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名字都怎麼來的呢?
今天開始,我們分幾篇文章,講一講各省級行政區名稱的由來。
先簡單說一下省制的由來。省制創立於元朝,這個大部分人都知道,但是省這個名稱出現,卻遠早於元朝。在南北朝時期就有了省,只不過當時的省不是地方行政區,而是中央的行政機關,比如尚書省、中書省等。沒錯,就是三省六部制。
那有人會問,三省六部制中的省跟省制中的省有什麼關係嗎?
省制最早稱行省制,是行中書省的簡稱。中書省原本是三省之一,在元朝時屬於全國最高行政機關,但由於元朝疆域廣闊,又是少數民族政權,為了加強統治,中書省就分別向全國各地區派出機構,管理一地的軍政,稱為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明清又直接稱省。這就是省制的由來。
不過元朝並不是最早發明“行省”的朝代,早在隋朝時,就出現過“行臺尚書省”,是中央尚書省向地方派出的機構,作用跟後來的行中書省相似。再往前追溯,魏晉時期就已經出現大行臺,意思也差不多,但是跟行省制度的區別在於,這些都是臨時設定的,只是短暫存在於個別地方,不屬於一種地方行政制度。所以行省制歸根結底誕生於元朝。
好,廢話不多說,我們開始今天的正題,各省名稱的由來。
今天講三個省,江西、浙江、福建。
先說江西,唐玄宗時期就有了江西的說法。唐朝初年實行州縣制,全國有上百個州,直接歸中央管轄,由於數量太多,中央管不過來,唐太宗就根據山川地理形勢,把全國一百多州劃分為十個道。其中有一個江南道,包括了今天的江西、浙江、湖南等長江以南的大片地區。到了唐玄宗開元時期,準確時間公元733年,又把10道拆分為15道,其中江南道一分為三,分成了江南西道、江南東道、黔中道。
唐初十道
說到這,很多人應該想到了,沒錯,江南西道簡稱江西道,就是江西名稱的由來。不過這時的江南西道跟今天的江西省範圍差距很大,連湖南省也包括進去了。直到唐朝中後期,經過不斷調整,湖南被分置出去,江南西道的範圍才變得和今天江西省差不多。所以江西的地理範圍是在唐朝定型的。後來宋朝改道為路,設定江南路,1020年又拆分為江南東路、江南西路,江南西路的範圍和唐朝江南西道相比,基本變化不大,再到元朝就是江西行省了,範圍也是幾經調整,最後變的和今天江西省差不多。
然後再說浙江。浙江與江西很有淵源,前面說浙江在唐朝初年屬於江南道,唐玄宗時期屬於江南東道,簡稱江東。這時候的江東範圍依然很大,除了浙江,還包括上海、蘇南和安徽南部,後來還加入了福建。直到公元758年,唐肅宗又把江南東道一分為三,浙江東道、浙江西道、福建道。這時候浙江名稱就出現了。但為什麼叫浙江呢?
浙東、浙西
因為當時錢塘江就叫浙江,以浙江為界,北邊稱浙江西道,南邊稱浙江東道,是這麼來的。但這個時候的浙江東西兩道的範圍跟後來的浙江省出入還是比較大的,包括了江蘇、安徽的南部和上海市。宋朝時,浙江東西兩道合併為兩浙路,後來又拆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再到元朝設立行省,原本的兩浙和福建合到了一起,稱為江浙行省。到明朝時又分開,浙江才單獨成為一省。
最後說福建。福建和浙江分分合合幾百年,最終還是分家了。唐朝初年,福建屬於嶺南道,和廣東廣西是一家子,後來劃入江南東道,跟浙江、上海、蘇南成了一家,758年又再次分家,單獨成為一道,福建道。宋朝稱為福建路,到了元朝又跟兩浙合併,稱江浙行省,明清再次分家,也是最終分家,成為福建省。
福建劃入江南東道
至於說為什麼叫福建?原因跟江西、浙江大不相同,卻與福建的兩座城市有關,其中一座大家應該已經想到了,沒錯,正是福州。至於另一座城市是哪裡,又有何關聯,我們下期講解。
最後總結一下,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最早都得名於唐朝,地理範圍也基本在唐朝定型。三省淵源很深,曾經屬於一家,後來分分合合,直到明朝完全確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