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黨的歷史中有過無數的辦公地點,從1921年的上海,到蘇區、赴瑞金,因為一系列的原因,我軍兩萬五千里長徵,開啟了長達三十年的延安生活,而延安也因此成為最有名的紅色根據地之一。
進入國共內戰,國民黨胡宗南部大肆進犯陝甘寧地區,兵鋒直指延安,為保留革命火種,黨中央不得不搬出“革命聖地”延安,轉而駐紮到西柏坡,並以此為根據地指揮了三大戰役;同時,西柏坡也成為革命勝利前的最後一個辦公地。
在革命勝利後,中共中央便選址在中南海成為自己的辦公地點,而毛主席得知這個訊息後卻直言,說道:“我不搬!”接下來就跟隨著筆者去看看為什麼毛主席不願意搬進中南海
“進京趕考”
1948年11月,遼瀋戰役落下帷幕,全東北都獲得瞭解放,全國的百姓都能看到勝利的天平已經在傾斜。11月14日,毛主席建設性地指出:“再有一年左右,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打倒。”
隨即發展出的淮海、平津兩大戰役更是將黃河以北的國民黨軍隊全部肅清,讓國民黨陷入了無將可使、無兵可用的地步。但在平津戰役的後期,解放軍還是遇到了麻煩,不同以往的是,此次中共中央軍委決定透過和平接管的方式解放北平。
北平,是北京的舊稱之一。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戰國時期,燕國便在此置右北平郡;西晉時,將置右北平郡改成北平郡,北平這個名字也正式地出現在行政區域之中;1368年9月12日,明太祖朱元璋將此地改稱為北平府,以此希望北方和平。
正如北平兩字一樣,如今的北平城也同樣歷史悠久,其中的故宮、圓明園、頤和園、明十三陵等多種明清古建築,長城更是從秦朝開始修建。除此之外,諸多的文物也是我們老祖宗留下的遺產。但此時的北平卻隨時可能陷入炮火之中,而此時佔領北平城的就是被國民黨任命為“華北剿總”總司令的傅作義。
經過努力1949年1月21日,傅作義毅然率部舉行北平和平起義,使古老的文化古都完好地歸回人民。
十天後,人民解放軍進駐北京城內,宣佈北京正式的和平解放,而作為解放軍總參謀長的葉劍英也率部駐紮北京,被任命為北平市軍管會主任和市長開始善後的工作。至此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以勝利告終。
訊息傳到西柏坡,此時的毛澤東認為,我黨的工作重心應該由農村轉移到城市,今後的工作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過大會討論後,一致認為要將工作地點改換到北平,而中央的機關到達北京也標誌著全國人民已經取得了大規模勝利。
可是進城之後要去哪裡辦公,這個問題讓眾多領導人陷入了沉思和討論之中,而最早提出要將中南海作為辦公地的是,葉劍英元帥。
葉劍英在帶領部隊進城後就到了中南海辦公,因為中南海原來是皇帝的園林,建築面積大,隨著時間的流逝,中共中央未來必然也要擴大;而且此地沒有百姓,不至於勞民傷財,也算是省下了諸多預算。最終葉劍英給還在西柏坡的毛主席發了電報,彙報了各種情況,同時希望黨中央能夠搬遷過來。
西柏坡接到訊息後,在短暫的會議後將搬遷時間定在了當年的3月24日。這次搬遷是要攜帶大量裝置的,可當時交通困難,大量的汽車也派往前線作戰了,手中是無車可用啊。在臨行前的最後一天,才湊齊了二十多輛吉普車。
就算是有這般的難處,毛主席的心情也是很好,他對著周總理打趣地說:“看來,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呀,不睡覺都很開心,不精神怎麼能行呀!”
