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後期時,國力衰弱,和列強的多次交戰中也是抵擋不住敵人炮火的猛烈攻擊,各方面的損失非常巨大。當經歷了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已經開始走向了滅亡的道路,而且還被迫把許多領土和大量的錢財賠給各國列強。看起來當時的清政府已經是不堪一擊,但是為什麼它還能夠堅持70年後才徹底結束呢?原因來自於三場戰役,讓洋人不敢小瞧。
第一場戰役是收復失地,在1865年時,左宗棠率領軍隊、抬著棺材前往邊疆。在這次戰役中,清軍有兩到三萬人的兵力,而阿古柏有四到五萬人的大軍,在兵力上清軍略顯不足。但是清軍士氣高昂,拿著槍支和大炮對戰阿古柏軍隊。經過了兩年後,終於將對手打敗,收復失地,獲得了最終的勝利,甚至這場戰役還震懾到了沙俄。
第二場戰役是中法戰爭,主要挑起國自然是法國,剛開始時主戰場在東南亞,而法國在軍事方面有著很大的實力,很快就佔據了優勢。之後雙方在沿海地區交戰,清軍也堅決抵抗法軍的火力,還因此留下了美名。基於清軍在戰爭中取得的大捷,讓很多國家都對清政府有了一定的改觀,佩服於他們堅決抵抗的勇氣和決心。
在清軍和法軍交戰的這場戰爭中,清軍也輸了戰爭,簽訂了《中法新約》。但是這次的條約不同於之前的條約,清政府不用再割地賠款,而且法軍在這場戰爭中還損失慘重,以致於當時的總理內閣全都辭職。此外,在和法軍交戰時,清軍擁有幾千支火力超強的步槍,還超過了法軍的火力,說明清軍還是有著讓其他國家佩服的實力。
第三場戰役出兵幫助朝鮮,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這個事件,因為戰役發生在朝鮮。當時的朝鮮國王落入了日本人的手裡,其王妃便請求清政府救援。袁世凱知道了這個訊息後,就立即率領軍隊前往,平定了戰亂。當時的清政府已是自身難保,卻仍然幫助朝鮮,也因此讓西方國家覺得不能輕易地小看了清政府。
除此之外,這些西方國家都想要獨自擁有清政府這一塊大肥肉,但是又沒有那個實力,做不到獨吞,因此也讓清政府再延續了70年,所以才讓我們看到了早已衰落的清朝卻依然過了幾十年後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