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戀人格母親相比,邊緣人格父母的孩子在性格及人際方面表現出更多的問題。下面是邊緣人格父母的九個特質,也是九個症狀,以及作為邊緣父母的孩子面對他們的父母所感覺到、體驗到的。
一、瘋狂地拒絕真實感受,感覺到被拋棄或拒絕。邊緣人格的人通常自我認知能力都很差,他們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存在來體驗自己的價值。他們極其害怕獨處,因為獨處時他們很可能會做出一些絕望的舉動,並導致他們一直試圖避免被拋棄或拒絕的感覺(反過來這又會加劇他們的恐懼)。
子女常常會感到:
1、我不能離開家,不能拋下他們;
2、和父母在一起是我的責任;
3、如果我不那樣(花更多的時間陪他們,按照他們的意見行事),他們會感到更多的沮喪和焦躁。
二、人際關係緊張而不穩定;對他人的感情不斷在極端愛護與極端憤恨間搖擺。他們傾向於給人貼標籤,他們不能夠很好地同時感受兩種情緒,也不能夠同時看到別人的優點和缺點。他們在看人時傾向於只看到對方的好處或者壞處,對方不是英雄就是惡魔,不是盟友就是敵人,他們不會認為某人“整體不錯,但有個別缺點”。有時候,他們會給自己的後代貼上標籤,認為某個子女十全十美,而另一個則一無是處。或者他們也會給同一個人貼上不同的標籤:這個星期(這一天、這個小時),老闆還是世界最賤的賤人,下個星期(下一天,下一小時),他就變成了值得依賴的良師益友。不論標籤是怎麼貼的,這種非黑即白的極端思維隨時間都可能會發生,根本不需要外部因素的觸發。
子女常常會感到:
1、如果我這麼做,我就會成為多變的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2、世間萬物非好即壞,非黑即白,沒有例外;
3、如果一個人有缺點,那麼他就惡魔;世間之人只有好人和壞人、盟友和敵人之分;
4、沒有灰色空間,也沒有中間地帶;
5、我很受寵愛;如果我繼續按父母期望地做,我就會一直是他們最喜歡的孩子;
6、我被人厭惡。我更努力、做得更好,這樣才能夠贏得他們的愛。或者,我一文不值,還有什麼努力的?
7、頭一天我還受到寵愛,第二天就被討厭——世界真是個充滿矛盾的地方,我根本無法左右別人對我的態度和周圍發生的事物。
三、不能夠定義自己,不能描述自己的喜好、願望;自我知覺不穩定。成年子女在談論邊緣人格父母時都有一些常用的描述:反覆無常、優柔寡斷、變色龍。這樣的父母經常會改變自己的想法、觀點甚至價值觀,這主要取決於他們與誰在一起,他們想要表達什麼。
子女常常會感到:
1、他們太需要我了,我整個人都是他們的,我們就像一個人一樣;
2、這個人不真實;
3、我不能把他說的當真,因為到明天他就又變卦了;
4、他們很善變;
5、他們都戴著面具;我們表現出的樣子和真實的我們之間不一定存在聯絡。
四、不斷地企圖自殺、威脅自殺或自我傷害。邊緣人格患者的自殺率很高。他們可能威脅要自殺;把自殺當作一種傳達絕望、企圖喚起他人反應的工具。
子女常常會感到:
1、如果父母自殺或者企圖自殺,都是因為我;
2、我有責任保護他們不受傷害,免於死亡;
3、我很壞;如果我再乖一點,我的父母就不會傷害他們自己了;
4、別人的(負面)反應都因為我,都是我能夠控制的。
五、衝動、冒失,存在濫用藥物、暴飲暴食、揮霍無度、性濫交、在商店順手牽羊等等危害自身的行為。這樣的人常常會衝動行事,或進行不安全的性行為。有些患者揮霍無度,透過不斷地滿足購買慾來感受他們自身的存在。有些患者則沉迷於賭博。他們的衝動行為看上去就像是個小孩子一樣,想要什麼就必須要得到什麼,不管可能的後果。蹣跚學步的小孩子常常會說:“我要!現在就要!”許多邊緣人格患者的成年子女也會對此產生共鳴。
子女常常會感到:
1、我需要照顧他們;