周總理聽到毛主席的這番話,隨後說道:“我們應該考及格!不能退回來。”
毛主席聽出周總理的深意,看了這個合作多年的老夥計,語氣非常的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考出個好成績。”
此時的負責車輛的楊尚昆將備車的情況彙報給了周總理,周總理不想推遲搬遷日期,便讓一部分同志先離開西柏坡到北京考察,選擇合適的駐地,而考察的人中就有供給部副部長範離。
後來,葉劍英打來了電話,他建議其他的同志乘坐火車前來,由於此時的北平城十分地擁擠,一批批汽車不好進去,最終,諸多領導人到涿州站登上了火車,前往屬於中國人民的北平城。
“香山”還是“中南海”
此時的北平城魚龍混雜,所以經過周密的調查,範離等人認為香山應該成為中共中央的辦公地,原因有如下四點:
其一,因北京剛解放,城內仍有不少的國民黨特務、散兵遊勇、土匪等,可謂是魚龍混雜,這樣複雜的情況可能不利於在城區內辦公的安保工作;
其二,假如國民黨部隊反攻,香山地勢險要,周圍高樹林立、十分隱蔽,因此在防守上有一定的優勢;
其三,傅作義的辦公機關正在進行撤離工作,彼時城區內是一片狼藉。
其四,香山上有一處慈幼院,院裡有大量的空房子,可以直接解決中央的辦公和住宿問題,還可以節省一筆修建費用。
1949年3月24日,毛澤東抵達了北京。葉劍英專門趕來陪著毛澤東、朱德、劉少奇等人在北平機場檢閱人民解放軍。中央的領導人也在這裡目睹了人民解放軍的雄姿英發,到了晚上毛澤東等人在葉劍英的陪同下入住了北京香山的雙清別墅,因此香山便成為了中共中央、解放軍總部的駐地,同時為保證安全的需要,此地對外宣稱為“勞動大學”(簡稱勞大)。
在毛主席一行人之前,葉劍英已經對香山做了多種的安保設施,除了高射炮陣地和基礎的地面警衛之外,還安排了大量的便衣在香山巡查,保護首長安全。
而由於工作的需要,時任北平市市長的葉劍英和眾多中央機關則趕赴中南海辦公。之所以沒有到香山辦公,有如下三點原因。
一是因為當時的北平是和平起義的,傅作義曾在中南海辦公,此時的中南海還有大量傅作義遺留下的裝置設施,更有利於工作的開展。
二是因為中南海身處北京城內,北京事務繁重,顯然在中南海辦公更加的方便快捷
三是香山的道路崎嶇,方圓幾里沒有人家,周圍的房屋更是屈指可數了,有一些機關單位並沒有分到住的房子,而重新搭建房子的時間和成本太高,他們也就跟隨著葉劍英去中南海辦公了。
可這也造成了中共中央分成了兩個工作地點,造成了工作溝通的障礙。葉劍英雖然在中南海工作,但也要時常趕到香山彙報工作;而毛主席也是要去中南海視察工作或是參加會議的。但兩地間隔實在是太遠了,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中央機關的事務也變得愈發的沉重,有時候時間太緊,周總理就會留宿中南海的“菊香書屋”。
於是葉劍英也決定將中南海收拾一下,將破舊的建築修繕一番,在這時的他就有心讓中央機關全面地搬進中南海。
但由於多年的戰火,再加上自從溥儀退位後,中南海就沒有人打理了。再加上國軍撤退後的造成的損壞,此時的中南海已經不是當年鮮花盛開、鳥語花香之地,所到之處盡是荒涼。這讓中南海的修建工作變得困難。
然而,此時的危機已經降臨在香山之上。
進駐中南海
在中央進入北京的六個月中,毛主席在這裡指揮了渡江戰役和解放南京,也與多方的進步人士進行了交流,而在這六個月中,毛主席喜歡上了香山的環境和氛圍,也有了在此地長時間居住的想法。
但天隨人願,突發事件還是發生了。我們之前說過,北平是和平解放的,傅作義率眾起義也都接受了改編,但總是會出現一些頑固分子的。
有兩個警衛團的營長欺騙剛歸降的國民黨士兵,想要陰謀作亂,而他們此時也看上了易守難攻的香山,要直奔毛澤東所在的勞大中去。
萬幸的是,李克農是情報方面的專家,他已提前在警衛團中安排了共產黨員,這才救了中央黨機關於水火之中,發現並阻止了這場叛亂。
這件事情可給大家提了個醒,這香山雖說幽靜,但處於山地,山上不少的樹林能給頑固分子提供保護,不利於解放軍在此駐防。而城中的中南海視野寬闊,圍牆也高大,更加地安全。
直到1949年6月,葉劍英趕在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召開前將中南海修繕妥當,就建議把中央機關搬到中南海中,並親自書寫了一份報告交到了周恩來的手中。
因為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周總理也意識到,香山實在太過偏僻與政協有一段距離,但也只是將中南海當做政府召開會議地點之一,將報告轉交給毛主席。
葉劍英眼見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都要召開了,但還沒有等到毛主席的回覆,心中就有些著急了,一向回覆很快的主席,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就沒有了回信,這到底發生了什麼?
