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9年之後,新中國雖然成立,但此時的外部環境相當的惡劣,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想方設法地對新中國圍追堵截,而蔣介石政府也無時無刻地想著反攻大陸。但新中國不是原先割地賠款的大清,不是列強操控的國民黨。面對此時的危局,毛主席曾三次警告美國,一次被無視,一次被輕視,一次被重視;最後總統親自上門講和。
在我們說之前先了解一下我們的對手美國。這位遠隔太平洋的鄰居
自1776年7月4日獨立之後,在245年的歷史之中,只有21年的和平時間;據不完全統計,從二戰結束到2001年,全世界有153個地區發生了248次武裝衝突,其中多次戰爭中都能見到美國的身影。如此連年征戰卻在毛主席三次警告後偃甲息兵,接下來跟隨筆者一起看看毛主席如何震懾美國的。
第一次警告,抗美援朝
1950年6月,中國人民正在恢復經濟建設的時候,美國勾結幾個僕從國悍然對朝鮮發動攻擊,原本朝鮮半島的民族內戰轉變了國際軍事戰爭,而美國也想在東亞扶植自己的勢力。
9月15日的美軍在仁川登陸,並以勢不可擋的趨勢打得朝鮮軍隊節節敗退,將朝鮮軍隊趕到三八線以北,同時早在登陸朝鮮之前的8月27日,美軍派出P29、P51轟炸機空襲中國丹東市,共造成3人死亡、21人受傷。美軍雖說誤炸,但仗還沒有開打,就先把鄰居誤傷了,這可能嗎?中朝邊境的鴨綠江界河如此明顯,難道美軍飛行員看不見嗎?
其實在美國政府看來,新中國還是原先懦弱的蔣介石政府,他們要肆無忌憚地攻佔朝鮮半島,再將其作為跳板,威脅和侵略中國。確實如此,當時的新中國在經濟軍事方面都難以和美帝及其盟友抗爭。但是,當你退讓一步,他們便用“薩拉米香腸戰術”逐步吞食你。
面對美國的打壓,毛主席發出嚴正警告:“美國不要越過三八線,逼近鴨綠江,否則中國肯定會派兵入朝。”
毛澤東(左)、朱德(右)
面對警告,杜魯門政府卻認為這不過是中國的宣傳策略。時任美國國務卿的艾奇遜認為我國發出的訊息“含有虛張聲勢的成分”,因此對警告也直接無視了。
美軍也對此警告視若無睹,10月3日,美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率軍越過三八線,向著東北挺近。而我國也調集軍隊組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保衛國家、出兵朝鮮,不讓戰火燃燒在中國境內。戰前毛澤東正式地釋出了抗美援朝的命令:
“為了援助朝鮮人民解放戰爭,反對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們的進攻,藉以保衛朝鮮人民、中國人民及東方各國人民的利益,著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志向侵略者作戰並爭取光榮的勝利。”
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的領導下,數萬戰士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10月25日,中國志願軍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的戰鬥拉開帷幕,在激戰11天后,缺少補給裝備的志願軍戰士取得了勝利,粉碎了美國“打完仗就回家過感恩節”的夢想。在五次戰役之後,美國自知無法戰勝志願軍將士,但他還沒有死心,趁著談判期間發動了三次攻勢,導致談判三次破裂,面對背信棄義的美國人,人民志願軍忍無可忍,1953年5月13日,志願軍發動夏季攻勢,這才將美國拉回了談判桌上。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中美雙方在停火協定簽字,抗美援朝結束。
此次抗美援朝也是我國的“立國之戰”,戰爭結束後,諸多社會主義國家送上祝福,不僅是美國,全世界的國家都知道了,中國是不好惹的,美國也終於明白,毛澤東的警告背後,全中國支援他的軍隊和人民。
他們因為無視了毛澤東的警告而被打得落荒而逃,但有些人總是不長記性,僅僅五年之後,他們就又對中國蠢蠢欲動。
第二次警告,金門炮擊
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此時逃往臺灣的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援下不斷地叫囂,聲稱要“反攻大陸”,而在抗美援朝時期,國民黨中眾多將領想要趁大陸兵力空虛,妄想要“聯美抗中”。
即便是抗美援朝的勝利,也沒有打醒這些說夢話的官僚們,他們反倒是加大了對沿海大陸人民的騷擾。同時早在國民黨敗退臺灣之時,蔣介石與美國就簽訂了一個非法的軍事條約,蔣介石出賣了國家的主權,允許美國軍隊在臺灣海峽“駐軍”
於是,為了打擊蔣介石的囂張氣焰,解放中國臺灣,實現祖國統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58年8月23日炮擊金門。這一天的金門炮火連天,經過持續兩個小時的轟炸,蔣軍陣亡600餘人,損失一艘大型的貨船,可謂是傷亡慘重啊。
毛澤東深知美國對於自己的“走狗”還是很擔心的,他們必然會跑到臺灣搗亂,毛澤東因此對美國等國家發出警告:“凡是沒有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許可進入12海里領海線的,照打不誤!”那麼,這12海里是怎麼得出來的呢?