2、如果我......的話,我就可以讓他們不那麼衝動;
3、如果我是個更稱職的子女,他們就不會有這些問題了;
4、我無法影響到他人,我對別人的影響太小了。
六、情緒多變,情感反應極端,在幾小時到幾天的時間裡反覆表現憤怒或焦慮。邊緣人格父母從快樂仁愛到狂暴恐怖只需幾個小時甚至更短的時間。他們本人通常不記得——或者聲稱不記得自己在發狂時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他們的子女表示,情況就好像“兩個小時後我再次回到家,他表現得就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子女常常會感到:
1、我永遠無法得知下一小時我將面對什麼;
2、我學會了去注意那些最最細微的線索,以便在突變發生前有所準備;
3、我不相信你告訴我的話,因為幾天、幾小時甚至幾分鐘之後,你就會,並且極有可能改變主意;
4、最好不要對周圍的情形或取得成就表現過於興奮,因為我的快樂可能會引發劇烈的反應;
5、還是不去享受好東西來得更容易一些,因為幸福過後隨之而來的很可能是恥辱。
七、持續性或經常性地感覺被掏空、內心空虛或虛假。邊緣人格患者常常會告訴諮詢師,他們感覺極度無聊,或者內心深處感覺空虛,正因如此,他們才會濫用藥物和酒精,迷戀金錢和財產,或者自我傷害。他們缺乏自我的核心,缺乏可以依賴的自我意識;他們感覺無法自控,需要依賴他人,並充滿受害者情結。儘管邊緣人格患者時不時地會激烈爆發出來,但他們的家人、親友和治療師們卻常常覺得,他們空洞、虛弱。
子女常常會感到:
1、我無法依靠你,你的心思不在這兒;
2、我必須管好自己的嘴,保護好你,不然......;
3、我要為你的自我意識負責;
4、讓你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完整的人,這是我的責任。
八、無法表達或過度表達憤怒,經常情緒激動、表現憤怒,一再與人發生肢體衝突,言辭極端尖刻或表現孤僻。暴怒,是他們的顯著特點。引起暴怒的原因可能是衣櫃裡衣服掛歪了、飲料灑在桌子上、電視聲音過大、生病、提醒邊緣人格患者某事並不是他所記得的樣子,或者要求離婚。無論導火索是多麼微不足道或多麼嚴重,夾雜著言辭攻擊與肢體暴力的暴風雨都會突然暴發,然後又迅速地歸於平靜。有些忍受暴風雨的人報告說他們必須要逃離現場——逃到屋外、車外,或逃進一間大門緊鎖的安全屋。他們在心裡對失控的邊緣人格父母潛在的暴力行為充滿了恐懼。
子女常常會感到:
1、我不應該表露自己的情感,尤其是憤怒;
2、我需要小心行事,不要惹你勃然大怒;
3、暴怒或悔悟,情緒變化極其之快,兩者之間似乎沒有必然聯絡;感情好像是隨機的,不一定要對外在刺激的反應;
4、最安全的辦法就是壓抑自己的感受。
九、間歇性地猜忌、妄想或感覺不真實(麻木、脫離現實)。邊緣人格患者的親友們可能會注意到,患者本人有時候會表現得好像走火入魔一般——短暫地脫離現實或表現出精神病發作的症狀。指出他們的不當行為(比如說謊)或者一段對話時,成年子女們常常都會看到一張面無表情的臉。事情發生時他們的父母可能就正在出神。他們是真的不記得了。成年子女也許還記得,許多時候有人指責他們父母時,父母都會迅速反擊說對方動機不良,或者將責任推給其他人。
子女常常會感到:
1、我記憶裡的現實和你不一樣。既然你這麼確信你的記憶是正確的(而且你又是大人),那麼一定是我錯了;
2、我曲解了事實;
3、我不能相信自己的判斷力;
4、我就是搞不懂別人;
5、如果我再完美一些,如果我把事情都做對,我就不會成為別人無端指責的物件了;
6、我必須時刻準備著要證明自己併為自己辯護。我的抉擇,僅僅因為它們是我(根據我的需要和偏好)所決定的,所以就不夠正當並不能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