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多月前,筆者在今日頭條上發表了一篇《持續頭暈不緩解,想過這裡的原因嗎?》的科普文章,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展現量也達到60多萬,眩暈真的只是頭部疾病的症狀表現嗎?眩暈只是中老年人群的專屬疾病嗎?其實都不盡然。筆者在上文中已經明確指出了上頸段軟組織因素及骨錯位是造成眩暈的一大重要病因,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相關血管壁出現病理性改變時,頸源性因素與其他病理性因素疊加,從而誘發很多中老年性患者眩暈症狀的發生。
中老年患者的很多眩暈病因在頸椎,那年輕人甚至許多孩子也會出現眩暈發作,那會不會也有頸源性因素參與其中呢?答案是肯定的,從筆者膚淺的從業經歷來看,在眩暈病的青少年發病人群中,其頸源性因素甚至比中老年人群比例更高。結合近日的一位十四歲小患者的病情,我們來分析一下。
今年剛滿十四歲的小鞠同學,妥妥的美女小學霸一枚,最近一個月,鞠學霸有點心煩,時不時的就會出現頭暈發作,並逐漸加重,同時伴有枕部不適,噁心,視物不清,嚴重影響學習。比孩子更著急的是父母,除了擔心初四升高中的考試成績外,更關心的是孩子到底得了什麼病,經幾家知名醫院一番全面檢查,沒有查出什麼病因,對症治療一個多月,也沒有收到什麼治療效果。孩子到底得了什麼病?接下來該怎麼辦?小鞠美女和爸爸媽媽一臉迷茫。
當患者來筆者處就診時,根據其症狀描述和詳細的指下查體(環椎左側移位,環椎左側橫突尖壓痛明顯,樞椎棘突左偏,頸2/3右側關節突關節凹凸感明顯,壓痛明顯),患者病因已基本瞭然,小美女最大的病因嫌疑就是環樞椎錯位誘發的頸源性眩暈,接下來的頸椎張口位X片證實了筆者的判斷,見下圖。
病因清楚了,接下來的就是治療,筆者採用的是非針非藥的美式整脊手法,美式整脊手法的基礎就是脊柱小關節半脫位,再輔以影像學的導引及指下查體後定點定位,極大的提高了治療的安全性、靶向性。在接下來的四聲彈響之後,起身後的小美女眩暈症狀係數消失,這也讓旁觀的中醫學生們大為驚奇。詳細的為她們講解了四聲彈響的來源,學生們心中豁然開朗。
第一聲彈響來源於環椎的復位,發力點位於左側環椎橫突尖;第二聲彈響來源於樞椎椎體的復位,發力點位於頸2/3右側關節突關節處;第三及第四聲彈響準確的說,不是兩聲彈響,而是兩串彈響,來源於頸3至6椎間關節的調整性復位彈響,發力點分別位於兩側的頸4/5關節突關節。經過一系列的手法復位後,小美女的頸椎關節得到復位,對椎動脈的刺激卡壓解除,顱內供血得到改善,眩暈症狀消除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那青少年為什麼會出現頸源性眩暈發作呢?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廣泛使用,不合理的坐姿,不適合的枕頭等等,都是其誘因所在。看看現在的青少年斜臥在沙發上看手機的樣子,跟清末吸鴉片的病夫們不是一樣的姿態嗎?手機、電腦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也將見證一代人頸椎的頹廢。
再次重複頸源性眩暈的病理病因。臨床研究表明,椎動脈供應頭部30%的血液供應,椎動脈常會在三個部位發生迴圈障礙,即C5~6椎間孔平面、寰樞關節處、寰枕關節處,其中尤以寰樞關節處最為常見。如果寰樞枕段出現椎枕肌勞損痙攣、寰樞關節錯位等,都可以引起該段的椎動脈受壓,而出現眩暈症狀發生。在上述病變基礎上,頸椎的旋轉運動會加重該段椎動脈的受壓,而呈現旋頸時出現眩暈加重的表現。
此外,位於交感神經鏈上端的頸上神經節與寰樞段關係緊密,其交通支與椎動脈叢相連,另其細支發至頸椎上部的韌帶和骨骼,頸1~3的竇椎神經分佈於寰樞關節的內側、橫韌帶、翼狀韌帶上。而頸1~3的竇椎神經為頸1~3脊神經和交感神經節後纖維構成的混合支,當寰樞關節失穩時,會透過刺激椎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纖維而間接引起頸上神經節興奮或直接刺激頸上神經節,而引起椎動脈痙攣,以至產生眩暈症狀。這也就是小鞠美女眩暈症狀發生的真正原因所在。
我是威海市中醫院針灸八科全科醫生宋國政,“中醫為主,西為我用”的全科思維,是我們科室的專業理念,“各類針具、手法、中藥、艾灸、理療相結合,身心一體化”的中醫綜合治療方法,是我們的主要治療手段,“急慢性頭痛、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肩周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痛風、脊柱源性疾病、周圍神經卡壓綜合徵、帶狀皰疹及後遺神經痛、面癱、三叉神經痛、關節積液、足跟痛、腱鞘炎、網球肘、急慢性軟組織損傷”是我們針灸八科的重點十六大病種,“以療效為先,與中醫同行”,我們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