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東港區透過快檢技術,將24萬餘批次農產品中的3000餘批次不合格產品予以銷燬,銷燬重量1.5萬餘公斤。這是國內鮮有報道的農產品銷燬案例。民以食為天,中國人歷來將節約糧食視為美德,但是,對這則銷燬農產品的報道,我想眾多消費者不但不會感到惋惜痛心,反而會拍手稱快,因為在民以食為天背後,我們還需要食以安為先。
前些年,毒豇豆、毒生薑、毒韭菜等曾接二連三的出現,雖然是個例,但經過媒體發酵卻把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重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是從那幾次農產品安全事件之後,對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的擔憂,就一直是消費者在選購農產品時糾結當又無可奈何的焦慮所在。
現在,技術的發展已經讓快速檢測農殘等安全指標成為可能,雖然辛苦種植的蔬菜被銷燬著實令人遺憾,但這種強力的手段背後不僅體現的是監管部門對整治痼疾的決心,更重要的是對農業生產者予以的震撼與警示,由此產生的影響將為科學規範種植方式的大力推進起到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也將為為消費者呈現更綠色、更健康的“菜籃子”鋪平道路。
但是,農業生產從不擇手段地追求產量和栽培效益,轉變為追求安全、健康的科學管理方式,僅靠檢測與銷燬,是遠遠不夠的,這一系統性問題,需要各個環節的有機配合,才能最終是農產品生產走向良性軌道。
對比以安全健康優質農產品著稱於世的日本,我們有以下兩方面的基礎性工作需要做好:
一、建立高效有力的農技服務與推廣體系
目前過量地施用農藥化肥,是普遍現象,其中原因,一方面是生產者追求高收益的心理使然,但事實上很多有前瞻意識的生產者也想透過測土配方等科學手段來減少對化肥、農藥的依賴,生產出低殘留更綠色的產品,但是受限於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很多生產者缺少規範科學的指導,致使在生產上有心無力而只能走老路子。
眾所周知,日本的農產品安全性是世界公認的高水平,其中的一個重要保障就是農協和農林水產指導部門有完善的農技推廣和服務體系,透過包片式定期巡視,發現病蟲害或施肥問題,能第一時間予以科學指導,避免了農民在搞不清前因後果的情況下就盲目追肥用藥。
我國目前雖有各級農技推廣服務站,但是缺少系統化的管理,而且專業人員配備不足、知識結構落後、責任不明晰,服務多半流於形式,原本應有的職能並未有效發揮。建立更為高效有力的農技服務推廣體系,是解決農業生產者盲目生產現狀的關鍵一環。
二、提高農民的專業水平
農業生產者是農產品生產的主體,其自身的專業水平、綠色生產意識、環境保護意識等等對所採取的生產方式發揮著直接作用,但是目前中國的農業生產者老齡化嚴重,在具體的農業生產管理過程中,過於依賴經驗,而且在新型化肥、農藥不斷出現,新的栽培技術和栽培理念不斷更新的過程新背景下,其接受和融匯運用新理念、新技能的能力普遍偏弱。
背後的原因跟中國農業生產者從業門檻低有關。同樣在日本,要從事農業生產的準農民,必須經過為期約2-3年的系統專業培訓,在獲得從業資格證書後才能獨立從事農業生產,這就為農業生產的科學性、規範性、理念的先進性奠定了基礎。
我國現在雖然各類農民培訓已經很豐富很普遍,但是,很多地方的培訓水分都很大,往往是為了完成任務似的走過場,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提高農民的專業素養,而是得到相關培訓補貼。而從農民的角度來說,很多人思維僵化,基於長期形成的種植方式,不願意再做改變。
因此,建立系統規範,真正落到實處的農民培訓與考核制度,也是從傳統農業過度到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從過量施用化肥農藥過度到科學施肥用藥生產理念的關鍵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