葉劍英等不住了,專程趕赴香山的澄清別墅,親自請毛主席率中央機關轉移駐地,希望他們能搬往中南海。但這一次毛主席還是沒有接受葉劍英的提議,關於兩人的談話歷史並沒有記載。
這時的周總理也來勸毛主席,畢竟中南海相對安全,同時經過葉劍英的修繕,此時的中南海已經與當初北平剛解放時的中南海不可同日而語了,現在的中南海環境優越、草木豐茂、空氣也十分清新,很適合進駐辦公。但毛主席還是沒有鬆口。
毛主席嚴肅地對周總理說道:“我不搬,我不做皇帝,劍英真是固執得很。”
周總理看到毛主席這般嚴肅也沒有著急,笑著說道:“還是要聽父母官的建議。”因為此時的葉劍英任職的是北京市長。
但毛主席眉頭一皺,緊接著說道:“不行!這可是原則問題。”
至此,第一次的“搬遷中南海”便以失敗告終,但我們可以透過聊天可以知道,周恩來還是贊同葉劍英的提議的。之後的朱德也認為住在香山確實有諸多的不便,所以也對葉劍英的提議表示贊同。
但毛主席考慮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中南海是皇帝曾經居住的地方,是封建王朝剝削廣大人民的標誌。慈禧太后在此地作威作福,禍害百姓、喪權辱國;光緒皇帝企圖改革卻在此地囚禁到去世;直到辛亥革命時期,此地還是袁世凱的總統府,並在此地策劃王朝復辟。
回想起毛主席與周總理在來北平前就在談話中,毛主席直言不諱地說:“我們絕不能當李自成。”毛主席希望自己能考出個好成績,所以他更會去探究歷史,而這見證幾代君王衰敗的中南海,主席的心中自然是感慨萬分。
但總是在香山和中南海之間奔波實在太浪費時間了,中央機關安排在中南海確實有很多的好處。最終,一次政治局會議中,多數同志都希望能搬到中南海辦公,而我黨一直有著少數服從多數的傳統,沒辦法毛主席只能搬進了中南海的菊香書屋。
得知訊息的毛主席嘆了口氣,對身邊的葉子龍說:“聽人勸,吃飽飯,搬就搬吧,咱們收拾收拾,一起進城!”
但毛主席並沒有長居中南海,這段時間的過程,《毛澤東年譜》中有如下的描述:1949年6月15日因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事務繁忙,經常工作到深夜,毛澤東只得暫住中南海豐澤園的菊香書屋。
因此,每當要到城中住宿之時,毛主席才會暫住在菊香書屋,多數時間還是居住在香山。而到了同年的9月21日政治協商會議召開,大量的工作讓毛主席沒有時間返回香山,這才算正式移居到中南海。
而隨著他移居的還有自己的樸素。
移居後的生活
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統稱,此地作為皇家園林確實漂亮古樹參天,綠樹成蔭,紅牆黃瓦應有盡有。但當黨組織入駐後這裡就變得樸素了,而毛主席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其實毛主席在中南海辦公、生活是需要付房租的,而水電和傢俱使用費更是不能少的,同時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費也沒有讓國家操心,都是自己掏腰包的。
中南海原先是皇家園林,在我們的印象中,皇家吃飯是和我們不一樣的,慈禧吃一次飯,會佈局150道菜,但是毛主席在吃的方面還是能省則省。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毛主席的餐桌上很少能見到紅燒肉,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對紅燒肉是多麼的喜愛,但他卻以身作則,主動地選擇了與民同甘共苦。當時買肉是要肉票的,雖說作為主席多拿一些肉沒什麼,但他一次也沒有這麼做過,想要解饞毛主席就從孩子們的指標中擠出來一點,拿來買肉。
在一次家庭會議上,毛澤東計算著一家的伙食支出,算完後毛主席對著孩子們說:
“老百姓一天吃多少,我們就吃多少,我們在吃喝這方面,要和他們去比,堅決不能搞什麼特殊。”
一個叫王近任的廚師跟隨著毛主席在中南海工作六年,別人問他會什麼特別的本領,王近任答道:“在毛主席身邊,我學的手藝幾乎派不上用場,我做的都是很普通的飯菜。”
到了夏天,中南海鮮花盛開,花匠就在小院中擺放了很多的鮮花,毛主席看到後感覺心情愉悅,但對著身邊的警衛說:“過去,這裡是皇家公園,他們美化咱們就不干涉了,可是我們既然已經來了,就不要擺這些了。”
身邊的人不知道主席為什麼會這樣子,但也只能照辦了。沒隔多久,主席還是感覺不妥,他直接把花園變成了菜園,這樣子省下了不少的菜錢。
後來毛主席才說:“到我這裡來的人有很多,不僅是其他領導,還有工人和農民朋友,大家看到我擺了這麼多花,也會跟著模仿,這樣可不好,容易養成虛榮風氣。”
我們都知道,毛主席除了喜歡紅燒肉,還愛游泳。因為對游泳有著極大的愛好,剛來中南海的毛主席就四處詢問哪裡能游泳,而此時的中南海因為修建時期太早,用水泥做的游泳池子都出現了裂隙、
毛主席看了後也沒有認為這有什麼不好的,在裡面修修補補又用了幾年。
但畢竟時間長了,中南海的游泳池還是到了該退休的年紀。在毛主席外出的時候,大家在沒有打擾毛主席的情況下,給他造了個室內的游泳池。毛主席回去後勃然大怒,感覺因為自己的愛好而浪費了錢,自己一次都沒有使用游泳池,而是向群眾開放。
而這不過是毛主席在中南海樸素生活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