1958年8月22日,著名國際海洋法專家、法學家倪徵燠先生,在北戴河參會,在與領導人研究我國領海的時候,倪先生說道:
“西方國家主張領海寬度為3海里,以便他們肆意侵犯他國海域,這是國際慣例;但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則多主張12海里,甚至是更寬的領海寬度。”
但擺在中國面前的是《海牙協議》與民國時期的3海里領海的舊例,如果我國貿然使用12海里,美國肯定第一個跳出來反對,還有可能打仗。
這時偉人沉思了一下,他大手一揮地說:“《海牙協議》不是聖旨,美國也不是霸王,我們的領海還是擴寬一點好。從各方面來判斷,仗一時半會還打不起來。我們不願意打,帝國主義就那麼想打?我看未必。真要打,我們也不怕,在朝鮮的時候已經較量了,也不過如此嘛。”
在9月3日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釋出了“關於領海線的宣告”。此次中國的領海範圍,不再是民國時期的70萬平方公里。而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採用12海里領海的國家之一。
得知炮擊金門外加宣佈12海里領海的中國,立刻引發了美國政府的神經。當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輕視了毛澤東的警告,他認為如果失去金門和馬祖,蔣介石政府就無險可守,蔣家的統治也會崩潰,而美國也無法從中獲取利益,而利益兩字才是美國最擔心的。
於是由美國白宮發出命令,調集了亞洲各地的美軍做好戰鬥準備,與此同時,美國的第六艦隊也駛向了臺灣海峽境內。
美國如此大張旗鼓地動靜很快就傳到了毛澤東的耳朵裡,縱然是兵臨城下,毛澤東還是波瀾不驚地發出警告:
“金門海域,美國人不得護航。如有護航,立即開炮,如果美軍侵入我領海、領空,我方必會堅決打擊。”
面對毛主席的警告,美國政府還是有一些重視的,畢竟當初在朝鮮被打得抱頭鼠竄的日子僅僅過去了五年,但美國政府認為我們海軍薄弱,美國也有核武器威懾,中國是沒有威脅的。時任美國國務卿的杜勒斯在公開場合上大放厥詞地說:“我們武器庫中的那麼多的原子彈,留著幹什麼啊?”
於是美國政府輕視了毛澤東的警告,同年的8月27日,美軍開始向蔣介石軍隊運輸物資。
對此,我國又一次的向美軍發出警告,但是美軍依然不管中國的態度,大肆的將物資送入蔣介石的軍中。面對如此的欺辱,毛澤東知道,美軍就像是狼,你要是不顯示自己的強大他便會時不時地撕咬你一下,直到你被咬死為止。因此,毛主席做出了“只打蔣艦,不打美艦”的指示,而駛入金門港口的國民黨軍隊頓時感到周圍炮火連天,而遠處的美軍看此情況也撤出了中國的海域。
但美軍不願意就此收場又派出艦艇偷偷摸摸地駛入我國的海域。此時的解放軍看到自己的領土被侵犯也當即發射出炮彈,逼著美軍艦艇只能逃之夭夭。從此之後美軍只要踏入我國領海一步,遭受他的就是猛烈的炮火。美軍這才明白,毛澤東的話可不能不聽……
隨後的兩個月中,美軍始終不敢深入戰場,也收斂了自己的舉動,不敢輕易地越過邊界,騷擾中國。
越南戰爭,第三次警告
正如我們先前所說的,美國是一個好戰的國家,失敗的朝鮮戰爭並沒有讓他們放下自己的野心,1961年,美國又一次地入侵了越南,要將越南這個社會主義國家抹除在地球之上,同時也是在越南豎起一把能插入中國腹地的利刃。
毛澤東的三次警告是圍繞著美國部署在中國的三把利刃的,他們是北方的韓國,東南的臺灣和南方的南越。由此可見,帝國主義亡我之心從未停止。
但有了前兩次的失敗教訓,美國這次顯得乖了許多,越南戰爭中我國加大了北越的援助,畢竟唇亡齒寒,如果北越失敗,美國下次動手就是中國了。毛主席充分地瞭解情況後透過巴基斯坦向美國傳達了四句話。
第一句:“中國不會主動挑起對美國的戰爭”第二句:“中國人是說話算數的”第三句:“我們已做好了準備”
最為重要的是第四句話,“如果美國對中國進行轟炸,就是戰爭,而戰爭將不會有界限。”
這第四句話是毛主席對戰爭的看法,但更是警告,警告美國要是再和朝鮮戰場前一樣轟炸中國領土,中國將會派出軍隊把他們趕出中南半島,逼回太平洋。這就是毛澤東的態度,這也是中國人的態度。
而且我們也在積極的部署軍隊。1965年9月20日,我軍雷達發現美軍的F-104C型星式戰鬥機一架侵入我國領海線,我軍飛行員高翔激射敵機,在兩機距離74米時將其擊落。1967年4月我軍又連續擊落5架美軍飛機。而我國也在1964年進行了第二次核試驗,讓帝國主義的核威懾與核壟斷成為笑談。
