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已經在前不久正式宣佈解封,沒了防疫封鎖措施的限制,該國商品出口出現了明顯的反彈現象。在當前全球供應鏈極不穩定的情況下,越南出口的恢復無疑會給全球海運注入一定的活力。不過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提出疑問,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逐漸恢復了商品出口,那些在疫情期間大批訂單迴流至中國的趨勢是否會就此結束。
其實這個問題也是許多中國企業、出口商最為關注的。據觀察者網報道,即便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產能已經逐漸恢復正常,有能力接受一些外貿訂單,但在這兩年疫情的影響下,那些外國大客戶“下單”的思路已經發生了改變。在他們看來,供應鏈穩定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能選擇中國的情況下就不會考慮重回東南亞。
據瞭解,東南亞國家因為疫情封鎖了很久,所以他們的出口貿易在解封之初有明顯的反彈現象。但也正是因此,當地出現了運輸價格猛漲的情況。從11月9日到現在,價格已從1000多美元飆升到現在的3000至4000美元了,也就是說在一個月內翻了好幾番。值得一提的是,當地運價在疫情之前僅300至400美元,和目前相比有10倍之差。
而要知道的是,這波暴漲背後的物流路徑有不少都是從中國運至越南,然後再從越南加工出口到其他國家的。這中間不僅要多交運費,還要耗費更長的時間,而且一旦遇上原材料進不去或者產品出不來的情況,就只能動用空運進一步增加運輸成本,這顯然是得不償失。
因為他們之所以選擇東南亞國家,完全是由於該地區的低加工成本和低關稅,並不是說中國不能承擔相關加工程式。眾所周知,中國的製造業有自己的獨特優勢,“中國製造”也已經從一個貶義詞成為了許多國家信賴的代名詞。只是隨著近些年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人力成本升高、人民幣升值等原因,不斷有外貿訂單開啟“東南飛”模式。
東南亞國家也由此成為了比較搶手的合作物件。但是,在這兩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又有大批訂單迴流至中國。畢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東南亞許多國家受疫情影響實行了封鎖政策,有的還出現了部分貨物短缺的情況,要想順利進行產品加工不太容易。而且即便一切準備就緒,他們也很難將貨物從東南亞運出。
所以在這個時候,經濟體量龐大且供應鏈穩定的中國就成了他們的首選,正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不論合作與否,我們的能力就擺在那裡。只是現在看來,近期那些“東南飛”的外國企業似乎誤判了,不過這些前人的經驗恰好讓另一些還在觀望的外國大客戶更加明白,能在中國做的就要儘量在中國做,以避免其他麻煩。
東南亞在解封后出現的運價大波動,已經足夠說明他們的供應鏈極其不穩定。除此之外,東南亞國家還存在其他方面的短板與不足,比如綜合效率不高但突發事故的風險較高。也就是說,在運價持續增加且影響因素較多的情況下,那些外國企業的確沒必要多跑一程到東南亞國家進行加工,畢竟做生意誰不想盡量節省成本,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呢。
據財經新聞報道,安徽一家服裝進出口企業經理透露,他們今年的業績已經超額完成,不過近期還是不斷有訂單送來。另外他們有一個日本客戶,幾年前將在中國的全部訂單搬到了東南亞,但現在卻要將訂單重新轉移至中國,因為在中國基本不存在國際物流、人員流動以及供應鏈等多種障礙。
事實證明在疫情下的中國製造業並未受到很大影響,甚至還因此增強了相關出口訂單的黏性,所以並不需要擔心訂單迴流至中國的趨勢,會隨著東南亞國家的解封而結束。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參與的RCEP將在明年正式實施,未來還會有CPTPP的簽訂以及一系列外貿發展政策的實施,這些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國外貿繼續保持強勁優勢。
不過有句話叫做居安思危,在中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好,出口貿易越做越大的情況下,我們還是要繼續保持定力和謙虛的心態,不能盲目的滿足現狀、驕傲自滿。接下來要如何提升中國產品的質量,從而更好地出口至西方國家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