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斧 500 是一臺看起來很“傳統”的遊戲本。
這個“傳統”並不是貶義詞。之所以說戰斧 500 “傳統”,是指它的產品定義設計方向和最終作為一款產品給到使用者的使用感受和之前常見,為了極致效能釋放而選擇犧牲便攜性的遊戲本們類似。在如今這個不少廠家在打造旗艦產品時將注意力更多放在纖薄外觀的大環境下,宏碁掠奪者戰斧 500 依舊走在“極致效能”這條道路上不動搖。
當然今時今日對於旗艦遊戲本來說,“極致效能”只是及格線。畢竟效能決定了遊戲體驗的下限,而一臺遊戲本的散熱設計、螢幕素質、鍵盤等則決定了體驗的上限。戰斧 500 作為當今掠奪者遊戲本的旗艦,想要在頂級遊戲本市場中立足,這種“上限”就非常重要。
為了讓“上限”儘可能地高,宏碁為戰斧 500 裝備瞭如今膝上型電腦上的最強螢幕。4K 解析度,120Hz 重新整理率,DCI-P3 色彩空間,最低 3 毫秒響應時間,然後在這個非常薄的上蓋裡面甚至還裝載了 Mini LED 背光,擁有高達 1180nit 的峰值亮度,透過 DisplayHDR 1000認證。
什麼叫“好螢幕”?這就叫“好螢幕”。
在 SDR 模式,也就是關閉 Windows 作業系統中 HDR 開關的情況下,這塊螢幕的全屏最大亮度是 566nit,最大對比度為 4500:1。開啟 HDR 開關,那麼最大全螢幕亮度甚至可以高達 896.3nit,對比度可達 9160:1。
“等等,說好的 1180nit 呢?”
眾所周知,對於帶有分割槽背光的顯示器來說峰值亮度和全屏亮度是存在一些差別的。這個峰值亮度在開啟 Windows HDR 開關、回放 HDR 內容並且在低螢幕白色佔比的情況下才會出現,不過就算退一萬步說不開啟 HDR 時 566nit 的全屏峰值亮度也已經非常高,搭配 DCI-P3 廣色域的觀感也極好。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在宏碁的官方產品頁面上並沒有詳細說明戰斧 500 螢幕背光分割槽數量。不過從實際播放分割槽背光測試影片的情況來看,戰斧 500 的分割槽背光表現還是很不錯的。其分割槽數量足夠,並且控光的邏輯也很成熟,只有在側向觀看的情況下才會出現輕微的光暈現象,絕大部分時候觀感極為出色。
和某些電視機上的 Mini LED 分割槽背光控制邏輯不太一樣的是,戰斧500的螢幕背光在顯示黑色時並不是完全關閉,只是降低至一個較低的值。不過相應的換來的是非常快的背光響應時間和非常低的光暈現象——僅有在側向觀看的時候,螢幕上的點光源才會有輕微的光暈。
為了襯托起這樣一塊頂尖的筆電螢幕,宏碁給戰斧 500 搭載了——更智慧化的 RGB 背光鍵盤和機身三側的 RGB 燈條。
是這樣的,在以往的掠奪者筆電上 RGB 背光鍵盤僅是支援不同的動態背光模式,不過沒有辦法進行“互動”。但這次新款戰斧 500 的 RGB 背光支援額外2種互動模式,分別是跟隨系統聲音的動態模式以及更有趣的聯動螢幕內容模式。其中聲音聯動模式很好理解,就是系統播放聲音的時候進行閃動和變色。
而聯動螢幕內容則是將鍵盤當做螢幕的倒影,在螢幕下半部分顯示的不同內容會像倒影一樣出現在鍵盤上,並且根據螢幕內容實時變動。
做這種燈效的一個核心是要求燈光效果不能和螢幕顯示內容有過於明顯的延遲,而宏碁這點做得還不錯。鍵盤和機身三側燈條確實需要個零點幾秒進行反應,不過這種延遲只有在劇烈的明暗場景變化時才比較明顯。正常觀影或是遊戲的時候燈效的變化能夠和螢幕的內容保持比較好的同步,鍵盤區域的燈光色彩也可以做到比較接近於螢幕色彩,看起來酷得沒朋友。
用一句話形容這個視覺效果,就像是這塊 4K 120Hz 螢幕懸浮於的水面上。比起已經讓人審美疲勞的花裡胡哨 RGB,這種富有沉浸感和互動感的燈效簡直讓人無法拒絕。使用者也可以使用個性化的動態或靜態桌布,讓自己的燈光具有絕對的個性。作為當下掠奪者遊戲本的旗艦產品,這種能給與使用者與眾不同感覺的設計可是重要的加分項。
在戰斧 500 上,宏碁也使用了自家旗艦遊戲本上才有的磁力壓感按鍵。原廠提供 2 套 3mm 行程的彈簧磁力感應鍵帽和更換工具,兩套鍵帽均為金屬上蓋,分別對應 fps 遊戲和競速遊戲,在相容的遊戲中可以線性控制角色移動或是賽車油門開度等。
為了便於使用者瞭解磁力按鍵的工作狀態,戰斧 500 的 RGB 燈光也可以根據磁力按鍵觸發程度進行視覺反饋。這大大降低了磁力壓感按鈕的學習成本,在熟悉操作之後就可以在遊戲中做出更細膩和順暢的操作。
那麼效能呢?