面對這種情景,美國總統約翰遜有點慌了,他當即讓大使向中國表示:“我們不會對中國有敵意。”
為了防止誤炸的發生,美軍制定了各種的條例和規矩。同時地面部隊也不準越過北緯17度線。
也正是這個原因,美軍陷入了越戰的泥潭中,無論打輸打贏都不能對北緯17度線以內的北越部隊發起進攻,而北越則舒服的很多,他們打不過就跑到北緯17度線內,大後方又有著中國為他們提供的補給彈藥。美軍的越南戰爭最終就此陷入了頹勢。
此時的美國國內也爆發著反越戰爭的示威遊行,國外的蘇聯也對美國虎視眈眈,面對國內外的雙重壓力之下,1975年4月30日,美國從越南撤軍,也宣告著歷時20年的越南戰爭以美軍失敗告終。
越南戰爭
尼克松訪華
自從越南戰爭結束,國際局勢大變,蘇聯的勢力日漸強大,勃列日涅夫的上臺也讓蘇聯的社會帝國主義的獠牙咬向了阿富汗,1979年蘇聯發動了入侵阿富汗的戰爭。
其實蘇聯的社會帝國主義獠牙早已顯露,比如波羅的海三國是蘇聯強行併入蘇聯的,波蘭也被迫將北冰洋的出海口割讓給蘇聯,而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把他的目光對準了中國,強行要求在中國建立“聯合艦隊”和“長波電臺”,試圖侵犯中國的主權,毛主席對此蠻橫的行經,直接拒接了蘇聯的要求。
蘇聯一直試圖建立一個以自己為主導的社會主義國家聯盟,自己發展高附加值的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交給落後的國家;並且在軍事上也必須為他是從,將武力和軍事基地攥在自己的手中;而其他的社會工作國家,不過是他的炮灰而已。
顯然,蘇聯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因此中國和蘇聯斷交。此時打完越南戰爭還虛弱的美國看到了機會,在他眼中,中國就是他制衡蘇聯的天然盟友,而自己在中國身上也吃了不少的虧,自然曉得中國的厲害。面對蘇聯的步步緊逼美國便暗中派去基辛格博士訪問中國。
此時的中國也對這個多年的敵人有了興趣,中蘇交惡也讓中國吃了不少苦頭,中國的“乒乓外交”也就提上了日程,毛主席對當時的國際形勢變化有著深刻的洞察。他決定為開啟中美關係的大門作出努力。
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時30分,尼克松乘坐的“空軍一號”總統專機飛向北京首都機場,這次他是帶著重要任務而來的。午飯不久,尼克松就接到毛主席的通知,當天下午毛主席就要和他會談。面對這種情形,尼克松十分地開心,他終於能見到偉大的中國巨人——毛澤東。
尼克松匆忙地上了車,趕赴中南海的毛主席書房。一見面尼克松就說:“主席,我們是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全世界人民都高興。”
周總理接見尼克松
若是一般人此時就在附和慶祝,但毛主席卻對他進行了敲打,要斷絕美國的小心思,毛主席雙手伸向尼克松,嘴角也露出了笑容的說:
“我們共同的老朋友蔣委員長不高興了。他說我們是‘共匪’,我們叫他‘蔣幫’。實際上,我跟他做朋友的時間比你們長得多!”
這句話可不是隨意的寒暄,尤其是那句“我跟他做朋友的時間比你們長得多”的真實用意是提醒美國人。我們兩個黨派打仗也是我們中國人的爭鬥,既然是都是中國人也是兄弟,你這個外人就少摻和中國人的兄弟之爭。這就是毛主席對這個上門求和的美國人的敲打。
尼克松也明白了主席的含義,希望能以此獲得原諒、從而展開對話。
1972年2月28日,尼克松結束了他對中國的訪問,送走尼克松後,周恩來專程返回北京向毛澤東彙報說:“尼克松總統高興地走了,他說他這一週改變了世界。”
毛主席頓時哈哈大笑,他明白尼克松所謂的“獲得原諒”到底意味著什麼,他笑著對周恩來說:
“是他改變了世界嗎?我看是世界改變了他!”
總結
毛主席透過抗美援朝、炮擊金門、抗美援越三次的態度讓美國人明白,中國已經不是原先任由他人欺負的清政府了,想要獲得好處只能平等相待。
他在尼克松上門求和之後還對他繼續敲打沒有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無時無刻保持著清醒,對國際局勢也有著敏銳的判斷。正如尼克松對毛主席的評價一般,“他是一位戰鬥到最後一息的戰士。”