艙域控制器業務發展
電子電氣架構演進背景下,座艙的整合化程度發生變化。伴隨著電子電器架構的演 進,座艙的整合化程度正經歷著重大變化:從原來的單一模組獨立工作向多功能集 成,再到集中域控制器、跨域融合,最後進入中央計算階段,這一過程把大量類似 功能的 ECU 進行整合轉而由域控制器進行統一管理排程,使得開發人員能獨立於 底層硬體進行上層軟體的開發以及內在資料的集中互動和決策處理,從而推動了軟 硬體解耦。華為預計,到 2030 年,中央計算平臺+區域控制+大頻寬車載通訊的電 子電氣架構將成為主流,在這一趨勢背景下,將誕生大量域控制器的需求。
主流車企均開始自研基於域控制器技術的全新電子電氣架構。國內外主流車企都在做電子架構的轉型,比亞迪今年釋出並量產的智慧域控制架構,由智慧車控域、動 力域、駕駛域和座艙域四個域控制器實現協同控制;長城汽車的 GEEP 3 電子電氣 架構,是基於功能域的域集中式架構;而亮相廣州車展的廣汽星靈、小鵬 X-EEA 3.0 電子電氣架構,則更打破了功能域的侷限,以中央超算+區域控制的概念進一步接近 了未來中央式架構的樣式。
全球智慧座艙市場預計於 2026 年達到 440 億美元,域控制器出貨量將達到 1300 萬 套。
軟硬協同能力是均勝在智慧座艙時代的核心競爭力。均勝彙集了系統整合、軟體開 發、硬體開發和機械製造領域的所有核心競爭力,融合打造出了業內少有的軟硬協 同能力。軟體方面,均聯智行在總部寧波,以及上海、大連、德國、波蘭都設有研 發中心,全球擁有 1300 多名員工,其中研發工程師超過 800 名,座艙領域有超過 300 名研發工程師支援域控制器軟體架構的搭載。在硬體方面,公司為全球眾多頭 部車企長期配套,而這證明了均勝硬體產品實力以及全球供應能力。此外,公司作 為 Tier1 能為不同車型提供紛繁複雜的定製化座艙方案,證明公司具備對不同軟體 和硬體進行系統整合並確保最終產品平穩執行的能力。
均勝提供智慧座艙的硬體、中介軟體和部分軟體。均勝的智慧座艙域控制器產品基於 瑞薩 M3/H3N 座艙晶片實現,架構也支援三星 V710/V910、高通 SA8150/SA8155、 華為 Kirin 990A 等多款座艙晶片。公司目前採取一個晶片去推動兩個系統的方式, 分別是 Linus 系統和安卓系統,Linus 主要負責車廂車身的功能,安卓提供智慧網聯 相關功能,在中間層需要有 hypervisor 虛擬層來保證兩個系統之間的無縫切換以及 功能實現,此外系統上的應用適配整個車機和語音系統涉及大量軟體演算法,因此均 勝提供軟硬結合的產品,單車價值量 1500-2000 元,其中軟體佔比達 30%,均勝有 超過 300 位研發工程師來支援這一軟體架構的搭建,這是均勝的優勢所在。
均勝座艙域控制器產品已配套大眾集團全球量產車型,從訂單判斷下游需求在快速爆發。
3.1.3. 牽手華為有利於擴大均勝國內客戶群體,提升座艙業務盈利能力
均聯智行與華為在智慧座艙領域展開深度合作。今年 8 月 23 號均聯智行和華為籤 署全面合作的戰略協議,合作產品將搭載華為提供的智慧座艙核心模組、鴻蒙車機 作業系統、HMS-A 核心能力平臺及鴻蒙應用生態,均聯智行基於華為平臺能力,提 供從域控制器、作業系統至應用層的軟硬體智慧座艙完整解決方案。
成果落地尚需時日。考慮到目前與華為的合作尚處於起始階段,若獲取到車企訂單 也需要等待 1-2 年的車型開發時間,因此實質落地產生收入仍需要一段時間。(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3.2. 新能源汽車電控業務潛力巨大
均勝新能源電控業務逆勢高速增長。均勝新能源電控業務近年來持續增長,收入體 量從 4-5 億元規模迅速成長到今年可能超過 20 億元,這是在 2020 年疫情以及 2021 年晶片短缺等不利環境下創造的成績。隨著電動化浪潮的繼續推進,以及 800V 高 壓平臺的逐漸滲透,均勝電控業務潛力巨大。
3.2.1. 電動化浪潮帶來 BMS 產品需求爆發
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將帶動 BMS 產品需求爆發。
普瑞已具備 12V、48V、400V 和 800V 等全電壓平臺的 BMS 研發與製造能力,產 品已商用於大眾、寶馬、戴姆勒等客戶相關車型。早在 2011 年,德國普瑞就開始為 寶馬的混動車型提供 BMS 方案。2013 年,其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動 BMS 方案開始 批次應用到寶馬 i3 和 i8 系列車型上。2015 年由華晨寶馬生產的之諾 1E 純電動車, 以及奇瑞汽車生產的艾瑞澤 7 插電式混動車型均大批次採用普瑞均勝的 BMS 解決方案。
3.2.2. 高壓平臺/車型逐漸滲透,催生 800V 相關模組需求
均勝是全球首款 800V 車型保時捷 Taycan 的 BMS 供應商。均勝為保時捷提供車載 高壓加速和 DCDC 轉換器,其中均勝的充電升壓模組,可在 800V 充電樁尚未普及 的現階段,助力 800V 高壓車型在 400V 電站充電,幫助解決“里程焦慮”問題。此 外,隨著汽車電子模組化、整合化和小型化的趨勢,均勝研發了電控三合一技術(電 池管理系統 BMS,車載充電機 OBC,電壓轉換器 DC/DC),這一創新可以減少線 束、CAN 通訊和殼體等硬體成本,也減少空間體積、重量,提高了可靠性。