這臺掠奪者戰斧 500 搭載的是 i9-11980HK 處理器和 RTX3080 16GB 獨顯,為了滿足頂級的遊戲本硬體以及 Mini LED 螢幕對電能的需求,戰斧 500 需要同時用到 2 個 330W 的 DC 電源介面卡。因此戰斧 500 包含電源的重量十分誇張,基本上和“便攜”兩個字沒啥關係。
這兩個 330W 電源介面卡並不是用來鎮臺面的,而是為了保證戰斧 500 硬體效能能夠充分釋放。
戰斧 500 的 Predator Sense 控制中心中提供了4個性能釋放檔位,分別是靜音、普通、野獸和 Turbo 模式。每個模式下 GPU 有不同的功耗上限,在普通模式下 CPU 和 GPU 功耗上限分別是 80W 和 130W,野獸模式則分別為 90W 和 165W,動態功耗值為 15W。Turbo 模式的功耗上限和野獸模式相同,區別在於此模式會強制風扇滿速執行。
將整機設定為野獸模式,在 CPU+GPU 雙拷場景下,戰斧500的功耗分配是CPU 75W,GPU 150W。室溫 21℃ 情況下雙拷 25 分鐘,CPU 核心最高溫度 92℃,GPU 核心溫度只有 62℃。相同模式單拷 GPU,溫度保持不變,但是風扇轉速會大幅度降低。並且機身鍵盤區域甚至都沒有什麼明顯的發熱,和平常輕度負載情況使用並無二樣,比薄型遊戲本涼快得多。
這個最終溫度水平還不是戰斧 500 最牛的地方,戰斧 500 最牛的地方在於保持相對較低的 GPU 溫度同時將噪音水平壓制得很好。哪怕是在“野獸”模式下,戰斧 500 的雙拷噪音也大幅度低於同等效能釋放的其他遊戲本。若是在“普通”模式下進行拷機,那麼整機的噪音甚至可以低到只有輕微風聲的水平。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評測時已經入冬,室溫較低,若是在常規室溫或是更炎熱的環境中,戰斧500 的拷機噪音可能會有比較明顯上升。
究其原因自然是機身厚度——厚實的機身讓宏碁給這檯筆電塞下了超豪華的散熱模組,較大體積的風扇也能在輸出相同風量的情況下降低轉速。並且因為風扇比較厚的關係,滿速執行時發出的噪音頻率也顯著低於一般遊戲本。
但是這臺搭載 4K 120Hz 螢幕的戰斧 500 也有一個很明顯的不足,那就是不支援獨顯直連。雖然理論上這是因為英偉達 Advance Optimus 技術不支援 4K 120Hz 螢幕,可其他廠商是透過關機切換的形式繞開了這個障礙,而很可惜的,宏碁在 4K 版戰斧 500 上並沒有這麼做。
在 2021 年各家的旗艦遊戲本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趨勢,一些品牌將設計方向轉向了縮減機身厚度的薄型設計。許多品牌也紛紛開始以較薄的機身和內斂的設計作為特點,這當然不是壞事,畢竟這代表著高階遊戲本朝著多樣化發展,掠奪者旗下也有主打纖薄機身的高效能遊戲本。
而戰斧系列不一樣,戰斧系列的電腦一直都是為了極致效能而設計。之前的戰斧 700 甚至採用了非常獨特,甚至說瘋狂的散熱設計來儘可能地壓榨硬體效能,這臺戰斧 500 雖然在整體形態上沒有那麼花哨,可它是一款為了極致遊戲效能而生的遊戲本。
頂級的 4K 120Hz Mini LED 顯示屏,高功率 RTX3080 16GB 獨顯和 i9 處理器,都被宏碁裝進了這檯筆電的身軀裡面。另外還有可替換鍵帽的Magforce磁力壓感按鈕,以及極具個性化的燈光設計。最後還有極其強大的散熱模組保證內部強大的硬體滿功率穩定執行的同時,維持著對於遊戲本來說極為出色的散熱和噪音控制。
至於價格?在考慮到各項拉滿的配置、儲存空間(64GB RAM + 2TB RAID 0 SSD + 2TB HDD)以及 4K 120Hz Mini LED 螢幕之後,39999 元的價格甚至有那麼一點點“價效比”——至少和它瞄準的同配置競品相比,宏碁的定價可還便宜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