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說的話太專業、聽不懂?小荷醫典「醫說就懂」欄目,給你科學、靠譜的解釋!
醫生說:“任何藥物在使用之前一定要看清楚它的適應證。”
這時,很多人似懂非懂:
什麼是適應證?
為什麼用藥前要搞清適應證?
為什麼是“適應證”而不是“適應症”?
……
來來來,今天小荷醫典帶你搞懂這三個字~
什麼是適應證?
中國最權威的文字工具書《辭海(第7版)》中對適應證的定義是:“適合於採用某種治療措施的疾病或情況。如癰(yōng)發展成膿腫應行切開術,膿腫形成即為切開的適應證。”
適應證,簡單來說就是某種治療措施(藥物、治療方法等),能用於治療哪些疾病或者症狀,這些疾病或症狀,就叫這種藥物或治療方法的適應證。
為什麼用藥前要搞清適應證?
一般情況下,醫生會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藥物的適應證,合理選擇藥物。理論上講,只有藥物的適應證裡邊有這個病的,患者才可以用這個藥物。
舉個栗子:
大家都知道頭孢有抗感染的作用,而頭孢又分為很多種:頭孢呋辛、頭孢氨苄、頭孢克肟......不同藥物的適應證是不同的,以頭孢克肟(wò)為例,它的適應證如下:
對鏈球菌屬(腸球菌除外)、肺炎球菌、淋球菌、卡他布蘭漢球菌、大腸桿菌、克雷伯桿菌屬、沙雷菌屬、變形桿菌屬、流感桿菌中頭孢克肟敏感菌引起的以下感染有效。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急性支氣管炎併發細菌感染、支氣管擴張合併感染、肺炎;腎盂腎炎、膀胱炎、淋球菌性尿道炎;急性膽道系統細菌性感染(膽囊炎、膽管炎);猩紅熱;中耳炎、鼻竇炎。
也就是說,理論上講,頭孢克肟主要適用於以上情況。所以大家在用藥前,一定要看清適應證~
為什麼是“適應證”,而不是“適應症”?
有人會問:“網上一搜很多都是‘適應症’,小編你是不是寫錯了?”
事實上,當初在確定到底是用“證”還是用“症”的時候,全國的醫學專家、語言文字工作者等諸多知名學者曾經進行過熱烈、深入的討論,最終傾向於認為使用“適應證”,主要原因是:
證,即證據、辯證;症,即症狀表現。
很多時候,決定是否選擇某種治療手段,比如決定是否用一個藥、是否進行一種手術,不能僅僅透過臨床症狀判斷,還需要結合病史、查體、輔助檢查等多種證據,綜合辯證思考,使用“適應證”比“適應症”更能強調其特質。因此,使用“適應證”比“適應症”更合適。
於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佈的《醫學名詞》中就規定,“適應證”才是規範化詞。
拓展閱讀:
根據“適應證”延伸出來還有超適應證、絕對適應證、相對適應證,這些都是什麼意思呢?
- 超適應證:主要是在還沒有更有效或者更好治療手段等特殊情況下,根據循證醫學證據支援(必須有),將藥物或者療法用在暫時沒有適應證的地方。
- 絕對適應證:就是指嚴格要求的適應證。
- 相對適應證:是指在一定條件限制下,可以擴大適應證某些指標的範圍。
比如,以糖尿病患者運動療法為例:
絕對適應證:糖尿病前期、沒有併發症且血糖穩定
相對適應證:血糖控制穩定(在一定條件限制下)、有輕度併發症(可以擴大適應證人群)
參考文獻:
[1]秦小川.“證”“症”“徵”在醫學科技期刊中的誤用分析[J].中國科技術語,2018,20(05):59-62.
[2]朱建平. 醫學名詞“證”、“症”、“徵”規範使用的探討[J]. 中國科技術語 . 2003, (04): 14 -17
[3]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糖尿病運動治療指南[M]. 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12.
醫學編輯:李星星
內容策劃:杜瑜
醫學稽核:李春風
內容出品:小荷醫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