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類可以透過短暫地進入睡眠的早期階段來挖掘創意甜蜜點|Science Advances
來源:ScienceAAAS
近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 上的一項研究中,一項測試Thomas Edison和Salvador Dali實踐的技術的新研究發現,人類能夠透過在睡眠開始時短暫地進入暮光區來進入一個創意甜蜜點。此前的大部分研究都集中於快速眼動(REM)睡眠和慢波睡眠在創意性解決問題中的作用上,而極少的研究把重心放於N1睡眠。
該研究發現,在N1睡眠中花費至少15秒的人(但不是那些進入深度睡眠的人)有83%的機會能發現利於解答數學難題的隱藏規則,而那些保持清醒的人只有30%的機會。
閱讀連結:
人類可以透過短暫地進入睡眠的早期階段來挖掘創意甜蜜點|Science Advances
2,阻止結直腸癌進展,華中科大合作團隊揭示下丘腦催產素神經元關鍵作用
來源:學術經緯
利用化學遺傳學方法活化下丘腦室旁核催產素神經元,能夠抑制小鼠結直腸癌的進展在全球範圍內,結直腸癌是第三大常見的惡性腫瘤,並且是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張果教授、江漫教授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寧志研究員、劉梅副研究員合作在eLife 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為治療結直腸癌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 該團隊綜合運用化學遺傳學、藥理學、電生理技術、基因工程小鼠與結直腸癌小鼠模型,揭示了下丘腦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PVN)中的催產素(Oxytocin, Oxt)神經元在調控小鼠結直腸癌進展中的關鍵作用。活化下丘腦室旁核的Oxt神經元可能成為治療結直腸癌的一種潛在新方法。
閱讀連結:
阻止結直腸癌進展,華中科大合作團隊揭示下丘腦催產素神經元關鍵作用
3,研究 | 疼痛共情對自身疼痛感知和非疼痛感知有不同的啟動效應
來源:中科院心理所
疼痛共情對自身疼痛、聽覺和觸覺主觀評分和腦電響應的影響
共情在社會互動中具有重要作用,使人們能夠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經典的共情的共享表徵模型(shared-representation model of empathy)提出:觀察者透過呼叫與被觀察者相同的神經表徵(neural representations)來實現對他人的共情。但疼痛共情是否涉及特異於“疼痛”的神經表徵仍然存在爭議。
為此,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胡理研究組採用啟動正規化和腦電技術,對比了疼痛共情對自身疼痛、聽覺和觸覺感知的影響,並在不同的實驗操作和樣本群體中進行驗證。研究發現疼痛共情對自身疼痛感知和非疼痛感知的啟動作用涉及不同的心理機制。研究結果支援疼痛共情涉及特異於“疼痛”這一感覺模態的神經表徵,進而促進了研究者對共情的共享表徵模型的理解。該研究結果發表在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上。
閱讀連結:
研究 | 疼痛共情對自身疼痛感知和非疼痛感知有不同的啟動效應
4,越運動越聰明,原因竟在血液裡?科學家給不運動的小鼠換血後,發現能達到運動效果……
來源:丁香學術
運動的好處真是數不勝數,尤其是運動在減緩認知老化和神經退化方面,一直受到重點關注。有研究表明運動帶來的認知益處,與海馬體內的可塑性增加和炎症減少有關,但對調節這些影響的因素和機制仍知之甚少。
近日,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神經病學和神經科學系的Tony Wyss-Coray 團隊在Nature 雜誌上發表了研究性論文。 該研究比較了相同年齡的運動小鼠和久坐小鼠的血液樣本,發現將跑步小鼠的血液輸到久坐小鼠的體內,可以減少小鼠的神經炎症,並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此外,研究人員分離出一種血源性蛋白質——clusterin(CLU),該蛋白質似乎在抗神經炎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一發現可以為治療開啟大門,透過控制久坐不動的人的大腦炎症,降低他們患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或減緩其進展。
閱讀連結:
越運動越聰明,原因竟在血液裡?科學家給不運動的小鼠換血後,發現能達到運動效果……
5,每天兩杯咖啡或可防認知下降!126個月前瞻性調查,喝咖啡與認知能力下降更慢、β澱粉樣蛋白沉積更少有關丨臨床大發現
來源:奇點網
有很多流行病學研究認為,咖啡對中風、心衰、帕金森病等疾病存在益處。近期,發表在《衰老神經科學前沿》雜誌的一項隨訪了126個月的前瞻性研究發現, 喝咖啡與部分認知能力下降減緩以及β澱粉樣蛋白(Aβ)積累更慢有關。
習慣性攝入咖啡與執行功能、注意力、AIBL PACC結果呈正相關。咖啡消費量越高,126個月內從認知正常狀態轉變為MCI或AD的風險就越低。咖啡攝入量與Aβ沉積也有關,咖啡攝入量越高,Aβ負荷越低。
閱讀連結:
每天兩杯咖啡或可防認知下降!126個月前瞻性調查,喝咖啡與認知能力下降更慢、β澱粉樣蛋白沉積更少有關丨臨床大發現
6,Stroke:年紀輕輕就中風了?青年卒中病因不同尋常!
來源:神經新前沿
缺血性腦卒中,普遍認為是老齡化的疾病,但近年來,青年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率呈逐漸升高的趨勢。為了全面評估年輕患者的卒中原因,並將他們在血管內血栓切除術後的結果與老年患者進行了比較,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神經學系的專家開展了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troke 雜誌上。
研究發現接受血管內血栓切除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10%的人年齡小於50歲。心臟栓塞和頸動脈夾層是年輕患者常見的基本原因。三分之一的病例沒有找到原因,表明需要對年輕患者的卒中原因進行更多研究。與老年患者相比,年輕患者的預後較好,出現症狀性顱內出血的風險較低。
閱讀連結:
7,多做家務,老年生活更健康?最新研究給你答案!
來源:e藥環球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現在想想確實是這樣,當年輕人因為工作壓力回家累到“躺平”的時候,老人們卻在熱火朝天的幫忙收拾家務、帶孩子。本來做完家務的成就感令人舒暢愉快,不過沒想到的是,研究發現,做家務這一活動本身也能夠帶給老年人很多健康方面的好處。
近日,一項發表在BMJ Open 的研究結果表明:家務活動的強度越大,對老年人身體和感覺運動功能、認知功能的改善也相應越大,相關的跌倒風險就越小。
閱讀連結:
8,中國科學家新發現:葡萄籽提取物或可延緩衰老、延長壽命!
來源:生物谷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老齡化程序加快,而老齡化是慢性疾病的最大風險因素之一。近日,一篇發表在Nature Metabolism 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透過研究發現,注射一種名為PCC1(原花青素C1,procyanidin C1)的物質或許能有效延長老年小鼠的壽命。
PCC1是一種存在於葡萄籽提取物中的化合物。在低劑量下,PCC1能預防衰老的細胞發生炎症,而且在高劑量下,其還能徹底殺滅這些衰老細胞而不損傷其它健康細胞。
閱讀連結:
審校:Simon
題圖:攝圖網
前 文 閱 讀
1,腦科學日報:治療癲癇,神經再生基因療法再立功?
2,腦科學日報:母乳餵養有助於防止母親的認知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