基於Taycan車型的合作,均勝有望進一步贏得保時捷後續電動化車型的相關訂單。 保時捷電動化目標為 2030 年全週期(生產階段&用車階段)實現碳中和,技術路線 三管齊下:1、持續深挖內燃機版本車型潛力;2、推出豪華車型的插混版本,比如 Cayenne 和 Panamera;3、純電動路線,目前已推出 Taycan 及其旅行車版本 Taycan Cross Turismo,後續 2023 年將推出 Macan 純電版。保時捷 800V 架構有望在後續純 電車型上沿用,均勝有望繼續贏得相關訂單。
眾多品牌規劃推出高壓平臺/車型,將催生更多 800V 電控模組需求。伴隨產品續航 里程提高、充電時間縮短,消費者逐漸開始接受電動出行,高壓平臺車型因高功率 超級快充等技術提升由 400V 向 800V 過渡,可實現 5min 充電 100-150km。保時捷 Taycan 上搭載的 800V 技術,後續有望繼續在旗下車型應用,此外還不斷有現代 EGMP 平臺、通用 BEV3 平臺、奧迪 PPE 平臺以及北汽、廣汽、吉利、小鵬、比亞 迪、理想的高壓平臺/車型規劃釋出,這些高功率產品的創新有望實現縮減充電時長 從而緩解“里程焦慮”,將催生更多 800V 相關模組的需求,均勝佔據先發優勢有望 從中受益。
3.3. 智慧駕駛業務尚處於起步階段,帶來增長想象空間
均勝電子的智慧汽車業務尚處於起步階段。均勝今年 7 月份成立了均勝智慧汽車研 究院,目前還在大規模招聘人才,公司計劃在接下來的兩年到三年將成長為一個 500~600 人演算法團隊的規模,進而支撐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核心產品的落地。
均勝在智慧駕駛方面有一定積累,核心產品自動駕駛域控制器落地仍有待時日。公 司在智慧駕駛產品的感知層和決策層形成了前瞻性的產品佈局。1、已有相關訂單: 均勝 2020 年報披露智慧車聯業務已獲訂單約 10 億元,其中蔚來汽車 5G-V2X 平臺 專案定點,全生命週期訂單約 6.6 億元,產品包含 V2X 的 5G-TBOX 和 5G-VBOX, 能提供釐米級定位,將於 2021 年 12 月開始供貨,率先部署在蔚來 ET7 上;2、戰 略投資圖達通:公司戰略投資鐳射雷達製造商圖達通 (Innovusion)的戰略投資,均 聯智行將與圖達通攜手向蔚來提供超遠距高精度鐳射雷達;3、域控制器相關模組均 有所覆蓋:均勝在導航引擎、定位引擎、V2X 引擎、增強現實引擎、智慧停車引擎 和情感引擎等方面已經有技術佈局。
均勝致力於研發 L2++至 L4 級自動駕駛域控制器。鑑於目前 L1/L2 級自動駕駛領域 的市場供應格局已經較為穩定,均勝著力於 L2++至 L4 級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和功能 模組的研發,由高往低滲透。(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價值量高,市場前景廣闊。
國內外巨頭紛紛佈局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均勝作為後發者能否成功有待檢驗。目前 自動駕駛域控制器主要有四類玩家:1、頭部新勢力企業,如特斯拉自研自動駕駛芯 片,蔚來自研域控制器然後找第三方代工;2、國際 Tier1,自己與晶片商合作,做 方案整合後研發域控制器並向整車廠銷售,例如大陸 ADCU、採埃孚 ProAI、麥格 納 MAX4 等;3、域控軟體供應商,例如 TTTech 與上汽集團合資成立了創時智駕, 為上汽成員企業配套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產品;4、本土 Tier1,根據英偉達在 10 月 雲棲大會上公佈的資訊,目前採用英偉達 Orin 系列方案的車企客戶包括賓士、沃爾沃、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上汽智己以及 R 汽車,德賽西威拿到了其 中大部分的域控制器定點訂單。此外還有華為、經緯恆潤、福瑞泰克等企業佈局了 這一領域。以上這幾類企業都在面向未來智慧網聯時代進行探索,未來幾年將是新 一代 EE 架構的落地期,對後發者均勝來說,是機遇但也存在挑戰。
為此,均勝對均聯智行實行股份制改造,引入戰略投資者,給予管理層相當力度的股權激勵,以激發均聯智行在智慧汽車賽道的能量。均勝在剝離均勝群英後,開始 重點扶持均聯智行的發展,主要舉措如下:1、引入外部投資:均聯智行在 2020 年 7 月引入多家外部投資者增資入股 7.2 億元;2、進行股份制改造:2020 年 12 月,對均聯智行進行股份制改造,為後 續業務拓展鋪平道路;3、股權激勵:同在 12 月,均勝電子公告對均聯智行高管實 施股權激勵,管理層以 4251 萬元進行增資,最終持有 3.6046%股權。以上系列行為, 旨在扶持智慧汽車業務的發展,激發均聯智行的能量。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資訊,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